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秦巴山区人力资本的投入效率研究

2017-03-24 17:48肖亚成秦瑶
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劳动力

肖亚成+秦瑶

摘 要:针对重庆秦巴山区人力资本的投入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问题,在前人对人力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以指标代表性和数据可得性为原则,通过加入人力资本的扩展Solow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重庆秦巴山区人力资本投入效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人力资本投入是有效的,健康人力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不足,且过于偏重物质资本投入,是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应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优化教育配套资源,增加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该山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应增加健康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率,构建平等的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还应从引入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举办人才与科技交流会议,引进各类人才团队,探索校企事业单位合作,培养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效率。

关键词:秦巴山区;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投入效率;劳动力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248(2017)01-0043-08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ain to what degree the investment of human capital can promote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hongqing Qinling-Daba mountains, this paper reviewed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human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introduced the expansion Solow model of human capital to make empiric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index representativeness and data avail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human capital in Qinling-Daba mountains of Chongqing is far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the investment of education human capital is effective, and the investment of health human capital and labor force is inadequate. The capital investment in material is excessively high, which is the main reason to affect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ould be optimized from two aspects, hardware and software, and the investment of education human capital should be increased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mountain area.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health human capital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equal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addition, the social capital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education and health care. The talent and technology exchange meeting should be held to introduce various types of talent team, strengthe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mprove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human capital in aspects like training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talents.

Key words: Qinling-Daba mountains; human capital; health human capital; education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efficiency; labor force

過去3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一直得益于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充足的人口红利,蔡昉[1]通过人口抚养比估算出人口红利对人均GDP的促进作用为26.8%,2013年人口抚养比达到最低点,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转变、民工荒现象等都说明了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趋于消失。与此同时,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实现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中国正处在战略攻坚期,需要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重庆秦巴山区是秦巴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矿藏资源丰富,但其他资源极其有限,经济基础薄弱,201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5 294元数据来源说明:关于重庆秦巴山区的数据均来自《重庆统计年鉴2015》,全国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5》;所有与秦巴山区有关的总指标都是城口等6县指标之和,人均指标根据相应的人口数换算成了加权指标。,因此,开展人力资本投入效率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文献回顾

欧文·费雪最先根据人活动能力的收益性提出人可视为一种资本,但以Solow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仍然坚持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2]。舒尔茨认为通过先天遗传以及后天努力所具备的能力就是人力资本,而后天努力学习获得的能力需要投资才能获得,进一步测算出教育人力资本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为33%[3]。侯亚非等将人力资本定义为与物化资本相对,包括人具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健康等人口素质之和[4]。贝克尔提出人力资本投入是一项投资而不是消费[5]。Denison证实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加快了人力资本积累,同时在舒尔茨的基础上修正了教育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应该是23%[6]。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主要有两种作用机制:其一,Lucas作用机制,生产过程中除了可以积累和利用物质资本之外,还有能够提高生产力的人力资本,并通过学校教育和实践中学习两种途径促进经济增长[7];其二,尼尔森-菲尔普斯作用机制,人力资本是通过技术进步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的[8]。但人力资本不总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甚至会出现抑制经济增长的情况[9],产生由人力资本匮乏引发的“贫困陷阱”[10]、农村人力资本陷阱[11]和农村人力资本悖论等。

人力资本是一个数量指标,同时也是一个结构指标[12]。结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不可忽略因素,具体的人力资本结构形式根据人的需求决策发生变化[13]。已有文献认为,人力资本结构主要有健康、教育、培训和迁移等形式[13-15]。人力资本早期的研究学者仅将人力资本局限于教育人力资本,健康等其他人力资本的研究长期空缺。健康是食物摄入和营养吸收的环节,好的健康是个体必需的消费,有利于提高个人效用[16]。从微观层面上看,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增长率、健康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作用[17],并通过效用函数的健康需求、健康生产函数的健康投资和健康水平3个方面作用于经济增长[18-19]。教育和培训通常不分开来研究,培训是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教育和培训通过改变人力资本存量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教育水平差异尚不构成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20],比起高等教育,将资源更多地向基础教育资源投入反而能够获得更好的成效[20-22],然而陈全功等认为义务教育这种基础教育对消除农村贫困的贡献极小,甚至使其进一步陷入这种长期贫困中[23]。

