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2017-03-26 17:24安徽省濉溪县城关中心幼儿园李祥莲
家教世界 2017年9期
关键词:集体经验教学活动

◆安徽省濉溪县城关中心幼儿园李祥莲

浅析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安徽省濉溪县城关中心幼儿园李祥莲

集体教学中的提问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情境下,为促进幼儿学习而向幼儿抛出问题或需要解决的任务,并期望幼儿反应并作答的一类教学行为。提问是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师幼互动交流方式。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提问应激发幼儿产生认识冲突,即激发幼儿已有经验与未知经验的矛盾冲突,再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幼儿对已有经验进行整合、梳理,自我建构,与新的经验产生联结,达成新的平衡。有效提问不仅能反映教师的教育能力,更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提高集体教学效率。问,如“好不好”“对不对”“行不行”,这种提问起不到激励和引导幼儿的作用。如:这个故事好不好听?你们喜欢吗?小兔找到萝卜了吗?这类提问,幼儿不需要思考直接就可以回答。没有任何挑战性,教育价值低。

4.提问封闭,启发性不够。

常见的问题如:小猴这种行为,对吗?小马自己过了河,勇敢吗?这种问题,幼儿回应有很大的局限。局限在问题中教师对角色的评判,也局限了思考空间,答案简单,没有启发性。

5.没有层次性、没有难度坡度。

有些问题前后联系不强,提问没有难度层次,不利于幼儿经验的形成,引发不了有效深度、坡度的思维。如:你玩过吗?你还喜欢什么?它的特点是怎样的?问题平行没有坡度变化。如果这样设置:它叫做什么?你会怎样玩?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提问中有层次性。又比如:纸花怎样了?哪里有了新变化?纸花开放的时间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呢?在追问当中不断地提升问题探知的深度与难度。

6.应答单一,没有价值提升、追问不够等。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回应方式较为单一。存在现象为:简单表扬评价、机械重复、缺乏应答的提高性、追问挖掘不够。

如“真棒、不错、是吗”等等。当幼儿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时,采用重述、简单否定、评价、自己代答等反馈方式;重复提问、浅层追问。

一、集体教学中提问的现状

目前幼儿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存在提问宽泛、指向不明、封闭式问题过多、给予幼儿待答时间太短等问题。在集体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提问认识不足、意识不够,在教学中存在着提问的盲目性、随意性大、提问教育价值低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脱离幼儿实际经验水平。

在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前,有些教师不了解本班幼儿的知识水平,不了解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等,提问与幼儿的原有经验不匹配。幼儿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建构新的经验的,如果提问超出幼儿年龄水平,那么幼儿的回答只能答非所问,实现不了预期的目标。

2.等待时间过短。

集体教学中,提问后等待时间太短,表现为:基本上是教师刚提出问题,就马上请幼儿回答了。有时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没有意识到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有时是教师不愿意活动中出现“冷场”或“拖沓”的现象,会急于重复问题或者自己代答。

3.提问目的不明确,教育价值低。

集体教学中提问目的不明确,往往只知道提问,却不知道为什么提问,从而造成了提问没有指向性;幼儿无所应答或无从回答。教师的提问无方向、无主题,目的盲目,也致使教学中探索内容被忽视,教学方向不清,幼儿无法借助问题引发有效思考,导致教学活动完成效果不佳。

在集体教学中,存在提问太随意、缺乏思考的情况,提问不能激发幼儿的思考。最常见的是是非类提

二、集体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在集体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透彻理解,对幼儿已有经验的客观判断和对教学目标的正确把握基础上,精心设计,并在教学过程追随幼儿的反应,不断调整的。提问设计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在集体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提问的有效性。

1.提问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只有让幼儿听懂了的问题才是有意义的提问,因此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提问要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要符合该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3~6岁幼儿思维发展处于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时期,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提问对象的年龄特点,抛给幼儿的问题应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提问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幼儿,调动每一个幼儿去积极思考,这样的提问才具有实效性。提问设计时要把“幼儿发展为本”理念落到实处。提问设计也不例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面向全班每一个幼儿的,激发幼儿思维探知的主动性;促进教学顺利进行的同时,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好的发展。

2.提问后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思考。

提问要留给幼儿更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耐心等待幼儿作出反应,则有可能捕获幼儿真实的学习过程,并发现幼儿学习中的状况与遇到的问题。提问后教师给予的等候时间与问题本身同样重要,在提出问题后马上要求幼儿回答,不利于幼儿深入思考,同时也难以发现幼儿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幼儿充分想象与表达。提问后要合理使用等候时间,对于低结构问题,等待时间短些;对于高层结构问题,等待时间应长些。不催促幼儿;如果幼儿在预设的时间内没有得出答案,就要考虑提问是否适宜并及时调整。

3.提问要目的明确,把握重点,提高问题的教育价值。

针对教学目标进行问题设计。问题或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或是唤醒幼儿已有经验,帮助幼儿积极建构;或是引导幼儿拓展思路,深入思考,突破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最终帮助幼儿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要实现什么,幼儿探知要达到什么高度;针对设置的重难点,借助提问的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部分,因此对重点内容可以反复设问,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建立有效的、系统的知识经验。注重问题的教育价值,回归到幼儿知识经验的科学建立、系统形成、前后连贯上。依据教学目标,把握解决教学重点来进行有效提问。

4.提问要开放化、多元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放的提问,能引发幼儿的多向思维。不固定答案的统一,让幼儿有创新的思考;使提问多元化。一般有“为什么?”“怎么了?”“你有什么好办法?”“猜猜……”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开放性的提问,有效地促进孩子们的思维发展。

开放、多元化的提问,可以激励幼儿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解决的多种可能性,找出不同答案,增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的提问不应追求唯一答案,而应设计有开放的、多元化的问题,激发幼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途径来思考,让幼儿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科学思维的萌发和辩证看问题的方法。

多元化提问的形式可以采用“教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模式进行教学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让多元化的提问模式有更好的效果,要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

5.提问要有层次性,难度有梯度上升。

《纲要》明确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提问要有层次性,既要兼顾不同能力的幼儿,也要依据教学有深度地提问,有坡度地上升。由于幼儿在已有经验、思维水平、学习能力上存在客观差异,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兼顾全体,将难易层次不同的问题相互搭配,给每位幼儿都有表达与表现的机会。提问考虑难易结合,使问题既具挑战性,又能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在不同层次水平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科学设计提问的梯度,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问题之间的联系应是难度递增,逐渐深入,从而引发幼儿的多向思考,有不同层面的经验提升。教学活动也彰显科学性。

6.教师回应时要多样化、注重经验的总结及价值的提升。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往往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是找出问题的关键。”

面对幼儿回答正确、不正确或不完整、未回答时,教师做出恰当回应,主要有肯定赞扬、重复或转述、评价、简单否定、自己代答、追问、鼓励质疑等七种方式。回应时要对每个孩子作出积极的肯定。及时追问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当幼儿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时,一次追问引发幼儿补充;另一种为提升幼儿经验的追问,利于引发新的探知点。同时,教师的回应应高于幼儿,善于总结归纳,帮助幼儿提升有效经验。

总之,在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依据现代教育理论,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有效问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鼓励幼儿主动探索,积极建构,多维思考,自由表达,使集体教学活动开放、高效,促进每位幼儿智力、能力、情感、个性上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科学设计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地去探讨、去实践、去反思、去研究。

猜你喜欢
集体经验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我为集体献一计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警犬集体过生日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