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康复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2017-03-27 01:33黄智强李洁喇新军刘乾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突聋琥珀酸内耳

黄智强 李洁 喇新军 刘乾

前言

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也称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指72 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 HL[1]。SSNHL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的急症,发病率逐年上升[1]。在临床治疗中,包括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内的糖皮质素是国际上公认的有效治疗药物[2],其最常用为口服或静脉注射(滴注)的全身用药途径,但靶向性差和不良反应的弊端导致其用药受到限制,因此有学者尝试糖皮质激素的局部给药方式[3]。有研究显示SSNHL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4],但糖皮质素会引起血脂水平紊乱[5]。籍此,本研究尝试对比静脉和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SSNHL患者听力水平及血脂水平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单侧SSNHL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低频下降型25例,高频下降型27例,平坦下降型9例,全聋型35例。均符合中华耳鼻咽学会2015年制定的突聋诊断标准[1]。按照入院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23~72岁,平均51.2±6.2岁;低频下降型12例,高频下降型13例,平坦下降型3例,全聋型20例;病程2~10 h,平均7.8±2.1 h。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1~72岁,平均48.9±6.0岁;低频下降型13例,高频下降型13例,平坦下降型4例,全聋型18例;病程1~9 h,平均8.4±2.3 h。两组的性别、年龄、听力分型和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受诊前接受其它药物治疗;②糖皮质激素禁忌;③中耳病变、占位性病变及梅尼埃病变者;④听神经瘤及其它遗传性耳聋者;⑤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者;⑥听神经瘤及其它遗传性耳聋者;⑦孕妇。

1.2 治疗方法

对患者采用静脉注射给予舒血宁、巴曲酶和甲钴胺等基础治疗,疗程为2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160 m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1次/d,连续3 d,之后每日减量40 mg,直至减完停用;观察组给予40 m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1次/2 d,连续治疗4次。

1.3 指标观察

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听力提升情况及血脂水平。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1疗程后接受纯音听阈测定。疗效评价:痊愈,受损频率听阈完全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改善≥30 dB HL;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改善≥15 dB HL;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改善<15 dB HL。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抽取所有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疗程空腹12 h后的静脉血5 ml,3000 rpm/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将对照组与观察组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两组间的等级资料行Wilcoxon秩和检验,听力分型的等级资料行Kruskal-Wallis检验。以P<0.05为结果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70.8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5),见表1。

2.2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听力分型的关系

表1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48)

表2 对照组总有效率与听力分型的关系(n=48)

经治疗,对照组低频下降型总有效率(75.00%)显著高于其它三种分型的总有效率(69.23%、66.67%和70.00%)(P=0.000<0.05),见表2。

2.3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听力分型的关系

经治疗,观察组低频下降型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其它三种分型的总有效率(76.92%、75.00%和83.33%)(P=0.004<0.05),见表3。

2.4 两组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TCH、TG和LP(A)水平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CH、TG和LP(A)水平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TCH、TG和LP(A)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CH、TG和LP(A)水平略高于治疗前,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3 讨论

