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呵护质疑,催开小学语文课堂精彩之花

2017-03-23 19:05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头林冲语文课堂

有效呵护质疑,催开小学语文课堂精彩之花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小学 陆燕华

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改之下,我们不能再代替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不能让学生被动等待老师的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学会主动质疑、探究,直至掌握学习的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基于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找到通往智慧殿堂的金钥匙,催开小学语文课堂的精彩之花。

小学语文 质疑 方式

古人云:“凡理不疑必不过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故学者非悟之难,乃疑之难也。”有效质疑能力,是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鼓励学生发问,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好问、会问、乐问”,与文本深入交流,自发解决关键疑难之处,化解矛盾点,并抓住空白,大胆探究、想象,让语文课堂教学火花不断,风生水起。

一、抓关键,由读到思

古人云:“学贵有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一翻,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已无所疑,方始是学。”语文学习要敢于质疑,要善于质疑,质疑是通往创造的基石。在教学中,我会用名人的事例来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质疑的精神,不让他们盲目迷信权威,细心呵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践行“三读”理念,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关键词句进行质疑,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我的教学是从“三读”开始的:第一遍读书可以“囫囵吞枣”,这是初步感知的阶段;第二遍读书则需要静心细读,吟咏玩味,及时发现疑难点问题;第三遍读书则要逐句精读,深究文本,揭开神秘的面纱。《爱如茉莉》的教学就是如此。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到了文中浓浓的真情,为其父母的爱而感动。再次静读时,有学生就提出了为什么这篇课文叫做“爱如茉莉”,不能叫做“爱”吗?还有的学生提出文章写的是父母之间的真情,那么“我”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呢?甚至还有人提出用玫瑰代表爱情不是更好吗?有了这些质疑,学生开始调动思维,认真研读。一个学生说:小作者的父母表达爱情的方式很含蓄,但却很温馨,就如雅致、清淡、诗意的茉莉花香一样。有一个学生说:我们通过小作者的视角看到了这一切,更为真实、感人。还有的说玫瑰花好像适合年轻的,茉莉花正适合小作者父母的年纪吧。另外,这样的文章才更有新意!

果真,学生们没有辜负我的期待,从读到思,他们深入文本,勇于质疑、探究并解答,细心体会文本的意蕴,抓住了其核心,用心对话文本。

二、抓矛盾,发问思考

每一篇佳作都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在那些看似随意或矛盾的地方,实则蕴含深意,而这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在那些不合常理的地方,我会精心设计问题,提醒学生发现这些不寻常之处,从而深入的思考,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当然,针锋相对的讨论、辩论也是在所难免的。而正是如此,小学语文课堂才会让学生真正的动脑、动手,才会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全面素质。

在《螳螂捕蝉》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读课文感知脉络,而我则巧提问打开他们的思路。我提问: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大臣们为什么非要反对呢?学生说,他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可能会成功,但却给其他国家趁虚而入的机会。我又追问:这与螳螂、蝉、黄雀有什么关系呢?作者的用意何在呢?学生主动展开思考、讨论,一时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第一小组的代表说:吴王听不进去大臣的劝告,只能想一个更好的办法。第二小组的代表则说:说服别人得讲究策略,这个少年就将道理蕴藏在这个小故事中,让吴王知道只顾眼前、不计后果的危害。第三小组的代表说:我们从“固执”以及他下的死命令中发现,吴国并没有做好十全的准备,上下未齐心,计划未制定,结果可想而知。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这不正是说吴国吗?

“原来如此”,这些矛盾点正是文本的魅力所在。学生们恍然大悟,与作者产生共鸣;而教学亦能峰回路转,直至升华到新的高度。从质疑到领悟,这一过程让学生着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大增。

三、抓空白,动态生成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不是静止机械的存在。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会发现很多“未尽之言、未言之意”,进而产生疑问,提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见解,甚至提出解决方案,有效生成。空白被填补了,盲点被发现了,学生的心情是雀跃的,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倍增。

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教学中,洪教头表现如何?林冲怎样做的呢?学生们从“不让座”举动中读出了洪教头的骄傲、自大;从“躬身施礼”中读到了林冲的谦让;从“洪教头跳起来说”读出了他的挑衅和见钱眼开;从“林冲连说不敢不敢”中读出了他的忍让……就这样,林冲一忍再忍,而洪教头则一再相逼,无奈之下,只好出手。学生们深读、思考、质疑、探究,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性格,不知不觉中,他们自发的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再当时的情境,有效生成。

给学生一个质疑的空间、一个质疑的平台,让他们自由发挥,在联想或想象中,与文本进行时空链接,体味人物的心境,品悟作品的内涵,不断升华情感。

总之,有了质疑这把金钥匙,学生们自己也能打开文本的大门,披文入情,解疑答问,不断碰撞思维、叩击心灵,充分的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今后,我会一如既往,有效呵护学生的质疑,让他们的思维之花开得更加繁茂,让他们的语文学习更加生动。

【1】秦美华.例谈小学语文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5(35)

【2】于鑫.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新校园(中旬),2015(04)

【3】杨斌.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

猜你喜欢
教头林冲语文课堂
黄伟芬:中国航天员的“女教头”
智海急流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谁打翻了洪教头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王佩珊:通信站的“魔鬼教头”
对比之中见个性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