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测试结果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其改善策略

2017-03-26 05:00曹建承张宝鑫
运动精品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体质

曹建承 张宝鑫

(中央美术学院体育部, 北京 100102)

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大学生的体质体能开始成为重要的一种综合素质,需要得到科学的培养和锻炼。这一点,已经得到教育部、党中央等各级领导的广泛重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标准的构建,能够有效的解决人为主观问题,让体质测试数据的复核和检查变得真实可靠,进而有助于体质测试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某省数家高等学校的本科生作为调研对象,这些本科生皆是非体育专业学生,查看他们的体质情况。

1.2 研究方法

给选定的对象发放本次研究的调研问卷,在发放问卷之前,严格的根据分层抽样法,对不同年级的班级,随机抽取数名学生作为发放对象,并结合对应的目标,制定体制健康自评量表。本次选择调研的年级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每个年级抽取三个班级,于是共有九个抽样班,发放的问卷数量则是1085份,总回收率达到98.0%,有效率则是95.9%。然后采用数理统计法对采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身体形态及营养状况

通过身高和体重两个标准还能够映射出相应的身体构成,同时也因此可以更好的评价他们的身体健康度,并由此为他们制定相对科学合理的训练模式以及内容。通过表1可知,该省大学生,无论男女学生,其身高体重标准基本一致。体重偏轻问题,女学生占比要大于男生。肥胖问题,则是男生高于女生。出现这种问题,其根本原因为他们的营养结构和生活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女生更为重视自身的体重,都十分忌惮肥胖,认为肥胖会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第二,女生大多采用节食模式,所以她们的营养状况不够平衡。而男生则基本上没有这个问题。

表1 身高体重调查量表

2.2 身体机能状况

衡量学生身体机能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中距离跑成绩,以及相应的肺活量指数。这可以映射出学生的有氧运动水平。通过表2可知,该省大学生的肺活量参数水平相对较低,男女均值都比标准指数低,超过十个点。达到优秀和良好的学生数量很少,大多不及格。其原因在于:学生不能够积极的参与锻炼,而且锻炼的频度较低。他们对娱乐、游戏、对抗的运动项目相对关注,不能够充分认识到跑步的锻炼作用,因此喜欢跑步的学生人数不多。而另一方面,跑步则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于是学生的心肺活力自然会下降。在这个统计指标中,虽然该省大学生的评价均值没有达到理想标准,主要处于及格区间,这意味着:第一,该省在这方面的指标制定标准相对较低;第二,学生的锻炼强度不够,较少锻炼;第三,学生只是关注是否及格,他们的耐力和意志相对薄弱。

表2 身体机能状况调查表

2.3 身体素质情况

评价身体素质的内容主要有:身体柔韧度、耐力、爆发力等。可以通过12分钟跑来对这些素质进行检测。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检测之后发现,女生的成绩要比男生的成绩低,而且从年级成就走势来看,呈现的是一种不断下降的趋势。

2.3 体质测试结果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

2.3.1 有助于思想上提高对健康训练的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成熟期,但仍然存在着自控力不足的情况。因此,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但是当前很多学生对于体质测试不够重视,对于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了解不够深入,认为只要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体质测试能够有效全面的让学生认识自身的身体状况,从而让学生加强健康训练的意识,为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坚强的意志、促进学生体格心理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3.2 有助于学生获取科学的训练内容

大学生体质测试中身高和体重是衡量人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体质测试结果能够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训练项目和训练方法。学生能够了解质测试的结果,有针对性的锻炼自己的身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测试结果,从学校的选修课选修系统中选择更能够有效改善自己身体状况的体育项目。

2.3.3 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辅导的综合能力

学校体育课程的安排主要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体质测试结果能够更好的为教学辅导和课程的开设提供参考。通过学生体质测试指标的构成建立学生体质指标体系,从而建立运动项目与体质测试的匹配机制,将两者的匹配机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2.4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改善策略

2.4.1 推动终身体育锻炼,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高校要以体育教育为切入点,积极落实“健康第一”理念,体育老师要具有正确的健康价值观和学习观以及评价观,积极的掌握新的体育项目,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适应时代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他们开展针对性教学,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和组织模式,要发挥主导作用,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创新,使之具有娱乐、实用和健身等诸多属性,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同时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向学生成功宣传终身锻炼思想。

2.4.2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科学参与体育锻炼

对于学生而言,要给他们构建科学的饮食结构,并在锻炼模式和内容选择上,同样要使之变得科学。科学的饮食结构,能够有助于学生合理的吸收营养,并对学生身体形态进行控制。而科学的锻炼,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运动技能,同时还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身体素质锻炼,进而促进体质的提升。为此,学校应该积极开展营养学、锻炼学等讲座,从而让学生的锻炼和饮食变得科学正确。

2.4.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学生通过科学的指导,能够坚持终身锻炼,这就是所谓的终身体育。之所以要梳理终身体育意识,因为现代社会对人们的综合体质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而群众也期望能够获得更高的生活品质。所以说,终身体育不仅是提升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是提升生活品质的要求。近些年,高校体育改革不断深化,想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就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高校是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最为关键的一个途径,通过科学的教育,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能对体育锻炼有着更高的理性认识。作为大学生,不能简单的对某个项目产生兴趣,而是要充分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功能、价值等。只有对这些理论内容有着高水平的理解,才能只够自觉性的成为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体。第二,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素质水平,引导他们积极的和同龄人进行身体素质的对比,并教会他们提升自己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就能够激发他们主动锻炼热情。第三,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实践以及老师的引导,不断增强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情感体验,进而让他们的体育锻炼变成一种自觉的主动行为。

3 结束语

提升学生的体质成绩,就需要对有关体质测试的诸多指标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而这也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关键。通过科学的宣传,让学生了解体质锻炼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自觉主动锻炼。体育老师要为他们制定个性化且科学的训练内容,增强体育锻炼的娱乐性,进而提升学生的锻炼兴趣,从而实现体质测试成绩的提升。学校还需要构建完善的体能测试激励制度,引导学生课外进行运动。最后,加强体质测试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降低相应的测试误差率。

[1]杨乃静.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10(1).

[2]张玉强.大学生身体自尊与锻炼行为的关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3]谢红光,路凤萍,戴霞.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及健康行为管理研究[C].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2006.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锻炼
新发现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