做仁爱之师,让教育充满爱

2017-03-23 14:15孙延华
教育家 2017年18期
关键词:仁爱幼教学会

文|孙延华

做仁爱之师,让教育充满爱

文|孙延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习总书记告诉我们,“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那么,作为一名幼教管理者,该如何引领教师成为仁爱之师,使美好的教育境界得以实现呢?

深化认识,激发教师的责任感

园长要带领教师一起学习、了解、熟知3—6岁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让老师们知道,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语言、智慧和各项生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时期和关键时期。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心态和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只有用心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才能把爱用对、用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使教师明晰认识,增强职业责任感,我们确立了“成长幼儿、欣慰家长、成就教师、服务社会”的办园宗旨,积极构建园所“仁善文化”,要求教师一切以幼儿健康快乐、科学全面发展为核心,切实落实“关爱每一个生命、启迪每一个心灵、服务每一个家庭”的办园理念。

用孩子的幸福成长,来衡量、评价“爱的教育”的效果

我们必须要让教师明确知道,孩子能否获得“爱的感受”,具有发言权的一定不是教师自己,而是孩子切实的发展。因此一定要引导教师学会观察孩子,观察孩子获得了什么,同时要明确,只有孩子幸福感、信心、良好心态的真正形成,只有他们能积极、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人和事,这才是师爱教育最好的证明。

要教育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即当我们有任何想法想和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或者想对孩子做点什么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进行一下角色换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长此以往,教师爱的方式方法就会越来越无限地接近于适宜和合理。

教师要时刻进行自省

要想真正做好爱的教育,我们一定要引导教师在入职前进行深刻的内省,深入考虑自己是否真正喜欢和愿意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可通过以下问题来进行:

你喜欢这个职业吗?你喜欢孩子吗?你喜欢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爬滑梯吗?孩子哭了你会怎么办?如果孩子特别调皮,没有规则意识你该怎么办?如果一个孩子总闹脾气,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也不接纳你,你怎么办?你有信心让他接受你、喜欢你吗……

引领教师进行自我修炼

如果说真正喜欢孩子、愿意从事幼教工作是爱的教育的前提,专业知识和能力是爱的教育的基础,孩子幸福感的获得是爱的教育的目标,那么教师的自我修炼就是爱的教育的重要策略了。教师作为经师、人师,需要提升、强化的能力和素质有很多,笔者认为如下几条是基础性的,每一位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都必须具备。

学会欣赏 学会欣赏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是教师必须具备和修炼的意识与能力之一。欣赏的前提是发现,发现的前提是需要教师有一颗善良、善解人意的心和读懂孩子真实想法、真实情感的能力。管理者要重视挖掘和培养,帮助教师树立起欣赏意识。

学会包容 我们要引导教师学会包容、理解、接纳每一个孩子,接受每一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和问题。要允许孩子做不好,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调皮,允许孩子耍脾气撒娇……总之,教师要以一颗包容之心,从容、平和、充满善意地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和毛病,要不放弃、不嫌弃、不抛弃任何一个孩子。

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身教重于言教。幼儿的可塑性强、模仿能力强,他们对信任、喜爱的教师的言行举止观察得格外细致,也乐于去效仿。因此,教师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语言魅力、知识魅力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引领孩子成为健康快乐、智慧独特、稚趣阳光、和谐全面、品性良好、知情自律的人。

陈鹤琴先生在《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一文中写道:“热爱儿童是做一个优秀教师的起码条件。”教育是爱的事业。幼教管理者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让教师成为播撒爱、传递爱的使者,打造一支具有崇高师德、良好师能的师资队伍,从而为创办高质量、有特色的幼儿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仁爱幼教学会
儒家仁爱思想与中华民族之抟成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学会分享
幼教产业的风向标,上海幼教展的五大看点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智勇仁爱无所私的梁将韦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