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辅助教学的高职实用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2017-03-26 12:06翁洁静
职教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

摘 要:在移动学习蓬勃发展的今天,高职高专的学生却把过多的专注点集中到手机的娱乐功能上,忽视了它的其他功用。手机的学习功能就像是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有巨大的开发和发展潜力。如何合理利用手机辅助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探索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学生实际的学情、心理特征下,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提出以手机辅助教学的实用英语教学模式,并进行了为时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智能手机辅助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英语学习态度、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关键词:手机辅助教学;实用英语;学习态度

作者简介:翁洁静(1981-),女,浙江舟山人,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智能手机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实用英语中的应用研究”(编号:kg20160967),主持人:翁洁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5-0066-05

随着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以“碎片化学习”为特征的“移动学习”已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尚和潮流。移动学习是指在全球多元的移动化背景下,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获取需要学习的資源,同时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实现自主建构个人与社会知识的过程[1]。据国内某权威教育网站发布的《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学习用户研究报告》指出,“在移动学习的用户群体中,比重最大的是大专、本科的学生(32.8%);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学习已逐渐成为大众普遍的选择(65%);在移动学习的学习内容选择上,外语类内容以89.3%的绝对优势领先于其他学习内容”[2]。毋庸置疑,上述数据体现了当今社会中智能手机使用的群体特征和使用特点,但从一定程度上而言,该报告中也存在着某些以偏概全的误解。比如,它并未细化外语类学习的具体内容,也不能真实反映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情况。笔者对2015年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本校”)新生就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研,选取了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总共260位新生作调研分析。调研结果发现:从使用的功能来看,学生使用手机主要用于上网浏览网页、观看影视作品、游戏等娱乐功能,占总人数的96%之多。从使用的时间上来看,85%以上的学生每天人均手机在线时长可达4-5个小时及以上之久。只有近15%的学生在手机中安装了一个或以上的APP程序,且程序形式单一、以词汇学习类APP为主。综上,如果能开发手机的学习功能,并将它有效引入到高职实用英语课堂,如何巧妙地辅助英语教学是值得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应用手机的教学模式

(一)实验整体模式设计

以科学的教学设计为指导,为了使“以智能手机辅教的教学模式”能于课堂上应用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进行了如下整体设计:

1.研究讨论教学目标、学生学情、课程评价模式等。根据学生入学时的高考成绩,教师选取了本校水平相仿的两个班级:15船舶(1)班和15机电工程技术(1)班。以船舶(1)班作为实验班,以机电(1)班作为对照班,两班人数均为60人。

2.讨论适宜采用的教材和教学资料。主张采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三版),并在网上收集了与教材中各单元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以此充实教学内容。

3.建设网络教学平台——“郎朗课堂”。教师能在该平台上上传教学资源,与学生共享课堂教学资源,像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能在平台上发布通知,给学生下达课前任务书;能在平台上增添习题等。多种功能,一应俱全。

4.落实手机APP应用程序的选用。手机APP应用程序数量众多,良莠不齐。教师鉴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水平和能力提高的需求,对APP做了适当筛选,推荐使用词汇学习类APP1-2款,如金山词霸、有道词典;提高听说能力的APP1-2款,如VOA慢速英语、听歌学英语、英语趣配音;提高阅读能力的APP1-2款,如IReader等。

5.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和手机的应用。在实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倡在“听说”课型上予以尝试且主要应用在学习成果的汇报、英语语言的输出上,从完成质量和数量上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将用手机录制的音视频材料随堂播放,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课堂观摩、给予必要的纠正和评价(如图1)。

图1 手机辅教的教学模式设计

(二)课堂内外实验的实施

在实验教学实施前,教师先进行了一番动员工作:通过课程介绍、手机学习方法的相关介绍,使实验班学生深切感受到学习的自主权掌控在自己手中;让学生知道虽然是“玩着学英语”,但相比传统的授课和作业形式,用手机学习也不是一件轻松之事。

