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2017-03-29 22:10田礼忠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途径

田礼忠

摘 要:要提高小学德育管理的效果,在开展德育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都要意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加强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以人为本;途径

良好的行为举止是从小开始培养的,本文就小学德育管理进行了以下的探究。

一、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

环境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要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通过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小学教育中,对学生的卫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从小开始培养的,因此,学校可以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而制定相关的规定。如,严禁学生带零食回学校,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从源头上解决学生乱丢垃圾的习惯。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对于整洁校园环境的重视程度,学校也可以在宣传栏中张贴相关的卫生标语,如“学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其次,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爱国思想,学校可以规定在每周一以及节假日的时候都举行升旗仪式,如,国庆节放假前的一天,学校就应该举行升旗仪式。在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对升旗仪式的重视,学校应该要求学生必要穿校服、佩戴好红领巾。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开展德育管理的时候,为了更好地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重点,学校以及教师都应该加强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二、加强课堂德育教育

在学校中,课堂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应该将德育教育贯穿在课堂中,从而更好地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品德课程是学校最为直接的德育途径之一,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更要秉着以人为本的观念来开展教学。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学习“小偷小摸”等坏行为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如A同学在没有询问B同学的情况下拿了B同学的橡皮擦,并且在用完后并没有将橡皮擦还给B同学,这样的行为就属于“小偷小摸”。在小学教学中,学生更多接触的是文化课的学习,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在各种文化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融入相应的德育教育,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如,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三字经的时候,语文教师就应该融入相应的德育教学,在学习“人之初,性本善”的时候,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在学习“幼不学,老何为”时,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热爱学习,这样在自己老年的时候才不会后悔等。

三、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要做到以人为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就要做到综合客观地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评价的客观性以及综合性。评价在学校的德育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因此,学校和教师都要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评价,不仅要根据该同学的思想来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他的行为表现进行品德评价。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评价的时候,不能仅仅根据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或者政治课的卷面成绩进行评价,而是要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行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品德评价。

四、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在教学中,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教育,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以人为本。比如,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教师应该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及时地了解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然后才能更好地结合学生犯错的原因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某学生在某段时间经常说脏话,而在学校中,周围的学生并没有出现说脏话的情形,通过及时地与家长沟通,才发现该学生的家长在平常的生活中经常说脏话,因此对该学生造成了影响。

五、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要在小学德育管理做到以人为本,德育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更好地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德育教育者首先要对自身的观念进行更新,必须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除了要加强对学生的智力教育外,还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这样,教师在制定相关的德育教学策略时才能站在学生的处境去思考,才能更好地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

本文一共阐述了五個关于小学德育管理开展的途径,为了更好地在德育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教师就要加强与学生以及家长的交流沟通,从而更好地提高对学生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德育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桂荣.试论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德育管理中的渗透[J].考试与评价,2014(12).

[2]闫晓云.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新课程(上),2015(8).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