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

2017-03-24 19:23黄颖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综合实践小组合作

黄颖

摘 要:21世纪初,课程整合再次得到了重视和重新认识。音乐课程整合需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以音乐化的方法与其他相关课程相融合。它基于知识的关联性、儿童个体的经验和社会生活,以主题为依托,打破学科内、外之间的限制,统整课程内容的课程结构。以《动物狂欢节》为例开展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姊妹艺术,与信息技术、动画等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的综合实践课程。

关键词:课程整合;综合实践;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整合”是指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的整体的建构、序化过程。课程整合是指分化了的知识体系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在本文中,课程整合是指关注学生个体统整学习的课程设计和教育教学理念,它基于知识的关联性、儿童个体的经验和社会生活,以主题为依托,打破学科内、外之间的限制,统整课程内容的课程结构。

课程整合涉及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的改变,在本次实施中做到了:(1)与国家课程的目标相吻合;(2)主要体现在与姊妹艺术的整合上;(3)实现了课程重组、课时重组、评价重组。实施时间:2周的免试生课程,一共20个课时;实施对象:一、二年级。

笔者以圣—桑大师的《动物狂欢节》为音乐课程整合的研究内容,以学定教,立足于管弦乐组曲的欣赏,把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姊妹艺术,与信息技术、动画等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开展课程。

一、课程整合的课例分析

《动物狂欢节》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在1886年的旅行演奏途中创作的。这部谐趣横生、别出心裁的管弦乐组曲,拥有独特的乐队编制,由双钢琴和室内乐组成。乐曲运用了单纯的音响模仿手法,减少繁重复杂的和声,富有喜感,描写了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组曲由下面十四曲组成:(1)序奏及狮王进行曲;(2)公鸡与母鸡;(3)羚羊;(4)乌龟;(5)大象;(6)袋鼠;(7)水族馆;(8)野驴;(9)林中杜鹃;(10)大鸟笼;(11)钢琴家;(12)化石;(13)天鵝;(14)终曲。

这部作品中的各种乐器形象地表现了各种动物的特质和行为,所以在现今的音乐教育中,《动物狂欢节》仍被作为重要内容选入教材,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里,编者分别将《袋鼠》《公鸡母鸡》《狮王进行曲》收入其中。把这部管弦乐组曲作为课程整合的研究对象,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1)可爱的动物感染儿童的音乐情绪;(2)独特的配器锻炼儿童的音乐敏锐性;(3)圣—桑的玩笑开阔儿童的音乐视野;(4)自然的主题激发儿童的音乐创造力。

二、课程整合的构建思路

课程整合对教师、学生、教学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这种要求并非面向知识,而是强调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课程构建上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整合:

1.目标上的整合——从“单一化”到“多元化”

结合低段学生的学情以及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将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念,了解、感受外国音乐家生动、多样的创作手段以及所表达的情感。(2)突破原本单一的、零散的音乐欣赏,重构教学内容、学习形式,力求实现完整艺术观出发的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艺术教育模式。(3)基于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让课堂教学回归孩子的生活世界,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世间万物的友好感情。

2.内容上的整合——从“碎片化”到“整体化”

目前,浙江省通用的人音版教材的设计中,编者分别以不同的主题来设计教学内容。笔者在打破原有知识框架的同时以覆盖相应年级的所有知识、技能点为原则制定课程的内容,将《动物狂欢节》组曲的全部内容作为学习的对象,把原本散落在各个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成整体,对组曲中所出现的音乐、配器、创作背景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让学生有更为丰富和形象的学习体验。

3.过程上的整合——从“学知识”到“做事情”

从儿童的身心特征、认知规律和日常生活出发,将语言、动作、歌唱、舞蹈、演奏、绘画、文学、信息技术等多种形式融合教学,在重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将原本的“学知识”转化为“做事情”,淡化技能培训、升华主题探索,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来获取需要汲取的信息。

4.形式上的整合——从“固定班级”到“小组重组”

在打破原有的班级进行重组之后,主要以小组之间的合作进行学习,通过设置任务卡、分工卡等手段让学生自由选择、重组学习主题,自由邀请、组合学习伙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对各组的指导中,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5.评价上的整合——从“学科基础评价”到“多元综合评价”