课前学生的具体操作如下:(1)学生利用手机进入“郎朗课堂”教学网站,根据空间内提供的课前任务书,教学资源进行简单的课前预习。(2)学生用像“有道词典”等词汇学习类手机APP,在线查找与主题相关的词汇、词组。(3)教师通过QQ、微信等通讯工具与学生互动,接受学生的反馈和问题,并据此准备课堂授课的重难点,设计教学项目。(4)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应用其他APP软件,完成基础类和提高类作业。这些软件在帮助学生纠正语音语调、阅读精美短文,完成语言知识前摄和输入的同时,记录并保存了学生课前学习成果,方便教师检查移动学习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

课堂授课时,以教师为主导先后完成对课前学习任务检查、灌输新授语言点和知识点等工作,再开展“听与说”的针对性教学项目。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用手机录制音视频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后,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展示和汇报,完成语言知识的内化和输出。对于学生呈现的学习视频,在课堂上组织做好师生双边的评议,同时记录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教师需将学生制作的音视频材料上传至“朗朗课堂”的学习平台上,接受高低年级学生及教师同行的评价,也可供其他班级的学生观摩。

此外,课后的师生互动也不可松懈。教师通过“朗朗课堂”,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监督学生开展像课外词汇闯关、听力训练等资源模块的自主学习;可以利用智能手机APP追踪学习的功能,了解学生学习动态,而学生也可据此监控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定期通过微信向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状况和所遇困难,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情感因素并对所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疏导。除了在智能手机平台上互动和交流,对于线上较难说清的问题,教师每周1次固定时间约见学生,当面辅导。

(三)案例教学设计

根据《新编实用英语》教材第六章的主题“Climate and Weather”,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教师下达课前任务书。了解与Climate change相关的两个现象“Global warming”和“Greenhouse gas”及知道其成因。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利用教学网络平台观看视频,通过搜索平台上的网络连接,收集相关资料,与同学共享。

2.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汇报自己的知识习得,补充、纠正其不足方面。接着由教师传授与Climate change相关的惯用表达,设置教学项目“What we can do to make a difference for the environment?”

3.课后学生展开了形式多样的拍摄活动。有脱口秀(a talk show),以记者访问专家的形式或记者采访居民的形式亦或是焦点访谈;有情景剧或家庭小品剧的形式(a soap series);还有演讲的形式(a PPT presentation)。全班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到视频制作中。最初吸引学生的可能是这种新鲜的表现方法,但随着对作品要求的提高,学生也越发重视起语言输出的效果。

4.教师和学生对于呈现的学习成果给予积极热烈的讨论和评分。通过讨论和评分,学生又再一次对语言知识进行了回炉,加深了团队合作,提高创新和环保意识。

(四)课程评估、实验检测和评估

本次实验教学关注手机辅助高职英语教学,课程评估也必然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改变。改变了以往重笔试和理论、轻口头和应用的现象,而是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学习成果的展示上,具体评估模式如下:课堂教学情况占30%;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学习视频制作占30%,其中学生视频得到学生点赞10%,得到教师同行点赞10%,任课教师评价占10%;课外自学情况占20%(主要参照访问网络教学平台的频率和网上作业完成质量、手机APP应用软件的使用情况等进行评估),期末成绩占20% (如表1所示)。

实验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班学生对此次实验教学的认知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等方面。此外,还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期末考试的成绩比对。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认知情况

笔者对60名参与实验教学的学生就课堂内外利用智能手机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也随机调研抽取了20名学生逐一访谈。其中,问卷的内容涉及学生课堂学习态度、英语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个体学习特征以及学习效果的满意程度这几个方面评估。调查结果见表2。

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利用手机辅助学习后,认为学习状态发生积极改变的比例很高。特别是很多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更加符合他们的学习特征,普遍认为这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并且达到了极为良好和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通过对学生抽样访谈的结果也同样验证了学生在学习主动性上的显著变化,以下是有代表性意见的两位学生的访谈内容。

