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学刊》2017年总目录

2017-03-25 00:02
美育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美育美学艺术

《美育学刊》2017年总目录

·专稿·

西方美育思想史

对《西方美育思想史》书写的几点思考

朱立元(5)

“美育思想史”的方法论问题——从陈之佛《欧洲美育思想的变迁》谈起

栗永清(5)

音乐:影响灵魂的艺术——论奥古斯丁的音乐美育思想

潘道正(5)

杜威对审美经验的身体重释及其美育指向

李震(5)

伽达默尔的教化哲学及其美育思想

李兵(5)

文艺批评的当代性思考

审美文化的建设:网络时代的电影批评思考

周星(6)

文艺批评队伍建设、生存环境及其他

吴戈(6)

从舞蹈艺术教育与批评看舞蹈美育的深入可能性

王杰,周粟(6)

音乐批评的当代性命题

张璐(6)

美术艺术批评的重建

苏刚(6)

论电视剧艺术批评的当代性

孙建业(6)

“聚焦文化与审美:艺术批评的当代性命题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章文哲,刘彤彤(6)

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与教学研究

艺术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规格论

梁玖(6)

论艺术学科研究生的自我发展

任也韵(6)

·美育研究·

热恋自然——威廉·莫里斯的生态美育学启示

张锐(1)

语文教学美育内涵论析

邱黄露,陈理宣(1)

图书馆审美活动系统新探

邱振国(1)

木心的艺术美育观与生命完成

邓天中(2)

生态美育:旨趣与责任——兼论美丽乡村的建设

黄守斌(2)

美育概念的脑科学考察

于建玮,赵丽丽(2)

“以文化人”:现代美育的精神涵养功能——一种基于功能论立场的思考

王德胜(3)

“美感”一词及其中国现代美育发生

赖勤芳(3)

蔡元培美育观念之生成及传播研究

郭淑敏(3)

萧公弼与中国现代美育的早期开拓

谭玉龙(3)

中华乐教传统是当代美育与艺术理论体系的根和魂

李沛健(3)

论艺术研究的文化批评转向对当代美育的重塑

徐承(4)

高师美育质量内涵与测度评价指标构建

史红(4)

文学美育的可能:在人与世界的审美把握中形塑健全人格

叶继奋(4)

自媒体时代高师美育的变化

江守义(4)

“旅游美育”内涵解析

肖砚凌(4)

论中国传统家庭美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钟仕伦(5)

以小见大:拇指小人系列童话绘本美育研究

李杰玲(5)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广义美育观研究

王一方(5)

为什么中国高教美育“最薄弱”——关于美育/美学的哲学思考

王毅,傅晓微(6)

张君劢美育思想的视野和路径

侯敏(6)

·艺术教育研究·

20世纪20年代的中小学美术欣赏教育

胡知凡(1)

该丘斯曲式理论及其教学体系研究

闵讷,王旭青(1)

艺术测评猜想及应对——以音乐测评为例

潘朝阳(1)

融合具象语汇与色彩构成抽象意境的教学研究——以描述季节情调的成语为例

蔡楚君(1)

融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美术教育创新发展

钱初熹(2)

退回“维多利亚时代”?——EBacc背景下的英国艺术教育发展趋向研究

冯学勤(2)

掠影与撷英:加拿大艺术教育与课程设置——瑞塔·欧文教授访谈录

瑞塔·欧文,胡俊,刘琴(2)

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文艺节目编导能力培养方式探析

杨波(3)

从“绘画的表现性”看儿童的绘画

关云(3)

台湾现行艺术教育基础课程理论研究

杨铭(3)

伯克利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及特点

郭声健(4)

植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教育教学研究

颜慧珍,王晔(4)

学习优势·多元主体·质化评价——论普通艺术教育的组织形式与评价方法

陈倩倩(4)

基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论文写作策略的实践研究

董爱伟(4)

“真”在艺术作品中的时间化涌现——论丰子恺对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之比较

刘彦顺,房赞赞(5)

通识教育视域下《影视美学》教学困境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辽宁大学为个案的考察

王鑫(5)

“艺术应成为教育之基础”——赫伯特·里德美学观念下的艺术与教育

黄晓霞,林芳(5)

解读“老海顿C”的作品特征、演奏要点及其教学意义

张宝君(5)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艺术科研管理研究

罗晶(5)

