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
——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

2017-03-23 19:05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品德体验式新课程

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
——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第二小学 叶丽蕾

在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小学德育课程也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新的小学德育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具体体现在:1.在价值取向上,从政治化向生活化转变。新课程的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再站在国家政治的高度上进行道德教育;2.在课程观上,从以教材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不再只是僵硬的传授书本知识;3.在学习观上,从灌输式教学向体验式教学转变,新课程通过创设学生现实生活情景来进行体验式教学,不再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

小学德育课 生活化 人本化 体验式教学

自2001年小学新课程改革以来,德育课程作为小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课程标准、教材编排、教材内容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多的改变。由“思想与品德”课程到“品德与生活(社会)”,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更多地是观念上的改变。因此,笔者拟从价值取向、课程观、学习观三个方面对我国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进行梳理。

一、价值取向:由政治化向生活化转变

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大部分内容是为国家的政治服务的。这类课程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为指导思想,被人们视为是小学生的政治课。德育教材包括“做共产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类性质的内容,课堂示例也主要是宣扬我国历史上涌现过的名人以及他们的事迹。不可否认,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但是客观地来说,这种以国家政治社会为主的课程价值取向对于还处在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未免太过空洞。他们连对自我都尚未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却要求他们去学习共产主义、做四有公民,这是不切实际的,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新课程改革推行后,学校德育课程逐渐回归生活,“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从课程名称的改变我们就能感受到这种价值取向的变化。新课程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包括“健康、安全的生活”“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等,教材通过真实、鲜活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对与自我相关的事情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种以实际生活为导向的课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因此,德育课程向生活化的转变有利于发挥其对学生价值引导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观:由以教材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

以政治化为价值取向的德育课程体系必将造成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向学生教授内容。因此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变,促使了其课程观由以教材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当德育课程向生活贴近后,其课程目标也发生了改变,它不再是想要把学生培养成“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而是立足于态度、情感、意志等方面,将学生培养为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首要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是人,是独特的人,是富有潜力的发展中的人,新德育课程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不仅仅以课程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是理解并尊重学生独特的精神生活以及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小学德育课程不再那么重视书本知识的习得,而倾向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再仅以结果来评价好坏,而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与态度的转变;不再忽视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开始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这种人本化的课程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趋势。

三、学习观:由灌输式教学向体验式教学转变

传统的德育课程教学模式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侧重由外向内的理论灌输和道德教育。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但这种学习观会阻碍德育课程由以教材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学生很难获得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体验。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德育课的教材中加入了心育的内容,更多地还借鉴了许多心理辅导课的活动形式,这就推动了小学德育课程由灌输式教学向体验式教学的转变。这种体验式教学,以活动为课堂载体,改变了传统的“把力点置于学科知识内容这一客观侧面”的课程范畴,重在感受和体验。新课程标准在内容设计上以学生的情意活动为主要内容,课堂“活动”模拟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碰到的某些场景,从生活情境出发。在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中,班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直观的体验再加上教师的一些引导,学生的道德观念以及识别是非的能力得到提高,也促进了学生正确、良好道德观的形成。因此,新课程下小学德育课程由灌输式教学向体验式教学的变革,使得课程由教师的单向灌输转变为教师学生多向的互动学习,这种变化对于推动我国学校德育课程的发展与创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发生的变革。任何变革都是一定时代下的产物,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德育课程一定会在不断的更新和变革中愈加完善!

【1】鲁洁.儿童道德生活的建构——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15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报告文集【C】.江苏省教育学会,2015(3)

【2】刘胜华.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师的角色期待【J】.基础教育研究,2013 (08)

【3】邹强.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0)

【4】张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变迁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5】邹强.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的嬗变【J】.教育探索,2008 (01)

猜你喜欢
品德体验式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