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运动设备:“交互—象征”符号的可视化

2017-03-26 05:01张健涛
运动精品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可视化符号身体

张健涛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0)

1 可穿戴运动设备研究概述

随着电子信息文化时代的到来,智能可穿戴电子产品逐步成为日常生活大众体育健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6年研究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约售出 675 万台智能穿戴设备,预计到 2017 年,全球将会卖出将近 7000 万件智能穿戴式装备[1]。体育类可穿戴设备将成为“十三五”期间中国体育产业的新型增长点,被更好地运用于全民健身计划中,其运用体验式虚拟现实所结合的交流方式,能更有效的指导与监督人们获得科学的健身方式。

可穿戴设备是经过便携化设计,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具有独立智能操作系统的人机交互计算设备[2]。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蓝牙耳机、运动耳麦等。体育类可穿戴设备通过综合运用各类识别、传感、连接和云服务等交互及储存技术,以代替手持设备或其他器械,实现运动情况监测、人体健康管理等功能[3]。大体来看,可穿戴设备主要可分为几类,见表1。可穿戴运动设备以其新颖时尚的外观构造,功能多样化的特点,人机交互的游戏体验感,及时量化身体数据信息的反馈及佩戴身上的特殊象征标识等特点吸引着大批体育运动爱好者,丰富人们在休闲、健康、时尚等方面的体验。

表1 可穿戴运动设备主要产品及功能

2 可穿戴运动设备的交互体验

2.1 可交互间的介质

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提出“符号互动理论”这一概念,指出互动是人类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符号作为一种介质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在具体化的场域中人们之间的互动是以各种文字、行为、手势、语言、物品甚至场景等符号作为中介,通过外在行为、环境等交互影响与内化自身烙印从而逐步实现社会化[4]。可穿戴运动设备正作为一种特殊符号介质,来实现个体与自我间、个体与外景信息的交互状态,比如Under Armour 公司生产的E39运动智能服饰,袖口处配置微型显示器,用于操作各种功能与显示详实的身体数据,其功用作用于身体的压力及触觉反馈,测量身体信息的感应,如体温、血压、心律等;Fitbit flex Charge系列的运动手环,更加注重人机交互的多样性与系统化,监测与提醒睡眠时间、同步手机信息、运动数据监测,同时把运动数据分享网上,更好激励参加体育运动;通过人机的特殊交互方式,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实现自我的反馈与生物机能的提升,更加清晰的认识自我,通过可穿戴运动设备作为符号介质进行自我交流来观察自身状态,达到规范自我、超越自我的优质状态。

2.2 运动数据的量化反馈

可穿戴运动设备通过人机交互的直接体验,在日常的健身运动中,将人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实时数据呈现在可视化的柔性屏幕上,用于考量个体运动的成绩与身体不同阶段的运动状态数据,同时为个体提供切实可靠的科学指标。比如apple watch运动手表,实时记录运动者当前的运动量与运动状态、实时速度、卡路里、心律、运动轨迹等,通过图表化可视化的观察每天任意时间段的运动数据,依托强大的云计算与大数据工具能分析自身运动的不足与欠缺,通过提供科学的指导标准进行持续锻炼,从而养成优质、循序渐进的健身方式。至于运动数据的量化分享功能,对当下追求潮流的青少年群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表达自我获得成就感的新方式,可穿戴运动设备让身体成为新型的交流界面,行动者将每日的运动数据分享在网上获取赞扬与支持,进行每日运动排行比拼,并取得他人的认同,无疑是对自己运动成果最大的肯定。正如美国社会家查尔斯·库利定义的“镜中之我”概念;客体的状态充当镜子,并在其中衡量自我。运动者寻求认同,是在彼此交互过程完成的,把群体作为对照,对个体的行为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 象征符号的表意