在舒尔茨和侯亚非等对人力资本定义的基础上,人力资本可以定义为:不同于其他物质资本,通过健康和教育投资而拥有的健康、知识、经验或技能。投入效率是一个正向指标,人力资本的投入效率能够反映出人力资本这一变量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带动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需要充分考虑物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两个结构维度,测量重庆秦巴山区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情况,以此反映重庆秦巴山区人力资本的投入效率。

二、重庆秦巴山区及人力资本发展现状

(一)重庆秦巴山区概况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划定秦巴山区为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地跨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和甘肃6省市,《纲要》明确了要实施扶贫攻坚工程,带动连片区域发展。重庆秦巴山区地处秦巴山区西南部,毗邻四川、陕西和湖北3省,包括开县、城口县、云陽县、奉节县、巫山县和巫溪县6县,总面积2.2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8.68 万人。重庆秦巴山区地形地貌特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矿藏丰富,但交通不便,人民生活水平较低。2014年重庆秦巴山区6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 500.35 元,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30.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 837.09 元,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20.77%。地区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2014年人均生产总值为21 759.72元/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78%,城镇化率只有38.06%。

(二)人力资本发展现状

1.中高层次人才短缺与需求不足并存

受限于重庆秦巴山区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培养本土人才难、引进外地人才难、留住人才难上加难(简称“三难”)加剧了中高层次人才短缺;传统农业时期,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与生产力相适应,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社会生产方式发生转变,作业方式要求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过去的重庆秦巴山区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外界的中高层次人才“进不来”,导致社会生产各部门的人才短缺。同时,滞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又难以消化重金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总之,重庆秦巴山区的经济基础限制了地区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低水平的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水平又进一步阻碍了经济转型升级,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制约关系形成了人才短缺与需求不足并存的现状。

2.人力资本投入相对不足

重庆秦巴山区在2000~2014年的人力资本投入比重如图1所示,重庆秦巴山区人力资本投入基数小、增速低。2014年,重庆秦巴山区人均教育支出1 353.12 元,人均卫生支出840.79 元,健康人力资本投入年均增速为13.76%,而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年均增速仅为1.04%,增长速度十分缓慢。健康人力资本投入的平均比重只有7.98%,教育人力资本投入的平均比重为18.89%,说明重庆秦巴山区资本投资比重更加重视人力资本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但在健康投入方面有所忽视,总体人力资本投入相对不足。

3.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单一

通常认为,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资金、个人资金和社会资金。2012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家投资占67.84%,个人投资占31.05%,而社会投资只占1.11%。重庆秦巴山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7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 478.97 元,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 915.64 元,可以估计,居民个人的人力资本投入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情况的基础上可以推算,重庆秦巴山区的人力资本投资渠道主要是中央、地方财政和上级主管部门。

4.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由于城口等6县受教育程度的统计数据有限,难以按照传统的劳动力文化程度分析方法衡量受教育程度。从各类学校统计数来看,截至2014年,城口等6县中小学校共有1 589 所,无本科类院校,根据各县统计年报的统计结果,2014年超过3 万人到外地求学。事实上,这些“出走”的学子只有极少数的人学成归来,致使重庆秦巴山区的中高层次人力资本外流严重。加之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条件落后等限制,难以引进大批高层次人才,长此以往,重庆秦巴山区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三、研究设计及方法

(一)模型的设定

经典的Solow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各种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能保证模型的稳定性。Solow模型将技术进步视为外生变量,并指出经济增长中不能由生产要素解释的部分是技术进步的功劳,不足的是他将人力资本视为一种物质资本,没有解释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Romer和Lucas将技术进步内生化,探究出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本文的研究中,把技术进步视为内生变量,加入人力资本这种生产要素后,得到扩展的Solow模型:

(二)變量及数据说明

文中2000~2014年重庆秦巴山区6县的相关数据来源于历年《重庆统计年鉴》,所有涉及到价格因素影响的变量均经过技术处理,消除了物价水平波动的影响。由于2000和2001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价格指数缺失,分别用2000年和2001年的GDP指数近似替代。模型中涉及到的变量及说明见表1,各变量的选择情况如下:

1.经济发展水平(G)

国内外大多采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生产总值来测量经济发展水平。本文研究的是一种产出投入关系,而地区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优良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某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

2.健康人力资本(H)

衡量健康人力资本的指标主要有死亡率、预期寿命、摄入热量、公共卫生投入、构建健康人力资本指数[24]和人均居民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费用等。鉴于重庆秦巴山区居民消费水平低,人均居民医疗卫生支出不具有代表性,而用地方财政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水平更能够体现出地方对健康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比其他指标更具有代表性。

3.教育人力资本(E)

