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困境与对策

2017-03-29 09:00李颍华
创新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困境

李颍华

[摘 要] 大数据将不可避免地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师生的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新内容、新对象、新理念和新方式。本文分析了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在图书馆员数据素养、数据存储和使用、个性化服务和保障机制方面面临的困境,以及应对大数据的挑战,高校图书馆应该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1-87-4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Librarys Service Innovation in Big Data Era

Li Yinghua

(Library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1)

Abstract: Big data will inevitabl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oncept, methods, approaches and so on of the library serving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bring the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s new content, new objects, new ideas and new way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of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innovation in the librarian data literacy, data storage and use, personalized service and security mechanisms in big data era,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hat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implement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 of big data.

Key words: big data era; university library; difficulty; countermeasures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将人类社会推进到大数据(Big Date)时代。大数据的运用价值在于通过对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其中蕴含的规律,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而为各行业决策机构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备受人们关注,原因在于它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世界开始迈向大数据时代时,社会也将经历类似的地壳运动” [1]。

大数据将不可避免地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师生的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大数据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抓好机遇,应对挑战,提高服务读者的能力,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大数据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的新变化

1.1 新内容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多以纸质文献为主体,还有一部分音频视频资料为辅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进程不断加快。1990年以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就已经明晰地被定位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相融合。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图书馆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进入21世纪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各高校图书馆纷纷购置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各类数据库、各类音视频库,很多高校图书馆除购买数据库外,还自建了各类数据库和网页,形成了海量的数字资源。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不仅改善了馆藏结构,还延伸了服务空间。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使得高校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单一的硬件服务变成为硬件服务和软件服务相结合。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师生使用图书馆资源由过去的查阅纸质文献为主,变成现在以访问数字资源为主。图书馆服务除了要改善硬件环境,更要注重改善软件服务环境,以满足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师生的需求。此外,在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除了提供文献查阅服务,还应当担负数据分析功能,这是今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趋向。大数据环境中图书馆服务不仅要有电子资源与纸制资源共享互补的功能,还要具备面向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采集、筛选、加工、组织与序化、集成与整合、推送、导航与获取、用户服务与管理、知识服务等功能,从而实现图书馆服务大数据化[2]。

1.2 新对象

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还体现在服务理念方面。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要与时俱进。随着大数据在高校图书馆的广泛运用,图书馆已经突破“围墙”限制,变得更加开放。当前,移动网络终端已经在大学生中普及,有的高校也已经实现WIFI全覆盖,师生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越来越便捷。在大数据时代,利用任何终端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人都是图书馆的读者,高校图书馆馆员要开放思维,走出以物理空间定位为主的服务方式,给读者提供所需资源。而且,由于很多资源是共享的,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不仅包括本校师生,也包括外校的师生和其他社会人员,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就是广泛意义的读者。

1.3 新理念

大数据推动了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理念创新。高校图书馆在没有信息化之前,读者要获取资料信息,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到图书馆检索查阅所需信息。在大数据时代,读者获取信息资源大多通过网络终端就可以完成,单纯地获取信息就不需要走进图书馆便可完成。所以,传统意义上图书馆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必须顺应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否则,高校图书馆可能会演变成大学生的自习室。但是,没有了读者的图书馆还有存在的意义吗?“人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也是圖书馆存在和发展的依据。人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工作中心,也是衡量图书馆工作成败的价值标准。离开了人,没有了读者,图书馆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3]。可见,只有强化“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高校图书馆才能凸显其存在价值。其实,图书馆“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并非是新理念,100多年前就有学者提出过,只不过这一理念在大数据时代要更加被强化并赋予一些新意。当前,高校图书馆要践行“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不仅要在馆舍布局环境等硬件方面下功夫,更要在人性化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以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使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

1.4 新方式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大数据的应用价值被成功挖掘的最早案例是美国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购买尿布的男性顾客同时购买啤酒的概率比较大,超市据此调整销售策略,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大数据时代,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例如,读者进入和离开图书馆的时间、借阅信息、远程访问数据库信息、检索资料信息、下载资料信息、访问各网站信息等,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专业分析,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其价值在于:一是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发现高校图书馆资料配置是否能够满足读者需要。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方式是图书馆购买什么资源,读者才能够享用什么资源,资源配置很难十分契合读者的需要。在大数据环境中,对读者留下的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就能够掌握读者的文献需求信息,据此进行数据资源和纸质资源配置,将会更加科学。二是能够实现高效图书馆读者服务过程由“非量化”到“量化”转变。传统图书馆服务更多的是基于简单的经验判断,大数据可以实现读者服务“量化”,使得图书馆服务与每个用户需求密切关联,实现个性化服务。只要对读者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就能精准地预测个体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近年来,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和针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数据服务的两个重要主题[4]。