学生一:杜俊是2015船舶工程技术1班的学生,他格外兴奋地说道:“以前我没有信心说英语,因为乡音重,不敢在别人面前说,更怕被别人取笑。而且课堂上能给我练习口语的时间和机会都太少了,老师需要照顾到每个同学。以前,我只能自己对着自己讲,语音语调没有得到一丁点的纠正和提高。自从老师教我们下载了“趣配音”后,我迫不及待地选择了标准的美式发音,对着手机天天练口语、跟着它朗读对话和短文。后来我又试着配音,程序还给我打分……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方法非常有趣。老师还叫我们在课后根据她的要求录制视频,我跟同学一起合作录完视频后,在课堂上播放给老师同学看,他们都对我的口语水平给予了肯定,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慢慢地,我的自信心也建立起来了。现在,我的口语进步太多啦,真是太有成就感了,再也不用担心说英语了。”

学生二:同班同学陈锋与杜俊的情况刚好相反,他是一位英语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但经常会感慨老师教学内容太过简单和陈旧,他曾多次向老师建议可以提供一些较为新颖的学习资料。在这次实践教学后,老师委派他代表学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口语大赛,荣获了校级二等奖的好成绩。结束口语比赛的那一刻,他第一时间就飞奔进英语老师办公室,激动地宣布这一喜讯“哎呀,还好、还好,幸亏之前这个话题我们上课的时候练习过!这次比赛谈论的都是较为新颖的话题。虽然我遇到了比较强劲的对手,但因为我之前都有所准备,所以一点儿都不慌不忙!真是太感谢老師了,今后可不能骄傲自满啊,原来我要学的东西多了……”

所以,在这次教学实验后,很多像“杜俊、陈锋”一样的学生实现了学业上的明显进步,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显著提升。而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包括学习自信心、自我效能感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调整和改善。

(二)整体教学效果对比调查

考试成绩是检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法。根据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B级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两个班级学生在期初的摸底考试和高考成绩较为接近,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局面发生了显性变化。实验班和对照班B级的过级率分别达到了85%和70%;优秀率分别为20%和7%;标准差分别为9.1和18.16;显著水平分别为Z=2.82>2.59和P<0.01.

从调查结果来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差异比较显著,实验班的学生仅仅通过一个学期的新型教学模式训练,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很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后时间进入网络学习平台做了大量的在线试题,学生成绩上升尤为明显。

三、建议与反思

(一)从教师方入手,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

在网络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当打破陈旧教学理念的束缚,不是一味地指责和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行为,而是捕捉学生的心态和学习方式,适时点拨、及时疏导,将学生专注力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过来。与此同时,教师更要丰富教学手段,不要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地把所有希望寄托于通过大篇幅、大段落的课件制作来讲解知识语言点,可以利用手机的移动学习功能,用情境模拟、事件再现、形象动画、游戏过关等兼具生活气息和趣味性十足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英语学习。

(二)从学生角度出发,按照其学习成果建设实用英语课程

“重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实现英语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这是实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实行的初衷[3]。本着这个目的,教师应考虑如何以提升学生水平为根本点和出发点,更好地整合《实用英语》课程、重新整编《实用英语》教材,着眼于学生学习成果,加强课程建设。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优质教学资源,改变根据指定教材上课的传统授课模式。基于此,笔者紧紧围绕学生需求、以方便学生学习成果的呈现为前提,提出如下建议:

1.在开课前,由所属学院召集相关专家、专任老师、学生代表共同座谈,先确定课程培养的核心能力以及学生一学期乃至一学年学完本课程后所期望取得的学习成果,再围绕这些既定成果,由教师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编制课程教材、设置教学项目、录制微课教学视频等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在《实用英语》听说模块教学中,围绕学生“听、说”核心能力培养,循序渐进地设置不同的学习成果形式,像录制配音视频、PPT英文讲解、看图作文和角色表演等。围绕这些成果,整合相关教材,搜集大量原汁原味的优质教学资源,最后形成授课教材。

