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鱼虾共养模式试验

2017-03-28 08:27张茂友诸葛燕徐雪英徐峥
水产养殖 2017年3期
关键词:白对虾大口南美

张茂友,诸葛燕,徐雪英,徐峥

(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苏州 215006)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鱼虾共养模式试验

张茂友,诸葛燕,徐雪英,徐峥

(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苏州 215006)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技术源于美国,即利用占池塘面积2%~5%的水面建设具有气提推水增氧和集污设备的系列水槽作为养殖区,并对其余95%~ 98%的水面进行适当改造构建净化区。养殖尾水经集污设备收集粪便和残饵,并通过生物净化处理,实现养殖周期内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如此,通过将养殖单元和水质净化单元分离,彻底革新了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实现了环境友好、产品优质、经济高效三者统一的渔业可持续发展模式。2013年,苏州市申航生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引进该技术并取得试验成功。2014年,笔者团队在苏州宇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了水槽内养殖大口黑鲈及黄颡鱼、净化区内套养花白鲢及南美白对虾的试验,实现利润7 357元/667 m2,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该模式的养殖过程及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养殖条件及方法

1.1 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一口,面积35×667 m2,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车坊镇苏州宇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殖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在试验池塘北侧池埂内侧建设东西向的砖砌水泥养殖水槽3个,规格18 m(长)×5 m(宽)×2 m(深),养殖净水面合计270 m2。在水槽的前端安装微孔底增氧、气提推水增氧装置,水槽内安装微孔底增氧,塘边机房安装2台功率为3 kW的罗茨鼓风机,为微孔底增氧、气提推水及增氧设备集中供气。水槽后端用尼龙网围成约300 m2的一级净化区,在二级净化区安装两台功率为3 kW的水车式增氧机。

1.2 鱼种放养

水槽内分别养殖大口黑鲈“优鲈1号”及黄颡鱼。2014年6月9日,1#、2#水槽放养大规格大口黑鲈“优鲈1号”苗种;3#水槽放养大规格黄颡鱼苗种;5月28日,在一级净化区放养花白鲢苗种各300尾,二级净化区放养南美白对虾苗种,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1.3 饲料投喂

饲料选用全价配合饲料。大口黑鲈“优鲈1号”饲料为浙江欣欣饲料厂生产的加州鲈鱼专用膨化料,饲料蛋白含量50%;黄颡鱼饲料为通威集团生产,饲料蛋白含量36%;南美白对虾饲料为粤海集团生产,蛋白含量42%。饲料根据鱼体大小选择相应适口的规格,由小逐渐变大。水槽内每日投喂2次,分别为7∶00,14∶00;7—8月高温期间为18∶00,16∶00投喂,日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2%~ 5%,具体还要根据天气、水质、摄食情况适时调整。净化区南美白对虾每天20∶00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体质量的1%。

1.4 日常管理

安排专人管理,保证水槽前端的微孔底增氧、气提推水增氧连续24 h开机,南美白对虾放养后净化区增氧机连续开机。随时查看鱼体的摄食、生长等情况。做好水质的调控及养护管理,记录好养殖记录。

1.5 病害防治

养殖期间,坚持“无病早防,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养殖周期内,除在大口黑鲈驯食期间有死亡外无疾病发生。每隔半月二级净化区使用一次底改剂。

表1 苗种放养情况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收获情况

10月1日,干塘捕捞,1#、2#水槽共收获平均规格为210 g/尾的大口黑鲈“优鲈1号”4 355 kg,均产24.19 kg/m2;3#水槽收获平均规格为150 g/尾的黄颡鱼苗种3 555 kg,均产39.50 kg/m2;二级净化区收获平均规格为20 g/尾的南美白对虾9 880 kg,折亩产282.29 kg/667 m2;一级净化区内的花白鲢平均规格1 050 g/尾,总收获625 kg。根据销售统计总产值73.19万元。见表2。

2.2 经济效益

表2 收获情况统计表

生产投入主要包括塘租、苗种、饲料、人工及电费、渔药等,塘租4.56万元;苗种9.20万元,其中大口黑鲈苗种4.20万元,黄颡鱼0.80万元,南美白对虾4.20万元,花白鲢忽略不计;饲料成本19.06万元,其中大口黑鲈饲料6.43万元,黄颡鱼3.28万元,南美白对虾9.35万元;劳动力支出为整个基地的劳力支出12万元,总电费2.30万元,药品支出0.32元,生产成本共计47.44万元,平均成本13 554元/667 m2。养殖总效益25.75万元,平均效益7 357元/667 m2。

3 小结

3.1 产量分析

该公司考虑到南美白对虾国庆节上市及避免低温损失,故在9月28日即开始抽水干塘捕捞。由于水槽养殖系统和净化区为同一水体,所以水槽养殖于9月底只能终止,还没达上市规格的鱼只能转移至其他池塘继续养殖。由于被迫缩短了近2个月的生长期,直接影响了水槽内的鱼的产量。其二,从生产数据可知,大口黑鲈“优鲈1号”的成活率偏低,约为36%。究其原因,主要为“优鲈1号”苗种在放入养殖水槽之前已经开始摄食冰鲜鱼,但考虑到投喂冰鲜鱼不利于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的管理,且有可能败坏池塘水质,放入水槽养殖之后,重新开始驯化转食颗粒饲料而造成成活率下降。再加上人工颗粒饲料首次在大口黑鲈“优鲈1号”养殖上应用,在水槽内的驯食效果极差,造成了鲈鱼规格不整齐,加剧影响了成活率。驯食20 d后,生长才正常。第三,由于大口黑鲈“优鲈1号”放养时规格偏小,有部分小规格鲈鱼从水槽的拦鱼网栅接缝处逃至净化区,影响了鲈鱼及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和产量。

3.2 鱼虾共养模式

在养殖系统后端的尾水收集区,用拦网围成一定区域,里面放养少许花白鲢。水槽养殖动物的残饵及废弃物进入一级净化区后,首先由网围内的滤食性鱼类花白鲢摄食,进行初级净化。初级净化的尾水进入二级净化区,一方面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起到了稳定藻相的作用,另一方面则被南美白对虾摄食实现二次利用。与该基地传统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池塘相比,此种模式肥水快、藻相稳定,发病率低,用药少,保障了水产品的生产安全。

3.3 成本分析

投入的总成本为47.44万元,其中塘租占9.61%,苗种费19.39%,饲料40.18%,人工、电费等占比30.15%,渔药主要是底改类,占比0.67%。据调查统计,该公司传统养殖南美白对虾池塘渔药成本为720元/667 m2,水槽系统渔药成本为91元/667 m2,减少87.36%;水槽推水装置功率6 kW,净化区安装2个3 kW的水车式增氧机,传统养殖池塘相同面积安装5个3 kW的涡轮增氧机,两者电费相差无几。而在劳力上,试验池塘的管理工人则包揽了整个基地的养殖管理。综合而言,在养殖成本上,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具有一定优势。

该试验的鱼虾共养模式,根据养殖品种的生产特性,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既保障了水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还减少了养殖污染,稳定了养殖水质,又提高了养殖效益,是池塘工业化生态系统养殖的又一探索,为进一步提升绿色、生态的养殖技术,指导多品种集约化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3.007

2016-11-29)

猜你喜欢
白对虾大口南美
复合型营养添加剂对大口黑鲈肝脏的修复效果
河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
太平军余部参战在南美
南美白对虾大棚高效养殖技术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大口小口话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