2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面临的困境

2.1 图书馆馆员数据素养的困境

高校图书馆一直比较注重对馆员和用户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教育,“信息素养是包含发现信息、理解信息生产和价值、使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和参与社群学习的综合能力的集合”[5]。而在大數据背景下,大数据的价值开发和应用的程度取决于个体的数据素养。因此,大数据在图书馆服务创新应用的关键在于图书馆馆员和用户是否具备相应的数据素养,即对数据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能力。数据素养包含五个维度:对数据的敏感性,数据的收集能力,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利用数据进行决策的能力,对数据的批判性思维[6]。其中,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是最为关键的,它要求个体能够在海量的数据中发现关联,发现趋势,进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随着大数据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作为高校大数据主要集成中心的图书馆也越来越重视对读者的信息素养和数据素养的培养,不过相对于信息素养而言,数据素养的培养教育显得滞后。究其原因,多数高校的图书馆馆员缺乏相应的数据素养。当前,各高校的图书馆馆员学历层次和专业层次参差不齐,绝大多数馆员是非图书情报学或者图书馆学专业,没有数据分析处理的专业背景。当然,要求图书馆所有服务人员都具有较高的数据素养也不现实,所以,高校图书馆注重吸收、引进具有数据整理、操作和转化能力的从业人员,专门进行数据分析服务以及对用户进行数据素养教育。事实上,早在10年前,国外一些知名院校的图书馆就开始强调从业人员的数据素养。我国的诸多高校图书馆虽然已经有了这样的理念和意识,但是由于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比较稀缺,专业的数据服务馆员很难引进。另外,由于专业层次、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等因素,本单位的数据服务馆员也很难培养出来。

2.2 数据存储和使用困境

尽管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数年,但大数据在很多行业中的应用远远没有普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数据存储和使用的困境。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产生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可以说,人的一切行为方式都可以用数据记录,大数据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的海量化。这些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尤其是非结构化数据,其类型结构、记录格式多种多样,比如文档、文本、图片、音频、视频、XML、HTML、表格等等。各种类型的数据每天都在产生,这对数据存储能力有限的高校图书馆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难题。高校图书馆对数据的存储和运算能力,决定着高校图书馆能拥有什么质量、多少数量的数据[7]。

与数据存储相比,数据使用更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庞大数据的移动、运算,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数据中心难以适应大数据的发展要求;二是在数据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伦理困境。高校图书馆的数据记录系统记录了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学号、专业、所处方位、检索时间、检索内容等,这些数据包含了用户的隐私,一旦信息管理不善,信息泄露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如何做到合法、安全地使用大数据,在不侵犯读者隐私权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使得高校图书馆在使用大数据方面陷入困境。

2.3 个性化服务的困境

大数据在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方面的应用有多个方面,其中有两个是最直接和日常化的,一是通过数据分析,帮助读者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资源;二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从理论上讲,只要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这两个方面的服务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当前的实际情况是,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越来越多,购买的数据库、自建的数据库越来越大,数据共享程度越来越高,读者在海量的资源中找到自己所需资源的难度反倒增加了,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速度赶不上大数据发展的速度。高校图书馆要想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既要掌握读者的个人身份信息等结构化数据,又要掌握检索信息、检索方式等半结构数据和非结构数据,并且有足够的能力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才能知道读者现在需要什么资源,并预测他将来需要什么资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这方面面临的最主要困境是如何合理设计个性服务群体,这个群体可大可小,大到读者群,小到用户个体。但过于分散的个性化服务,会增加图书馆的服务成本和管理的复杂程度[8]。

