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手段创新的多元思考

2017-03-25 09:43陈燕
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火花音准音乐课

陈燕

从教20年中,笔者一直都在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方式,本文就如何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利用即兴教学提升课堂这个问题,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供同行探讨。

及时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

任何一节课,因为学生不一样,交流时所有东西都会不一样,在四十五分钟里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些不一样的环节,作为教师应对学生在课上生发的思想火花有很好的回应。

比如,在七年级下册《青春舞曲》一课教学中,当我播放教学光盘中稍快的范唱后,同学们都会回答乐曲情绪很欢快。可是,在教学的班级里有一名学生回答音乐听起来很悲伤,其他学生瞬间哄笑一片。(其實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平常的课中也是时有发生)如果教师简单粗暴的认为,学生在捣蛋或是没认真听,这是不负责任的。其实,对体验的表达用词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老师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追问,又因为时间关系怕处理不好。这次,我没有巧妙回避而是进行了处理,问这位学生为什么这么回答?本来在同学的唏嘘中显得心虚并情绪低落的这名学生,在我一再的鼓励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原来他从歌词中体会太阳下山、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意境中,体会到了怅然若失的感受。从文学方面去咀嚼其中的意境,其实这种“误读”是再正常不过的。最后,这名学生独到的见解收获了全班同学的掌声。

再如:在《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课中,我让学生听了第一段音乐后,围绕主奏伴奏乐器,音区变化等问题提问学生,并要求学生有乐感地演唱主题。

在学生学唱主题旋律时一般都会出现对#5音准的偏差,这也是我预设的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重视并唱准,我单独拿出了这个#5音,并问道为什么会升?(在备课时我参考了教参,并准备在学生回答不出来情况下,向学生简单讲解颇具民族特色的塔吉克调式。)

谁知在片刻沉默后,音乐课代表竟然答道这个音升高后与他前面的音拉宽了音程,使她感受到了其中蕴含了一种特别的向往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我心里砰了一下,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我觉得这个答案更好,从音程的要素来谈,通俗易懂。教师及时关注并即兴回应点燃了学生的思想火花。

机动改歌词,奇思妙想寄评语

原先的课题设想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但是具体的实施中,却发现很多实际问题。比如说自评、互评的模式耗时量大,对于初中每周一课时的音乐课来说是不实际的。如奖励星级这种方法对于中学生来说略显幼稚,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结合现在一些娱乐频道的综艺节目,我发现学生似乎更喜欢那种现场即兴的评价,因此我也做了很多的功课:a.如“太棒了”“真不错”“唱得真好”等,改用“酷毙了” “萌萌哒” “高音王子”等等。b.又如在七年级下半学期学了《沂蒙山小调》后,我在上到后面《无锡景》一歌时,在盛情邀请702班的吴伟同学领唱后,我忽然灵机一动用《沂蒙山小调》的曲调改了词即兴唱到:

学生哗的一下笑了,随后居然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回应,

从此这个曲调也成为了702班内定的评价曲调,各个版本层出不穷,学生在互评或集体评价时摇头晃脑翻唱小曲其乐融融。

赏识形式的即兴评价

赏识,即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欣赏态度。亦是组织教学的又一重要元素。能否把握这个度,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积极性和树立自信的关键所在。在很多大型的谈话综艺节目中,我们总是能看到舞台边上有键盘手能针对特定的语境演奏、即兴的乐句来渲染气氛。在音乐课中,我也常用钢琴配以表情来即兴演奏动机、乐句或乐段,对同学们的歌声或现场表现来做出评价,用特定音效来制造轻松和谐氛围,使得大家心领神会。

比如,用下行慢速刮奏附以瘪嘴表情来表示歌唱中的跑调现象;再如用《小星星》《生日快乐歌》这些学生耳闻能详的作品进行巧妙地大小三度伴奏变化,让学生感受伴奏织体变化带来的色彩性变化,告诉大家乐曲演唱中音准和变化音的准确演唱重要性;有时学生有非常精彩的演唱时我也会即兴演奏一段华彩乐段,让学生感受到我的高度评价;有滑稽幽默的即兴场景出现时我也会演奏上一段诙谐的爵士音乐,当然这些演奏过程中不乏有我丰富到位的表情。总之,课堂上的即兴评价演奏往往是随着灵感而迸发,成为了我的音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像这样充分利用即兴生动的音乐形象,以情激情,以情动情。双情渗透式教学模式,使师生耗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音乐教学最佳境界。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五泄镇中)

猜你喜欢
火花音准音乐课
持久的火花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事业火花事这样被闲聊出未来的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
小学低段学生歌唱音准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