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生自主探究数学

2017-03-24 05:24向芳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潜能自主探究激励

向芳

摘 要:数学教学中,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要注意激情,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实现“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激励;自主探究;发展;潜能

数学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数学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的、未知的,他们学习时仍然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过程。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倡导的:“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本人为发展学生的潜能做了以下尝试:

一、激情使全员参与发展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只能是表层的。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鉴于此,在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大胆地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没有沿用教材中用“米尺”为工具讲解0.1米、0.10米、0.100米之间的关系,而是设置了两个问题情境:一是在“1”后面添1个0、2个0,怎样使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学生很感兴趣,不一会儿就有学生举手说添上元、角、分可以使这三个数相等,还有学生说添上米、分米、厘米也可以使这三个数相等;二是先让学生用老师为他们准备好的两张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片(第一个正方形等分成100份,第二个正方形等分成10份),用涂色的方法,在第一个正方形中表示出0.30,在第二个正方形中表示出0.3,然后让学生观察,设问:你发现了什么?当学生涂上色后观察了一会儿,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其中还有一个学生说:“我知道了,就像我们平常吃饼干一样,两块同样大小的饼干若要吃去相同大小的部分,平均分的块数越多,吃的块数也要越多,平均分的块数越少,吃的块数也要越少。”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0.3=0.30的道理。这样一些“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新和自我实践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有了心理保证,从而驱动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重视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即“再创造”的过程

积极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现实背景,使学生在这种背景下产生认识冲突、激发探索欲望,这是引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有效手段。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时,教师力求把人们已发现的数学知识返璞归真地交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再发现的过程,即问题被提出的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利用桌上的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小棒、长方形框等材料,想办法、动脑筋研究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通过个人探究、小组合作、学生用折纸片的方法折长方形框、正方形框;用米尺量、皮筋比等方法研究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用三角板直角比的方法得知长方形、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这个研究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再创造”的过程,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深入实际进行了解,印象深刻,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同时也使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多侧面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三、变教师讲数学为学生探究数学

数学是一种活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践来设计学生的活动,把传统的教师讲数学变成学生探究数学,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教师则起到组织、引导、点拨和激励的作用。如,在长方形周长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学生的活动,先让学生沿着长方形的操场边缘漫步走一圈,然后问:谁知道自己刚才走了多少米?从而激起使每个学生都想办法弄清自己走了多少米的热情,于是学生像开了锅似的,热闹极了,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得出其计算方法后,教师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确了周长的含义。然后应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回到教室,求黑板、课桌面、门窗、教材封面的周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思维灵活、富于创造性,这就把教師讲数学变成了学生探究数学,把被动接受现成的数学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有利于学生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是将知识的认识掌握过程当作是问题解决过程,当作是学生自主探索过程和“再创造过程”,即将复习过程看作学生独立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相互协作等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方位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陈昌平,康瑞芬,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2.

[2]高文君,田小现.论数学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3):84.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潜能自主探究激励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初中男生英语学习劣势的归因及对策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