2.4 保障机制的困境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需要制定系统的保障机制,包括管理机制、数据共享机制、评价机制等。当前,多数高校图书馆尚未制定大数据背景下服务创新的保障机制。例如,管理机制的建立,客观上需要高校多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而非图书馆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数据共享机制,需要不同高校图书馆、数据提供机构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在评价机制方面,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其服务评价标准也来自于读者,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只有经常性地沟通,才能了解读者是否满意。笔者查阅和研究了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大数据服务创新资料,发现鲜有高校建立服务保障机制,甚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初步探讨阶段。

3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对策

3.1 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养和数据素养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馆员的信息素养和数据素养。目前与大数据密切相关的信息链接技术、智能推送技术、数据仓储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正在快速发展,信息服务体现出的交互、智能、个性化等特点,都对馆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

适应大数据的发展要求,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要求高校图书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较为可行的办法: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大数据分析处理方面的专家讲座,培养全体馆员的大数据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二是将具备相关学科背景、学历层次在硕士以上、年龄在35岁以下的馆员外派到专门的学校或者专门从事大数据服务的机构进行学习培训,培养一批专业的数据服务馆员,使他们具备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引导读者构建自身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能力。三是与企业联合培养大数据人才。随着大数据价值被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大数据分析和处理业务,很多企业开始注重这方面人才的培养,高校图书馆可以与百度、腾讯这样的企业合作,培养自己专业的大数据馆员。

3.2 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

高校图书馆常规的服务一般包括:书刊借阅、信息咨询、文献检索、学科导航、科技查新、专题情报等服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高校图书馆用户对图书馆的利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决定了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内容要随之创新,在这方面的拓展空間还非常大。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 个性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组织专门的数字服务馆员对读者一段时间以来使用图书馆资源所留下的数据进行回溯、关联,分析他们的个性化需求,预测下一步他们想要查找的信息资源,帮助他们快捷高效地查找文献,节约用户的时间,减轻读者在信息获取方面的负担。

3.2.2 对相关信息的整合与新编。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不断加速,使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信息进行科学整合,编制更加科学合理的导航与链接,方便读者去获取信息资源。

3.2.3 智能化服务。利用大数据的可视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研发新的服务软件,推动图书馆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耦合,可以提高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水平。智能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可以大大减少用户检索信息的时间,也更利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

3.3 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服务平台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海量化特征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用好大数据技术,必须有先进的硬件设施,高校图书馆要建立大容量的数据存储中心,构建数据管理平台,建立数据服务平台。如果所有高校图书馆都建立大数据存储中心和管理服务平台,所需资金量是比较大的,也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情况,比较可行的方案是若干高校图书馆联合建立大型数据中心和平台,实现高校图书馆之间大数据服务资源共享共建,以降低成本。也可以考虑与社会上的企业联合,将大数据收集、传输、分析、处理等业务外包给企业。此外,可以将“云服务”技术运用到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平台建设中,实现异地信息资源整合、异地信息服务。

3.4 构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保障机制

总体上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都还不健全和完善。大数据技术运用于高校图书馆服务,既需要技术上的支持,又需要制度上的保障。两方面相互配合,才能使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安全有序地运行。构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保障机制要做到:

3.4.1 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据共建共享要求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数据一定要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的规定,做好网络监管,建好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网站和窃取信息。

3.4.2 做好各高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涉及不同高校以及同一高校的不同部门,这些高校和部门之间在数据收集、数据使用、数据共享等方面还没有做到协调一致,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为此,要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3.4.3 做好数据管理,规避大数据使用的伦理风险。要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使用制度,因为大数据中的很多数据涉及个人隐私,数据使用和管理的具体操作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正当使用数据,避免数据使用不当而带来的伦理风险。

参考文献:

[1] 维克多·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 张国杰.大数据视角下图书馆服务发展走向及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6).

[3] 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M].夏云,王先林,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4] 杨海燕.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浅析[J].图书与情报,2012(4).

[5] ACRL.AGRLInformationLiteracy Framework for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acrl.ala.org/ilstandards/wp-content/up loads/2015/01/Framework-MW15-Board—Docs.Pdf.2016-03-01.

[6] 数据素养[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402202.htm?fr=aladdin.2015-06-24.

[7] 李凤念.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受到的挑战及其发展对策[J].农业情报信息学刊,2014(3).

[8] 王浩,刘冰,张琳琳.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发展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6(2).

猜你喜欢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困境
跟踪导练(一)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