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耕实践中整合品德课程资源

2017-03-29 08:44徐佳洪玉叶
中国德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农耕课程内容品德

徐佳?洪玉叶

当前品德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多彩,容易让教师和学生迷茫。选择合适的品德课程资源成了很多学校品德教育的关键。浙江省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结合学校12亩农耕园的特殊本土资源,在农耕实践视角下,以学生为本,通过施行创意实践、生活实践、审美实践、收获实践策略,培养学生优良品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在创意实践中整合

在农耕的创意实践中,通过农耕劳动和情感体验,不仅让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还让学生将实践与学习联系起来——学习基础知识和文化知识并灵活运用、创造新知识。其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知识目标: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可整合的品德课程内容包括“儿童与自我”“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一)古诗词改写

自古而今,古人在田园劳动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精品,其中古诗是劳作文化的载体之一。为此,学校让学生在诗句中理解劳动,让他们体验真实的情感,也真实地收获理解、沟通后的快乐。

学校充分利用农耕实践品德课程中的诗学资源,如美丽的风景、植物的成长变化、个人的劳动经历等。通过利用这些诗学资源,鼓励学生将已有的古诗改写成现代文,并在此过程中诉说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冲突,达到设置情境的效果。学生们在真实的农耕实践大背景和古诗词中体悟友情的分量,发自内心地抒发“其实比赛中的公平和友谊,远远重于比赛结果”的感慨,这就是品德课程资源运用中的成功实践。

如302班梁同学通过将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改写为现代文《种瓜风波》,阐述了比赛过程中的公平机制和个人努力远远大于比赛结果的深刻道理。

(二)观察日记

儿童不分学段,只要一走进农耕园就会流连忘返,好奇于每一个生命的成长。于是,他们越来越爱观察,还把每天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产生了一篇篇精彩的观察日记,让品德课程资源更加丰富生动。

如在《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天的歌”的教学中,我们没有采用简单无趣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而是将农耕实践品德资源整合的观察日记策略运用其中,让儿童在真实环境中观察,观察农耕园里的春雨与春风,观察春天的芽儿,观察花朵的绽放。仔细观察后,他们有很多奇妙又真实的感受,有很多话想说。由此,品德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学生自然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在生活实践中整合

品德重视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从农耕与生活实践的角度整合德育资源,可以充分体现两者的本质要求和性质。其教学目标包括情感与态度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行为与习惯目标: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可整合的品德课程内容包括“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与自然”。

(一)农耕系列活动

在农耕系列活动中,农耕园也是大自然,儿童走进农耕园也就走进了大自然,更能明白家和自然的密切关系。有效整合品德课程资源,可以实现品德教学目标。如学校开展了“指导儿童种茄子”“自主管理实验田”等活动。通过分配责任田实践活动落实《品德与社会》中“我的社区生活”中的“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以及其与人们生活关系”这一课程内容。

(二)动物饲养实践

在动物饲养实践中,我们将动物的生育、喂养以及亲密无间的相互关爱的生活状态自然呈现出来,让儿童通过观察与行动来体会动物间的哺育之恩、喂养之情、呵护之道,从而触及他们内心的情感,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以前,儿童理解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往往拘泥于辛苦的工作、照顾生病的自己、帮助自己学习等,他们并没有深刻懂得父母的关爱之情。而“羔羊跪乳”等真切的画面,不但会让学生了解相关课程内容,更会让学生深刻懂得父母之爱。

三、在审美实践中整合

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要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并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通过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建构课程的意义,吻合农耕实践视角下的品德课程资源整合的深刻内涵。其教学目标包括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力与方法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能力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可整合的品德课程内容包括“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与社会”。

在整合审美实践的品德课程资源中,学校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也进一步培养他们乐观积极的态度。

學校通过摄影作品大赛这一实践策略,让儿童投身于发现美、记录美的行动中。春天,满园的金黄油菜花是学生们抒发春天无限美好的最佳对象。学校开展了“采摘最美一朵油菜花”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发现美、记录美、传播美。

四、在收获实践中整合

农耕实践视角下的品德课程资源整合不仅重过程,也关注儿童的体验结果和收获。通过精神上的成长和劳动成果的收获,在实践—体验—收获等一系列环节中树人育德。其教学目标包括能力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力与方法目标: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可整合的品德课程内容包括“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农耕实践中,与其在书本上看图几百遍,不如在园地里和菜畦间体验一次丰收的喜悦。

学校借助“百物展”这一活动,开展教育。“百物展”指学生将自己责任区内收获的成果写上说明,或在学校的大型活动中展览,或是制成工艺品展示。通过“百物展”让儿童体验不同的角色,感受市场的热闹非凡,在真切的实践中学习。

另外,学校还开展了“小米变年糕”活动。学校组织学生们亲手在农耕园种下小麦种子,在收获的季节里,又组织学生们集体收获丰硕的成果。然后,将学生收获的小麦制成香甜软糯的年糕,作为学生们的午餐。这样的午餐有一种发自内心的香甜,有永远不可比拟和不可替代的味道。这种体验会让他们终身难忘。

基于农耕实践的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实践是能够让儿童入脑入心的,落脚点是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这种整合与实践也已经获得了显著效果,学生从中能够更直接、更主动、更生动地学习知识,获取生命体验;教师也能够找到自己的主导和引导位置,高效构建品德课程校本资源体系,努力培养儿童品质。下沙第二小学将继续加强整合广度,加强实践深度,围绕让学生更主动、教师更灵活、资源更丰富的目标,深入探究和挖掘农耕实践视角下的品德课程资源,开发适合儿童生命发展的品德课程。

【徐佳,浙江省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教师;洪玉叶,浙江省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黄蜀红

猜你喜欢
农耕课程内容品德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农耕感怀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农耕园里收获多
好学者贤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老圃作品
老圃作品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