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变化的探析

2017-03-29 09:28张昕怡
中国市场 2017年9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网络环境大学生

张昕怡

[摘 要]在当今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带来的影响不断冲击着传统大学秩序,也影响和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以学校图书馆、课堂学习、教师授课为三要素的学习方式。高校应抓住“技术”带给当代大学教育的机遇,利用并促进现有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大学生有效地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网络环境;学习方式;大学生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9.134

1 引 言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影响着社会各行業的发展进程。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场所,大学同样难逃此数字化影响。“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等名词一次次地出现,将传统教育改革推到众人视野当中。各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走入大学校园,让教师和学生眼前一亮,但也改变了大学生基于传统教育的学习模式。那么,探讨当代大学生学习方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就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变化的特征

2.1 学习知识载体发生改变

2.1.1 从“纸质资源”到“数字资源”

在传统学习环境下,大学生收集资料主要来源于图书馆纸质材料。随着网络社会的兴起,原本只存在于纸质材料的课本变成存在于多个“网点”的知识碎片。一大批基于知识点的图文、音频、视频微课逐步走入学生视野,在轻点鼠标、转载信息或发布信息之间,就能根据自身需求实现学习的过程。学习内容的海量化、获取方式的便捷化、学习成本的低廉化使得学习不再局限于固定地点或时间的课堂上。在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就高达64%。[1]大学生拥有了一个万能的智慧囊——因特网。任何“不知”都可以通过“百度一下”,检索并得到答案。

2.1.2 从“课堂学习”到“网络公开教育资源”

网络平台与教育学习资源结合,衍生出开放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教育资源模式,最早是来自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2001年实施的课件开放计划。发展至2011年,国际开放课程联盟总共提供了14000多门课程,涉及各个不同专业,且可选择的语言环境超过20种。[2]在以往,高等教育被理所应当地认为是以专业为单位,以校园为场地的只面向少数精英开放的教育资源。但以MOOC为代表的开放教育资源打破了千年来人们这一惯性思维。它向人们展现了一种“无固定地点”的、灵活且基于网络的高等教育资源模式,学习者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并参与学习。一方面,这打破了传统教育所一直受到的时间、空间、授课者或是教育选拔制度等条件的制约,为每一个人提供面向全世界顶尖大学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在供更多学习者共享的同时,开放教育资源让“人人都共享清华北大”成为可能。

2.2 大学生学习从中心到自主

过去的知识内容存放于各种教材、图书馆藏书等纸质材料当中,学生拥有的材料数量较少。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则是海量的数字内容与信息资讯。对他们而言,需要学习的内容远远大于学习能力的极限。因此,如何对信息进行筛选并有效选择,要比学好老师灌输的内容更为重要。

与此同时,网络令“无时不可、无地不可”的学习成为可能,原本有限的课堂和纸质书本也相继被数字学习资源所取代。因此,处于信息环境下的大学生对固有教育模式所提供的教学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学生能够通过关键字检索立马得到。对于教师没有讲过的知识点,学生也能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使学习更加具有自主性。信息环境下的大众引擎(如百度、谷歌)、相关数据库便于大学生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料。这也满足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社会学习理念。

除了传统的班级授课、专业学习之外,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扩展到了以社交网络为主要沟通媒介的网络平台。微信朋友圈、QQ班级群、学习交流社区等,都促进了大学生利用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所以说,大学生的学习从原先的“中心化”逐步向自主延伸。虽然大学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消失,班级专业授课仍是主流,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界限早已逐渐模糊。

2.3 技术改变传统课堂,挑战教师传统地位

2.3.1 新型教学方式走入课堂

过去课堂教课,以老师板书(学生记笔记的形式开展。而现如今,这些内容逐渐被信息技术所取代。原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比如,当需要重点记录知识点时,大学生们往往只要掏出手机,将相关内容进行“拍照留影”就算大功告成,很少再有学生动笔书写下来。学习方式的更新,使大量课堂的陈述性知识被逐渐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大学生熟悉多种互联网检索方式,他们不仅可以按照课程要求去网络搜索相应的陈述性知识点,还可进行大量拓展。在现有课堂难以取得知识收获、或所授课内容仅由简单搜索就可得到的情况之下,大学生难以保持听课耐心,转而依赖网络知识内容。这也是如今很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内容太过枯燥,选择翘课的原因之一。因为,在课堂之外,他们也同样能获得知识。

2.3.2 教师角色需要重新定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是课堂的中心,也是学生和学习的中心。通过教师,知识得以传递给学生。因此,传统课堂上总是可见学生们端坐在座位上,以听、看、笔记的方式记录知识点。但信息时代的大量知识信息不再固定在纸质教材当中,各种电子设备、网络数字资源极大转移了大学生们的目光。即便是传统课堂中的板书形式,也早已被PPT课件所逐步淘汰。这一切的变化,都彻底改变了教师作为知识承载者的角色。在具备基本信息素质的情况下,学生很难耐心聆听那些以基础知识或基本事实为主的陈述性知识。因为“百度一下”或者语音问“Siri”,这些内容就一览无余。或者可以说,靠教师传授知识似乎已不那么重要。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学生随时随地可获取大量知识内容。在“点赞”“转发”“发布”消息的瞬间,大学生的身份很可能就从知识的学习者转向知识的传播者。[3]

总之,在如今环境下,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开展课外自主学习提供了客观条件,学生自身也应该学习自主安排。同时,作为学习的指导者,老师也应多与学生展开沟通,引导他们去自主学习,培养一种真正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的技能。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调查显示: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连续七年上升[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23/c_127611697.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2016-04-18.

[2]汪学均,熊才平,刘清杰,等.媒介变迁引发学习方式变革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3):49-55.

[3]成蕾,兰亚明.当代青年学习方式变革的现状、影响与引导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6):109-113.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网络环境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