在评价上,除了基础评价之外,还增加了“学习成果展示”和“综合主题活动”的评价,形成“基础评价+学习成果展示+综合主题活动”的评价模式。即除了考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展现出的价值观变化、知识技能维度扩展之外,还增加了以交流学习成果、参与主题相关游戏、测试组织能力为主的综合主题活动。

活动由学校统一安排,全部“班级”将2周的学习成果布置在自己的“招待区”里,准备活动任务和礼物,给每个学生做好“分工”。活动以上、下半场的形式展开,上半场活动场地内留一半学生“服务”,一半学生跨区交流活动;下半场人员互换。在开放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

三、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

(一)音乐与信息技术

在进行《动物狂欢节》的学习之前,重组的新班级以6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领取一张项目卡(表1),让学生结合信息技术的手段认识、了解管弦乐器。一、二年级在自主学习能力和计算机使用技术上还比较薄弱,在实施中的具体操作如下:

(1)小组根据项目卡内容解决:①决定本组研究的对象。②按项目卡分工,两两合作一项任务,并在项目卡的负责成员处写好名字。

(2)将项目卡布置为预习作业,教师在课上对项目卡进行详细的解说。

(3)课后学生用互联网自主或在父母的协助下完成,形成课前预习成果。

(4)第二天的课上,学生先与小组成员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各组派1名成员向全班同学做一个展示与分享。

(5)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各组的预习成果,教师适当进行点评。

(6)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成果,检测学习项目的预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实施以学定教(图1)。

如果是中高年级,则可为每个小组分配3台电脑,在1个课时内自主完成项目卡。

音乐学习项目卡

图1

(二)音乐与舞蹈

1.激情康康舞

在《乌龟》的乐曲中,圣—桑引用了奥芬巴赫著名的喜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中风靡一时的《康康舞曲》的曲调,不过圣—桑将原来狂热的急板放慢了无数倍,用低音弦乐器演奏出乌龟诙谐缓慢地爬行的场景,乌龟不时地东张西望,偶尔吃一两口路边的青草,不慌不忙,憨态可掬。

康康舞是一种体育运动性质的舞蹈,起源于法国,典型动作就是高踢腿(High-Kicks)。女舞者通常头顶华丽的羽毛,身上披挂着金属亮片,下着蕾丝蓬蓬裙,随着热烈奔放的音乐顿足、踢腿、旋转,给人带来畅快淋漓的完美享受。在教学中实施如下:

(1)在引导学生从速度、力度、节奏等不同的方面来感受对比完《乌龟》的主题与《康康舞曲》的旋律后,笔者播放了电影《河东狮吼》中的一个片段,电影里古天乐拿着吉他边跳边唱着“来来,我是一个菠萝,萝萝萝萝萝萝……”

谱例1:

菠萝、香蕉、苹果、芒果、甘蔗等十几种水果的改编十分滑稽有趣,深受学生的喜爱,似乎填了词的音乐更适合跳舞,加上电影中的张柏芝在一旁擊节而喝,引得学生纷纷效仿。

(2)引导学生为旋律即兴创编歌词。

以下谱例出自二年级学生的即兴创编。

谱例2:

(3)在舞蹈的脚步上选用康康舞中最为经典的“踢腿”“转圈”两个动作,手的动作与脚步对应的分别是“挽手”和“击掌”,简单的舞蹈带领学生感受康康舞的激情与魅力

这堂课就在唱、跳、奏、编创中愉快度过,再回头来看,圣—桑将如此热烈欢快的音乐改编成乌龟的诙谐缓慢,也是一种“恶搞”精神,学生也能理解为什么说这种引用是圣—桑开的玩笑了。

2.曼妙芭蕾舞

《天鹅》是组曲中的第十三首,全曲由伴奏钢琴水波荡漾般的前奏开始,接着大提琴唱出6/4拍子圆滑奏的高雅旋律,时而上行,时而下行,情调极为优美。描写出天鹅高贵优雅的姿态以及安详自在地浮游时的情景。

