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牙的那些事儿

2017-03-25 07:45杨果平
家庭医药 2017年19期
关键词:牙周膜牙齿门诊

□杨果平

聊聊牙的那些事儿

□杨果平

人常说:“齿白七分俏”。如今,我们已经到了一个以牙齿表现个人素养的时代,牙齿不整洁,犹如衣冠不整。而一口洁白健康的牙齿,不仅赋予我们健康美好的形象,更表明你是一个有生活品味的人。下面我们就聊聊关于牙齿的那些事儿,看看你对牙齿了解多少,哪些地方做错了。

最坚硬的人体器官

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如果把骨骼比为铁,那么牙齿就犹如钢了。实际上,用物理学的硬度计来测量,牙釉质的硬度为9,金刚石为10,也就是说牙釉质的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可以和特种钢材相媲美。

牙齿的外部包围着坚硬的壳壁,囊腔却是疏松柔软的牙髓,牙髓由血管、神经、结缔组织和淋巴液组成。因此,牙齿不是植立在牙槽骨里的“死石块”,而是有感觉、有生命的组织器官,也在进行着缓慢的新陈代谢活动。

牙齿的咀嚼力大得惊人,以专业仪器测量,普通成年男人一对最小的门牙,其垂直咀嚼压力在15公斤左右;垂直咀嚼压力最大的第一大臼齿竟可达72公斤;成年男子32颗牙齿的垂直咀嚼压力总合约在1408公斤;成年女子32个牙齿的垂直咀嚼压力总合约在936公斤上下。所以,经过训练的杂技演员可以凭牙齿的咬合力量表演“衔花”“空中飞人”的惊险节目。

一般人不能把咀嚼力完全用尽,因为牙周膜的耐受阈质很低,一旦牙齿用力过大,便会引起牙周膜的疼痛,这一种疼痛刺激会使自己主动地把咀嚼压力减少。也正是由于牙周膜具有这种保护性抑制的功能,才免去了牙齿在一生中可能遭受到的许多伤害。

平时唾液在牙缝内流出流入,对牙齿进行着自然的冲洗,舌头在活动时也附带着对牙面屡屡揩拭,这都是人体保持口腔清洁的本能性活动。但这些对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全身疾病、减少口齿疾病来说仍显不足,于是,我们在长期历史进程中便产生而且保留下来了刷牙的习惯。

刷牙时做做自我检查

很多人都认为,只要自己的牙齿没有缺损、脱落、牙痛,这就说明牙齿是健康的。可事实上,牙齿的问题都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的,刚开始可能只是不起眼的小状况,搁置不理就会演变成大麻烦。下面列举几个简单的自查方式,你可以对照查查自己的牙齿是否真的健康。

1.刷牙时在刷毛上、咀嚼时在食物上是否粘有血迹。照镜子看看牙龈的健康情况,如果有牙龈红肿,并伴随出血现象,可判断是否患有牙龈炎。

2.口腔有较大的口气或口臭,或牙齿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牙根暴露或牙龈红肿、有脓,可判断已发展到牙周炎。

3.对着镜子可看到牙结石和牙渍,说明口腔清洁方面存在问题;如果有蛀牙,说明口腔环境不容乐观。

4.有牙痛,可判断可能是牙龈炎、牙髓炎或牙周炎的症状。

5.对冷热刺激有酸疼的反应,说明牙齿出现过敏现象。

6.牙出现裂痕,缺乏光泽,说明牙齿开始出现釉质流失,牙齿出现脱矿化。

合理养护,拒绝掉牙

35岁以前,我们关心的是牙齿坏没坏;35岁以后,我们关心的是牙齿松没松。在门诊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人都是牙齿开始痛了、掉了才来看医生,其实这时已经晚了。日常生活中,除了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合理用牙也非常重要。

门诊实录之一:长期用左边牙齿吃东西,26岁女孩左右脸畸形

刘小姐今年刚26岁,最近发现左右脸不对称,左边脸比右边大并有点畸形。爱美的她就想去整形,结果到了整形医院,医生告诉她要先到口腔科治疗牙齿。原来她右侧的大牙坏了后,最近三四年一直用左侧牙齿咀嚼,长久以来便形成了大小脸,导致面部畸形,牙槽也变形了。

建议:吃饭时避免单侧咀嚼。

很多人认为牙齿坏了一颗无所谓,还可用其他的牙齿代替。比如左边某颗牙齿坏了,就很习惯自然地用右边牙齿吃饭、嚼食物,这叫偏侧咀嚼。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发展为左边的牙齿咀嚼功能和牙周组织退化不能用,而右边的牙齿用得过度,最后没有办法,只能用门牙吃饭。这其实就是一个“用进废退”的道理。因此,吃饭时最好两侧的牙齿都要用到,避免单侧咀嚼,如果有一侧的牙齿坏了,要及时治疗。

门诊实录之二:牙齿松了没管,60岁只剩10颗牙

今年刚退休的王先生到医院看牙,他说在50岁左右的时候,发现左侧下颌的大牙有点松动,认为是年纪大了的缘故,就没有到医院就诊。可两年过后,这颗牙齿和周围的牙齿都出现明显的松动,一次意外的碰撞,让这颗牙齿和周围的两颗牙一起掉了。后来牙齿便开始陆续“下岗”,到现在只剩10颗牙齿了,即使再香的排骨、坚果等都吃不了了。

建议:牙齿松动可以“治”。

老人牙齿松动脱落是自然现象,防也无用,治也无益,这是很多人的误解。大量事实证明,大多数老年人牙齿松动脱落是因牙周病、根面龋、骨质疏松等疾病引起的,只要这些病得到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高寿的老人仍可保留一口健康的牙齿,起码脱落的年限会延后。人老了牙齿掉了,这虽是自然规律,但如果做好口腔卫生保健,加上现在良好的医疗条件,是可以颠覆“传统”的。

门诊实录之三:男子用牙当开瓶器,导致牙槽移位

35岁的李先生近日到医院治疗龋齿时,医生发现他的右侧上颌牙槽完全无法与下牙槽很好地咬合在一起,而且右侧上颌后侧的几颗牙齿都有明显的磨损痕迹,有一颗还出现牙裂缝。原来李先生喝啤酒时,喜欢用自己的牙当开瓶器,觉得人的牙齿和老鼠的牙齿一样,要经常咬点硬的东西,才会“遇硬则硬”。

建议:不能咬太硬的东西。

牙齿的咀嚼力虽然大得惊人,甚至可以与特种钢相媲美,但也应注意磨损。特别是老年人应尽量少嚼槟榔、啃甘蔗、嗑榛子瓜子、吃炒豆;即使是年轻人,也不能把牙当钳子用,去开瓶盖、拔针、咬钉子等,平时用的牙刷其刷毛也不可太硬,否则会导致牙齿磨损。

猜你喜欢
牙周膜牙齿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维生素C对牙周膜干细胞中HDAC1和HDAC6表达的影响
两种培养条件对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对比研究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
自分泌因子对牙周膜干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