衡量教育人力资本投入的方法有很多,有教育年限法、学历指数法、教育成本法和工资报酬法等。同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一样,地方财政在教育方面的支出能够反映出地方对教育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也能够反映出教育人力资本的投入效率。

4.物质资本投入(K)

资本要素是社会生产的基础投入,测算方法有考虑了折旧和时间价值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25],以及包括固定资本存量和流动资本投入量的总量[26-27]。由于可供使用的数据有限,本文直接采用包含对秦巴山区城镇和农村基础投资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这一指标,在本质上不会改变模型的估计结果。

5.劳动力投入(L)

劳动力投入是参与社会劳动所有人员,因此采用重庆秦巴山区6县的就业人口总数作为衡量劳动力水平的指标。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为了反映重庆秦巴山区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的投入效率及贡献程度,本文的实证部分在Eviews 6.0中进行,首先对去取对数后的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各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变量。

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说明重庆秦巴山区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水平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增长1%能够促进重庆秦巴山区地区生产总值提高10.51%。从图1可知,重庆秦巴山区在教育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长期相对稳定,形成教育资源和教育经验累积,也正是由于这种累积会使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

第二,健康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这说明重庆秦巴山区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因为地方政府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比重的平均水平只有7.98%,虽然从2004年以后有整体上的上涨趋势,但这种趋势尚不能形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说明了要正确认识人力资本投入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健康人力资本应该是人力资本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部分。

第三,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10%的水平下显著。这与克拉克理论相悖,也就是物质资本的投入并没有总是促进经济增长,反而呈负相关的关系,这在重庆秦巴山区这种发展机会相对比较匮乏的地区比较意外。分析之后发现,重庆秦巴山区的物质资本投入也形成了累积效应,但根据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过度投入某一要素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增长时反而会降低这种要素的生产效率,而该山区内劳动力、人力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投入的不足,导致了重庆秦巴山区的物质资本看起来有些“过量”,是生产要素投入失衡导致了这种“异常”的负相关关系。

第四,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本文选取的劳动力指标同时也是反映全员参与经济建设程度的一个指标。一方面重庆秦巴山区的劳动就业人数在15年间的增长率不足0.05%,远远滞后于经济水平的发展,劳动力投入和经济发展步调严重不一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重庆秦巴山区仍然是粗放式经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促进经济增长,劳动力或任一要素投入稍有不足,就产生这种与经济发展间的不显著。

考虑到人力资本存量的积累作用可能对经济增长有滞后作用,为了验证OLS结果的稳健性,在上述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对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滞后一期,再次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从回归结果来看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表明本文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五、建议

只有充分发挥物质资本、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劳动力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才能从整体上实现资源利用效用最大化。立足于重庆秦巴山区的现实状况,教育人力资本投入与地区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健康人力资本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还需继续保持现有的教育人力资本投入优势,全方位展示教育人力资本投入的成效,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同时进一步加强在健康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加快实现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推动作用。具体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深挖现有教育配套资源,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配套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包括教学基本设施、教学用具等,“软件”资源是师资力量,这些资源地域限制明显,流动性低。长期以来,重庆秦巴山区的教育人力资本投入比重比较稳定,如果合理配置相关资源,盘活现有教育配套资源的“存量”,结合秦巴山区经济发展特点和个人职业规划,并抓知识型和专业型人才培养,充分释放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提升当地教育质量。同时,地方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大中城市中小学离退休校长或优秀教师到重庆秦巴山区6县学校任职,提升“软件”资源质量。

(二)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平衡城乡医疗服务水平

相对于教育人力资本投入而言,重庆秦巴山区健康人力资本投入相对较低。通过简单测算,重庆秦巴山区的卫生机构床位数47.28 张/万人,卫生技术人员38.88 名/万人,医疗卫生资源十分有限。从实证结果来看,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重庆秦巴山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说明健康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率低下,仍需要加大力度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同时,隨着城乡医疗体制改革的实施,医疗卫生的公共属性逐渐在削弱,居民不得不承担转嫁的医疗负担,2014年重庆秦巴山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3 357.57 元,而农村居民只有6 041.23 元,农村医疗条件显然没有城镇的好,城乡消费支出悬殊较大。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新增的健康投资是一项负担而不被看作是投资。因此,今后还需要平衡城乡医疗服务水平,构建平等的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