2.学院对教师进行评教以确保学生按时完成教师设定的学习成果。主要采用“授课计划问责制”的形式进行。在每堂课后,要求学生根据之前公布的授课计划和学习成果形式,对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核对和评价,加之督导和学院专业负责人随机听课,将老师的授课计划的执行情况纳入到过程监管内。

3.充分发挥“朗朗课堂学习管理平台”的优势和作用。教师通过管理该平台,全程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形成可视化的历程教育档案,成果得分累计折合后形成学生平时课程成绩。与此同时,教师在平台上发布即时性和巩固性习题,检测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效果。

(三)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力度,进一步确保教学效果

高效的课堂教学除了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和新颖的教学手段外,一个宽松趣味的课堂教学氛围确实要比不苟言笑的高压课堂更具魅力,更能吸引学生专注的目光。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自流,对课堂纪律不加监管,否则就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期间,笔者发现,虽然从总体上来看,实验班的学生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和英语学习兴趣,但总有个别学生浑水摸鱼。的确,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把关注力的焦点集中在利用手机进行学习上,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并给予切实改进的问题。

为此,笔者以为可从几个方面入手加以改善:首先,保证教学项目的新颖性、可操作性和大众参与性等。教师必须设计可动员学生全员参与的教学项目,选择一些与时俱进的话题以及学生力所能及、有感而发的教学题材,以此牢牢吸引学生专注的目光。其次,控制和保障“成果展示型”课堂的数量和质量。让学生运用手机录制学习视频,展示学习成果,应当视实用英语的课型和教学活动的主题而定。为此,在一个学期的授课中,安排3-4次的课堂展示课即可。这样既可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杜绝了学生以手机学习为借口玩弄手机的现象。最后,需要师生双方谨记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手机是“辅助教学”的有效工具,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加大课堂管理的力度。除了教师本人的严格监管外,还可以挑选学生干部进行纪律督查、组织做好学生自评互评工作,量化记录学生的课堂纪律并以此作为平时成绩审定的部分依据。

(四)构建“多元监控”的评价体系

建构学生自主学习的多元监控体系,包括监控学生学习目标与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过程。“互联网+”背景下,建立一种全员参与的多元自主学习监控体系是必要的,以实现自我监督的高效率,该体系的构建主要由自我监控、教师监控、督导监控、教务监控、技术监控等模块组成[4]。通过多元监控系统,适时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策略,有效利用学习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预定的学习目的。

自主学习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知识习得的过程的追踪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及学习策略等予以评价。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如网络学习平台、手机的APP软件,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在线学习和参与课堂内外学习活动做有效的记录,不仅仅局限于口头上的评价和鼓励,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教师通过教学互动、查询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访问站点记录、学习频率等方式,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公正地评估。

(五)加强网络环境建设,改善学校硬件设施环境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全新生活体验外,也让我们为其高居不下的学习成本(主要是网络流量费用)犯愁。为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良好的学习开展环境,建议学校应尽快建设覆盖全校的WIFI,免费或者小量收费以供师生使用。

应用手机辅助英语教学顺应了时代发展,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可取、深受学生喜爱的。在实用英语课堂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录制能呈现学习成果的学习视频,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自信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师生们的欢声笑语中、在趣味盎然的课堂内完成了语言知识的内化和输出,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技能。在课堂外,学生能自觉地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和手机APP完成新旧知识的巩固和习得,教师能及时反馈、监管学生学习。因而,“手机辅教”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当然,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仍需要不断地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1]蒋颖.智能手机辅助下大学英语文化移动教学模式的构建[J].长沙大学学报,2016(1):146-149.

[2]谢冰心,李佩君,庄益玲.基于手机终端的高职英语主客体交互教学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4):153-155.

[3]蒋双双.浅析智能手机辅助下的高职英语移动学习[J].现代职业教育,2015(31):68-69.

[4]马爱梅.多模态话语分析下大学英语微课教学的实践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4):188-191.

责任编辑 王国光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研究
大学生学习态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管窥
教子路上,别悄悄转嫁压力
本科护生学习态度现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如何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