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芬兰基础教育改革新动向

2017-03-23 21:36康建朝李鲁山
教育家 2017年17期
关键词:芬兰核心技能

文|康建朝 本刊记者 李鲁山

看芬兰基础教育改革新动向

文|康建朝 本刊记者 李鲁山

日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芬中教育协会联合举办中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来自中国和芬兰两国的教育大咖从育人实践和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优化进行剖析。同日,中芬教育创新研究中心宣布成立。

芬兰为啥继续改革基础教育

芬兰的基础教育在全球长期处在领先地位。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教育落差最小”“没有差生”等特色,已经成为芬兰基础教育的优势和价值所在。

已经处于领跑的教育,为啥还要继续改革?

本次研讨会上,芬兰教育创新专家雅里·安德森介绍说,国家的改革起源于教育,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对学校、对人的影响很大,尽管芬兰基础教育有领先的成分,但目前芬兰社会的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为应对这些变化,从2016年8月开始,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在中小学全面实施新课程,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从强调“怎么教”到关注“怎么学”

据了解,本轮教育改革,根据芬兰新国家课程标准,综合素养由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和意愿等要素共同组成,分别为“思考和学习素养”“文化理解、交往和自我表达素养”“自我照顾和日常生活管理素养”“识读素养”“信息技术素养”“就业和创业素养”“社会参与和构建可持续未来的素养”等。

值得关注的是,芬兰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特定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这种跨越不同知识和技能领域的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是促进学生成长并成为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必备条件。这一轮改革,重点是从过去学校“怎么教”,到今天学生“怎么学”。

芬中教育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栋说,芬兰国家课程标准从多方面融入综合素养,使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具备切实的政策基础和宏观指导方案,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各学段厘清综合素养的总体培育目标。

引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据了解,芬兰新核心课程引入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落地并解决跨课程问题的新方法,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横越能力,这项能力涵盖了从创新创业到日常生活技能的七项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学会学习与思考的能力;文化能力、互动和表达能力;管理日常生活、照顾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多元识读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工作生活和创业能力;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能力。

二是多学科学习模式(基于现象的教学)的建立,把校外学习带入校园,以支持和激励学生。基于现象的教学在新核心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这种多学科的学习模式,被视为新核心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新核心课程改革指出,学生应该有机会每年参与至少一个基于现象的项目,并能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研究同一主题。

第三是芬兰在此次课程改革中,大大增加了学生能够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进一步强化了所谓的“第三空间”:把校外学习带入校园,以支持和激励学生。一方面,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掌握各种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将与前沿的信息技术结合,例如让学生利用博客、视频网站,甚至是游戏进行学习,编码也会与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被纳入新课程之中。

猜你喜欢
芬兰核心技能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劳动技能up up!
在芬兰坐火车
秣马厉兵强技能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