象征符号是某种具象化客体生成社会文化积淀的附属品,它是通过联想与类比方式赋予事物价值、规范及意义,在社会复杂的关系网络模式中反应个体与群体心理状态、意识情感、价值规范的文化现象,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表达其衍生含义[5]。对于可穿戴运动设备,不仅应从外在功能实用方面进行分析,还需在本身所隐藏的象征符号进行文化意义的解码。正如篮球爱好者经常喜欢佩戴弹性手带,其功能并不实用,既不防水、防汗;也不能很好的保护腕部。但其手带本身所积淀的篮球文化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祝福、坚持拼搏、无畏强大等自我暗示的意义,是用来寄托特殊情感、精神的支柱,身体可以倒下,精神意志不可打败。可穿戴运动设备体现了一种追求时尚、自由驰骋、不受拘束、健康运动休闲的优质生活方式,是一种爱运动、爱生活、爱时尚的文化符号象征。运动群体通过运动设备外在“表”的显性特征,通过视觉语言,与身体的运动体验共同转换为对体育运动文化内涵意蕴的一种表达与体悟,是对体育文化一种“表”与“意”的重新解读。[6]可穿戴运动设备将科技、生活、体育紧密相联,构建特殊的文化场域,共源于生活、追求自然、应用科技、体现本我的文化融合,可达到其本身独特化魅力象征意义。

4 可穿戴运动设备的应用展望

4.1 “运动+社交”的平台

随着可穿戴运动设备的快速发展,已实现实时采集处理个体日常运动的健康数据及运动轨迹位置等功能,并可依据网络技术的多样性应用(微信、QQ、咕咚跑步等应用APP),以身体作为量化数据载体,在可视化的运动设备屏幕上进行数据的分享经验、传播信息进行社交,搭建起虚拟迅捷网络社交平台,实现身体与可穿戴设备的无缝连接。身体运动数据的展示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是由外到内的一种转变。在虚拟的平台中被转化为视觉呈现后可直观的图片信息,打破传统社会组织互动交流的模式,虚拟网络平台的高度自主性与响应性,使信息流通传递实现结构组织的扁平化,适应了当前社会快速信息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4.2 在休闲体育运动中的前景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可穿戴运动设备提供了优质的发展机遇的环境,依托实时测量个体日常的身体数据,进行大样本数据分析,能够获得全面的体育健身数据及信息,并能建立科学的健身体系与有机循环。运用科学的健身方法不仅能增强免疫系统、预防疾病、提高运动技能,还能使身体与外界环境处于一种平衡、理想的状态,从而提高身体机能的运动水平。通过可穿戴设备应用,能把体育和医疗更好的结合起来,对于病后康复的群体运动及时记录,通过对数据的可视化解读,制定科学的康复运动处方,实现可个性化、人性化科学的服务。

5 结语

可穿戴运动设备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驱动下,身体运动数据已经逐步成为交互方式的载体,其功能的多样性(对参与体育锻炼具有很好的监督、引导、促进等功用)使人们可以通过直观的可视化的图片数据进行交流,搭建起迅捷的虚拟社交平台。其自身附带潮流时尚、自由的文化符号象征,正吸引着大众参与运动锻炼的场域环境。可穿戴运动设备应用,为体育和人与人间的交互搭建了桥梁。

[1]吴勇.智能手环在社会体育中的应用[J]. 安徽体育科技,2016,37(4):21—22.

[2]黄佩,王梦瑶.人与时空的融合:可穿戴设备时代的青年交往[J].中国青年研究,2015(7):11—14.

[3]姚远,刘彦.体育类可穿戴设备的综合分析及功能创新研究[J].中国会议,2015:112—113.

[4]许文鑫.中学体育课堂个有效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福建师范大学,2014:66.

[5]郑小虎.象征符号与社会建构的探究[M].西北大学,2012:18.

[6]刘聪.文化学视阈下武术服饰艺术的文化符号象征性研究[J].武术文化研究,2015,12(6):38—40.

猜你喜欢
可视化符号身体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短道速滑研究可视化分析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