音乐教育与情绪运动

田耀农(6)

对高校艺术教育实施环节的几点思考

李天义(6)

适应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当代学校舞蹈体验模式研究

张薇(6)

论小学“音乐充分教学观”

刘哆咪(6)

·艺术史研究·

慈禧太后的肖像画:Portrait与“圣容”

[日]游佐徹 著,唐卫萍 译,宋武全 校(2)

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省民乐作品创作回顾和分析

田刚(2)

八大山人艺术的情感张力

梁宏安,周纪文(2)

《五十步轩剧谈·序》探析

罗明(3)

李叔同油画《自画像》研究的新发现

李垚辰(3)

清代英国人在华的植物采集与广州外销植物画

关晓辉(3)

中国话剧的诗化传统——为纪念中国话剧110周年而作

田本相(4)

伦敦中国艺展会与中国近代对外设计交流

郑立君(4)

“泥金彩漆”史实辨析

江崖(4)

20世纪美术教育家温肇桐著作述评

万竹青,王昌景(4)

清学部第一次编纂的小学手工教授书

胡知凡(5)

论作为模仿之作的达·芬奇名画《哺乳圣母》——兼谈敦煌佛教艺术的模仿性

胡同庆(5)

·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

作为大众文化范本的好莱坞电影

薛富兴(1)

中国话剧通史研究的演进历程——以田本相教授的相关研究为中心

徐承(1)

个体经验、历史记忆、文化想象——论侯孝贤电影创作的阶段性特征

周仲谋(1)

诗画乐交融的《弹蓝色吉他的人》

杨甜甜,欧荣(2)

从德勒兹生成哲学看克利“画出不可见之物”

苏梦熙(2)

丰子恺艺术比较论研究

邓友女(3)

近20年丰子恺研究述评(1997—2016)

宋睿,潘建伟(3)

论生与死的悖论与转换——美国科幻片《幻体:续命游戏》作为生成的事件的解读

张高宇,沈英英(3)

论艺术人才价格的决定及其政策启示

孙薇(3)

论魏晋音乐的本体论建构——“五声有自然”

洪永稳(6)

法国的移民题材电影研究

崔军(6)

·美学研究·

古今之争与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美学之衰落

张颖(1)

中国现代“美学三慧”之人生艺术化思想比较

王广州(1)

杭州稀见古籍《郭西诗选》的艺术风格与美学范畴

章辉(1)

论形—神与形·神结构方式及其美学意义

石朝辉(1)

按自然本身来欣赏——西方当代自然美学到环境美学的转折与发展

聂春华(2)

“中性”:罗兰·巴尔特美学的辐辏

金松林(2)

无镜哲学·分析哲学·实用主义·新实用主义——理查德·罗蒂审美伦理话语之奠基

郝二涛(2)

重提内在感官说

彭锋(3)

中国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源与流

罗凌(3)

作为抗拒者的“物”——论“物”之于海德格尔艺术思想的意义

吴苗淼(4)

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匠精神的美学意蕴与传承策略

余安安(4)

论弗朗索瓦·于连对中国美学“淡”之诠释

萧湛,叶默玄(6)

《广川画跋》研究现状及其美学思想浅析

皮佳佳(6)

·审美文化研究·

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审美创新——以日本丰岛美术馆为例

林少雄(1)

个体正义、城邦正义与诗的正义——论《理想国》中的诗与正义

殷明明(1)

若飘若止的相思——《诗经·秦风·蒹葭》的美感体验

安汝杰(1)

鼎与新石器中期陶器的审美观念

张法(2)

从“微信交响曲”和“微电影交响曲”看谭盾近作的文化意涵

张小梅,韩江雪(2)

“道”的文化阐释

黄卫星,张玉能(2)

浙东渔歌文化内涵阐释

陈辉(4)

近年海内外“坤伶登台”研究热的反思——兼论“艺术社会学”视野下深化理解的契机

柏奕旻(4)

论自然审美中的物理距离与“风景如画”

王中原(5)

超越图像与形式——论国画写意艺术表现性的审美价值

赵跃庆(5)

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培育方式、方法研究

秦玉国(5)

猜你喜欢
美育美学艺术
盘中的意式美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外婆的美学
纸的艺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纯白美学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妆”饰美学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