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计算粗心”的迷途

2017-03-25 09:41汤明丽
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笔算正确率乘法

汤明丽

经常会发现这样的学生,明明正确答案是“3”,到了下笔时就成了“5”。新课标新教材实施以来,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降低了,表现之一就是懂得算理和算法,可真正做起计算题来,不是这样错就是那样错,仿佛陷入了“迷途”而无力解决。笔者对五年级125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为小数乘除法计算,结果正确率为85.6%。错误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等式后漏写答案;看错或抄错数字;漏算;没有进位或退位;数错小数位数。乍一分析,全是“粗心”惹的祸!粗心,意思是疏忽大意,不细心。学生在计算时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只能简单地归结为“粗心”吗?

细数“粗心”的危害

粗心的危害,首先从知识角度讲,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不够全面,一知半解,进而在巩固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潜在的错误。其次,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讲,在完成巩固作业、学习新知的过程中,由于前面所学知识的缺陷、错误,导致新知学习困难、进而难以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错误不断出现,从而影响学习信心,长此以往,就容易出现缺乏自信的自卑心理。会阻碍学习的兴趣,形成恶性循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将会产生极大的不利。所以,“粗心”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最不应该忽视的问题。

造成“粗心”的原因

现象一:认识不足。针对“粗心”现象,学生、家长甚至一些教师都认为是小毛病,题目都会做了,由于“粗心”出了点错误没什么了不起,以后注意就行了。正是这种认识上的不到位,导致孩子们频频出现错误。

现象二:定势干扰。清晰、正确的记忆会成为學生学习的助力,相反,模糊、错误的“印象”就会干扰学习,造成错误。例如:36-19=15,对于学生这样的错误,认真分析后,就会发现是“印象”模糊叠加而引起的,即“6+9=15”,所以想到了“16-9=5”,是学生“做减法想加法”时受定势干扰出现的错误。

现象三:习惯随便。由于计算题教学的特点,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是,学生往往是太过于随便,比如,我们总会发现有的孩子在笔算时,会漏写横式上的答案,会抄错数字和答案,会漏加数字,会忘记进位或退位。久而久之,这种“随便”就变成了习惯,想改也困难。

现象四:口算不熟。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大量测试表明,学生口算熟练,那么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就高,反之,口算不熟练,笔算速度就慢,正确率就低。

现象五:方法错误。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有的把加法运算做成乘法运算,有的把乘法运算做成加法运算,还有一些学生在运算中同时运用了两种运算方法。例如,在计算32+26时,有学生开始计算时,个位上用乘法算,后来又用加法算,结果就得了62。那么,如何对这些错误现象进行矫治呢?

解决“粗心”的策略

透彻理解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理解算理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在练习中,教师要注意信息反馈,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

注重非智力因素 第一,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以“集中注意力”“不走神”为核心,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例如,先看清题目里的数字、运算符号,想清楚计算方法,弄懂之后才开始做。做题时思想要集中,认真仔细地运算。如果碰到数字较大的题目,要不急不燥,耐心计算。遇到较难的题目,要冷静思考,切忌烦躁。

第二,培养学生耐心检查的习惯。根据数学学科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作业的能力,从小养成自我检验的习惯。要求学生检查时要耐心细致,一步一步的检查。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第三,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自觉地克服困难,坚持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控制自己反复去推敲和演算的行动,就是学生意志的表现。有些孩子主要“差”在意志薄弱,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上。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障碍就畏缩不前,以致不完成作业或抄袭作业。作为老师,要教育这些学生正视困难、知难而进,培养他们坚持不懈,克服软弱的意志力。

坚持口算训练,提高运算速度 熟练的口算是正确笔算的基础,特别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乘法口诀表内的乘除法,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而学生在进行稍复杂的运算中,口算速度和正确率,又与其对数字的记忆能力、观察力是否敏感有关,还跟注意的分配能力也有一定的关系。

重视估算 在教学中,应常常鼓励学生用估算,引导学生用估算的结果来判断精确值的范围,为计算的正确性创造条件。当学生计算出精确值后,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将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确保计算过程中是否有错误。

计算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张纵横交错的网。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只抓住一个环节、一堂课就可以,而是要求教师统揽全局,重视“内涵”抓住“外延”。只要我们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计算教学,有耐心,有恒心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帮助孩子们克服“粗心”的毛病。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白雀学校)

猜你喜欢
笔算正确率乘法
算乘法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口算 笔算 估算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