SSNHL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能引起突聋,其发病机制包括内耳血管痉挛、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血管纹功能障碍、迷路积水和毛细胞损伤等[1]。在糖尿病、高血压、贫血、血粘度变大以及血脂异常等可引起内耳供血障碍的危险因素中,以血脂异常最常见[6]。糖皮质素是治疗SSNHL的常用药物,在到达内耳活化后,通过免疫抑制,阻断自身抗体,可减少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恢复内耳血管内皮细胞的调节功能,解除血管痉挛,进而改善耳蜗血管纹的形态和功能而使局部微循环恢复[7]。临床用于SSNHL的糖皮质素药物包括氢化考地松、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其给药方式包括口服和静脉注射(滴注)的全身给药以及耳后和鼓室注射的局部给药,其副作用包括可能引起患者血脂水平紊乱[8]。Parnes等[9]对豚鼠经以上三种鼓室局部给药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三种药物均能经圆窗膜渗入内耳,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因在内耳淋巴液中的浓度最高且持续时间最长,被作为经鼓室局部给药的首选药。鼓室给药的弊端在与药物会通过咽鼓管流失,导致使实际用药量不确切,因此本研究采用耳后给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聋患者听力损失的治疗效果更好,可能是因为药物的循环方式或者渗透方式主要是通过耳后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入血,且耳后注射激素在内耳的浓度和保持时间均高于全身用药[10]。经组内比较,不同分型突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以低频下降型最好,且局部给药的效果更佳。分析其可能原因为低频下降型突聋的发病机制与膜迷路积水有关,耳后给药途径使药物易进入乙状窦、听泡和外淋巴液,使内耳中药物有效浓度增加,从而减轻水肿。而高频下降型突聋的治疗与年龄和就诊时间等因素有关;平坦型和全聋型突聋的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其听觉系统更易受损,且毛细胞和耳蜗功能的修复能力较差,进而影响治疗效果[11]。此外,因不同分型的突聋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指南建议根据突聋分型调整用药[1],本研究对不同分型突聋患者采用同一治疗方案,也可能导致同组内不同分型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本研究在治疗前两组的TCH、TG和LP(A)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TCH、TG和LP(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后的TCH、TG和LP(A)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TCH、TG和LP(A)水平略高于治疗前,可能是因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引起患者血脂水平紊乱[12],且耳后注射激素属于局部给药,能使内耳局部浓度高,但与静脉滴注相比,体循环血药浓度较低[13]。

表3 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听力分型的关系(n=48)

表4 两组的血脂水平比较(n=96)

本研究结果提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有助于SSNHL患者的听力康复,且耳后注射较静脉注射的疗效更好,且对患者血脂水平影响较小。考虑本研究中入组患者的年龄跨度偏大,部分患者因治疗时间早,未能在最新突聋指南参考下规范用药,不同突聋分型患者的治疗方案缺乏个性化治疗,以及样本量偏小等问题均可对结果产生影响,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6):443-447.

[2]耿萍,陈亚权.鼓室注射与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对比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6):1105-1108.

[3]王明明,樊兆民,侯志强,等.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与全身应用在特发性突发性聋分型治疗中的疗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49(1):11-15.

[4]徐宏鸣,翁婷雯,董频.突发感音神经性聋同血脂异常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11(3):461-463.

[5]张险峰,张曼娜,张惠杰,等.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对21-羟化酶缺陷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2):108-111.

[6]Oiticica J,Bittar RS.Metabolic disorders prevalence in sudden deafness[J].Clinics,2010,65(11):1149.

[7]张武宁,唐安洲,徐志文.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作用机制[J].医学综述,2013,19(14):2513-2517.

[8]郗建雄,邹延峰.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致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6,20(2):205-208.

[9]Parnes LS,Sun AH,Freeman DJ.Corticosteroid pharmacokinetics in the inner ear fluids:an animal study followed by clinical application[J].Laryngoscope,1999,109(2):1-17.

[10]戴艳红,佘万东.鼓室局部给药后内耳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4):395-397.

[11]敖敏,邓洁,戚星,等.少儿与老年人特发性突聋临床特征的比较[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14):1279-1283.

[12]肖春生,林娜,林诗富,等.不同糖皮质激素诱导鸡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伤,2010,23(3):184-187.

[13]陈爱平.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内耳疾病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突聋琥珀酸内耳
《四型突发性聋患者内耳膜迷路积水的临床观察》摘译
MRI内耳水成像对内耳畸形的诊断及人工耳蜗植入的术前指导价值分析
氯雷他定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恐龙内耳的秘密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突聋”的年轻人多了
突聋 三周内请务必就诊
琥珀酸代谢是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靶标
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研究现状
3.0TMRI在内耳成像及内耳畸形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