俄罗斯芭蕾舞大师福金和巴甫洛娃在1907年合作将这首作品改编成著名的芭蕾舞《天鹅之死》,至今盛演不衰。舞蹈描绘了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淡蓝色的月光下,一只雪白的天鹅静静地漂游在湖面上。它展开双翅想飞向天空,但它已经体衰力竭,然而它那鼓足全部力量、不屈不挠地立起脚尖的舞姿,好像要离开湖面。在与死神搏斗中,它筋疲力尽,身体无力地倾向前方。舞蹈表现出了天鹅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

基于音乐是和语言、动作、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必须亲自参与的形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但对于芭蕾学生暂时还难以尝试,通过赏析舞蹈《天鹅之死》这个音舞完美结合的范例,感受舞蹈形象、风格、节奏、结构与音乐所达成的统一共识;体验音乐的表现功能在舞蹈中的立体表达,置身于音乐舞蹈的交映生辉中对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说是一次完美的视听盛宴。

(三)音乐与美术

1.音乐图谱

音乐图谱是表现音乐最为直观的方式,它以线状、点状、块状等各种图形,通过不同的组合展现着音乐的旋律、速度、节奏和音色等诸要素的变化和发展,记录着听者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这并不是简单的勾勾画画,离不开对音乐的有效聆听。在《动物狂欢节》中,因作者去除了繁重复杂的和声,用单纯的音响去模仿和表现,更便于学生把聆听到的抽象音乐用画笔表现为具象的图画,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

例1.《狮王进行曲》由双钢琴和弦乐五部开始演奏,两架钢琴模仿军号合奏,狮王的出巡由主题的反复进行来表现,它的仪仗队(钢琴模仿军号合奏)经常跟在它的身旁,这狮王也不时用吼叫来显示它的威风(钢琴和低音弦乐器的半音进行乐句)。

在聆听《狮王进行曲》时,坚定有力的脚步和威武雄壮的吼声交替出现,表现出了狮子这只万兽之王昂首于动物们之前的雄姿,各个小组的学生都能画出他们听到的音乐,学生紧紧抓住音乐的特点,用合适的图形表示,并以音乐发展的顺序、规律逐一记录,如《狮王进行曲》的图谱(图2、图3)。

图2

图3

例2.《林中杜鹃》由单簧管和双钢琴演奏,以钢琴柔和、连贯的音色烘托森林四周安宁寂静的氛围,以单簧管短促、明亮的音色表现杜鹃的鸣叫,两种音色和节奏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下图为一年级学生绘制的《林中杜鹃》部分图谱,线和点的运用准确表达出了他对音乐的感受(图4)。

图4

2.手指剧角色

在课程开展中期,音乐中的各种动物形象已深入学生的心中,或可爱、或威严、或滑稽,借用超轻粘土为材料,让孩子将音乐中的动物形象捏出来,加入略夸张的表情,作为手指剧表演的主角。这样的设计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并收到了许多精彩的创意。(照片)

照片

(四)音乐与戏剧

戏剧是以多种刻画人物的手段进行表演的一门综合艺术。几乎所有的戏剧样式中,音乐都是戏剧的灵魂,而戏剧与音乐最大的共通性,就是要体现表演。本次课程中设计了两次演出活动,一次是以他们自制的“手指玩偶”为主角的手指剧表演,演出曲目有《公鸡母鸡》《水族馆》;一次是以《狮王进行曲》为故事背景的故事原创表演,让学生担任主角。

例如,在《公鸡母鸡》的乐曲中母鸡用单簧管表示,公鸡则用最高音的钢琴表达出来。这段乐曲描写了母鸡咯咯地叫个不停,公鸡则东张西望,热情地招呼它的伴侣。

其中一组学生的表演非常有趣:一只母鸡在单簧管的音乐声中滑稽出场了,它时而跳跃,时而左右晃动,突然,公鸡从另一端高傲地“飞”了出来,与母鸡相互吵个不停,母鸡和公鸡离得越来越近,跳得越来越热烈。突然,音乐停了,高音钢琴Beng的一声,公鸡和母鸡纷纷摔倒在地,逗得学生哈哈大笑。