(三)拓展人力资本投入渠道,引入社会资金

重庆秦巴山区人力资本投入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固然需要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但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援以缓解居民个人投入的压力,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和教育品质。重庆秦巴山区应当集聚社会闲散资源,以公益事业为引线,着力培育人力资本投资基金会,主要负责策划人力资本捐赠活动、实物投资分配、资金动向追踪、阶段性成果反馈等,拓展人力资本投入渠道。

(四)举办人才交流会议,促进优质资源流动

为了减少中高层次受教育人士“出走”带来的人才资源空缺,稳定并提高重庆秦巴山区人力资源水平,重庆秦巴山区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引进国内外及省内外科研人才、技术人才、优秀教师、医疗团队等,积极举办和承办农业种植、农业机械、农业技术等农业生产交流活动,组织有利于指导当地经济建设、技术进步、文化传播的人才交流会议,促进优质资源向重庆秦巴山区6县流动,提高当地人力资本的含金量。

(五)加强校企事业单位合作,引领地区内外人才互动

重庆秦巴山区无高校,“三难”导致人才供给不足,地区内外的校企事业单位合作正好能够填补本土人才培养的劣势。因此,结合重庆秦巴山区人才现状和社会、经济、文化等产业的发展需求,转变合作理念,探索政府支持、区域内外校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为纽带,引领双方或多方在管理、技术等层面的人才互动,推动秦巴山区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六、结语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中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重庆秦巴山区作为秦巴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资本方面呈现出中高层次人才短缺与需求不足并存、人力资本投入相对不足、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单一、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的现状。基于重庆秦巴山区人力资本投入的现实背景,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原则,确定了健康人力资本投入、教育人力资本投入、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以及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构建扩展的Solow模型,发现重庆秦巴山区的教育人力资本投入是有效的,健康人力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不足,导致物质资本投入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从而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呈现出部分资本投入不能充分利用的情形,也进一步反映了如果只是继续加大物质资本投入,而忽视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等其他资源的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是不显著的,甚至会造成资源浪费。人力资本应当成为重庆秦巴山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方式向资源集约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通过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增加健康人力资本投入,利用好政府、机构、企业和个人等社会资本,出台培养、引进、聘用高端人才的政策措施,推动人才和其他优质资源流动,以进一步促进重庆秦巴山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4):4-13.

[2]Solow R M. Observations on the regulation of the growth of the gastric mucosa——gastric secret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70(1):65-94.

[3]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蒋斌,张蘅,译.王璐,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侯亚非,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人口研究,2001,25(3):13-19..

[5]加里·见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的理论和实证分析[M].郭虹,熊晓琳,王筱,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6]Denison E F.Education,economic growth,and gaps in inform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2,70(5):124-128.

[7]Lucas R 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1):3-42.

[8]Benhabib J,Spiegel M M.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aggregate cross-country data [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4,34(2):143-173.

[9]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8):3-14.

[10]崔俊富,刘瑞,苗建军.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兼论经济增长贫困陷阱[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5):11-16.

[11]孙敬水,董亚娟.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农村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12):3-7.

[12]李亚玲,汪戎.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与区域经济差距——一项基于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基尼系数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12):42-49.

[13]陈浩.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结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8):59-68.

[14]高远东,花拥军.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12(1):39-50.

[15]白勇,馬跃如.我国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4):92-96.

[16]Grossman S P.Neurophysiologic aspects:extrahypothalamic factors in the regulation of food intake[J].Advances in Psychosomatic Medicine,1972(7):49-72.

[17]王弟海,龚六堂,李宏毅.健康人力资本、健康投资和经济增长——以中国跨省数据为例[J].管理世界,2008(03):27-39.

[18]王弟海.健康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和贫困陷阱[J].经济研究,2012(6):143-155.

[19]王弟海,崔小勇,龚六堂.健康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基于文献研究的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5(8):107-127.

[20]姚先国,张海峰.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J].经济研究,2008(5):47-57.

[21]郭庆旺,贾俊雪.公共教育政策、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溢价[J].经济研究,2009(10):22-35.

[22]Lloyd-Ellis H.Public education,occupational choice,and the growth-inequality relationship[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00,41(1):171-201.

[23]陈全功,程蹊.长期贫困为什么难以消除——来自扶贫重点县教育发展的证据[J].西北人口,2006(3):39-42.

[24]徐祖辉,谭远发.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6):21-28.

[25]逯进,翟倩倩,周惠民.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与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4,20(2):2-16.

[26]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7]扶涛,张兰芳,张云钢.我国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计量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7):87-90.

猜你喜欢
人力资本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三部门:多渠道帮助返乡留乡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改革研究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