以《狮王进行曲》为创作背景的原创表演中,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编出了许多简短有趣的故事,有一个组的故事与众不同:傲慢无礼的狮王在威严出场后不小心崴了脚,却被它平时轻视的野驴给治好了,狮王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偏见,重新与动物们其乐融融地进行狂欢。

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开放、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相结合,了解音乐与戏剧表演之间的关系,增强对戏剧表演的理解,并进一步感悟戏剧的特点,体验与感受戏剧表演的艺术魅力。

(五)音乐与动画

动画片《动物狂欢节》以《鸟笼》的音乐拉开故事的序幕,婉转清亮的长笛声中,主人公觅音熊和它的爸爸正赶往动物狂欢节,准备为狮王伴奏,随即《大象》的音乐出现了,画面中大象正在洗澡。可可驴和它的爸爸妈妈也正匆匆赶往狂欢节的路上,《袋鼠》的音乐响起,第三位主人公袋袋鼠出现了,它是一个爱美的小姑娘,非常喜欢觅音熊的琴声。当《狮王进行曲》中的序曲响起时,小动物们纷纷喊着“狮王来啦,狮王来啦”,狮王踩着属于它的主题音乐一步一步威武地来到了动物狂欢节的现场……

中国在2009年上映的这部同名动画片《动物狂欢节》,其精良的制作及影片中传递的精神都足以让学生领略一场现代动画与古典音乐的完美结合。本片讲述了在森林中生活的觅音熊、袋袋鼠和可可驴等动物伙伴,怀揣各自的音乐梦想去往音乐圣地“森林之心”。几经磨难,终于战胜恶势力代表风怪的动人故事,展示了整个动物世界呈现出的一派和谐欢乐的景象。本片的背景音乐融入《动物狂欢节》组曲,表现了圣—桑简洁明快、充满童趣与奇幻的音乐经典。本片寓教于乐,也传递了勇敢、梦想与友谊。

(1)课前布置學生完整观看影片,找出片中出现的《动物狂欢节》音乐。

(2)课上,节选部分电影片段,从音乐与人物的动作、音乐与人物的情绪两个角度,为学生示范做影评。

(3)有的学生模仿教师的思路进行评述,有的用创造性的点评、踊跃的发言将课堂推向高潮。

(4)最后6分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向组员分享自己的感受。

这一堂“动画影评课”让学生体验了动画片中叙事与音乐的巧妙结合,有趣的现代动画与古典音乐的完美结合带给孩子们奇妙的体验。动画片《动物狂欢节》不仅架构了儿童与古典音乐之间的桥梁,也满足了孩子们欣赏和理解古典音乐的需要。

四、课程整合的实施与构想

三年来,笔者在音乐课程整合的实施过程中,着眼于“美丽中国”和“多彩世界”两大板块,根据学段的不同,分别开展了《胡桃夹子》——芭蕾艺术及童话交响曲鉴赏;《走进非洲》——风情非洲鼓;《乡间的歌》——民间的山歌等专题音乐板块的学习。最大的感悟是,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呈现螺旋式上升。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笔者还准备开展《“戏”说国粹》——走进京剧;《印象国乐》——民族乐器之美;《魔笛》——莫扎特歌剧艺术;《音乐家的传奇人生》等专题学习板块,拓宽学生的音乐学习渠道,提高学习的能力,改课堂教学为宽阔的开放式教学,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使学生了解,音乐并不仅仅是课堂中的音乐,更应该是融入生活的音乐,在不断实践中寻找课程整合最有价值的形式。

参考文献:

[1][美]James A .Beane.课程统整[M].单经文,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2.

[2]Ariech Lewy(ed).The Integr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iTi-culum[M].Oxford,Pergamon Press,1991.

[3]杨立梅,李妲娜.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M].海南出版社,2000:159.

[4]林莉丽.动物狂欢节:现代动画诠释古典音乐[N].中国电影报,2009-01-15.

[5]马红华.课程整合,让音乐教学绽放异彩[J].新课程研究,2008(130):49.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综合实践小组合作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