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与电教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2017-03-29 07:12陆亚妮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歌曲寓教于乐幻灯片

陆亚妮

摘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小学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在音乐教学方面,着重要求的是增强学生通过音乐对情感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于一段音乐所传播的情感进行准确定位,陶冶学生情操,开阔学生在音乐领域的视野。电教多媒体信息技术相比于传统的音乐教学,可以更精准达地到这些目的。

关键词:音乐教学;寓教于乐;多媒体;歌曲;幻灯片

关于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孔子在《论语》中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音乐看做是兴邦治国的重要措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把“乐”排在第二位。强调“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社会功能。同其时期的音乐教学 相比,小学音乐教学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

一、根据小学音乐教学特点分析多媒体教学技巧

1.年龄优势,因材施教

作为懵懂的小学生,其内心尚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理解相对于其他时期较为浅显。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征,小学生在接触新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极大热情以及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心理是其他年龄没有办法与之相较的。因此,这一时期是学习、接触新的知识的最佳时期。教师通过使用信息量较大的电教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原本较为枯燥的音符、旋律以另一种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的形式表現出来。将旋律外化为实实在在的音乐,将文字外化为栩栩如生的图像,这种直观的表现手法可以更好地吸引八岁到十岁左右的儿童的注意力。

下面,作者想举一个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例子,在进行《划小船》这一简单儿童歌曲的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年龄尚小,有过划船经历的学生可能会比较少,如果单纯地对这首歌曲进行简单的弹唱教学,可能难以达到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即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因此,为了增强学生对划船的氛围、情绪的理解,作者使用Prezi办公软件制作了一个幻灯片,在网上选取了大量划船图片、小视频,并将划船的典故介绍同图片结合到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个以歌曲《划小船》为背景音乐,以小短片为开头的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并在课堂上利用电教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事实证明,在这堂课上,溜号、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大大减少,学生完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寓教于乐,在音乐的伴奏下观看短片,既刺激了学生的听觉系统,又利用视觉系统加深了对整首歌曲的印象,更完整地把握了整首歌曲的节奏以及情绪。课堂效果非常好。在课后,笔者又布置了课余任务,鼓励学生借助伴奏同家长合唱《划小船》,利用手机等现代通讯设备录音并在下一次课堂上选取优秀的录音播放,效果非常好。

2.静动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实验表明,处在八岁到十岁之间的儿童对动态影像的把握程度要远远高于对静态影像的把握。这是一种心理学现象,与这个年龄儿童的关注点有关。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样一个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音乐教学进行改革。而首要的,就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电教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的音乐教学相结合,利用现代科技赋予刻板的书本生命。

到目前为止,可以说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让人目不暇接,很多资源可以引入小学音乐的教学课程之中。例如,在苹果系统中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学习APP,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下载并研习。其中有一个系列专门用于乐器的入门,只要下载APP,就可以使用iPAD等电子软件进行如钢琴、架子鼓等乐器的学习。除此之外,有一种演示软件可以形象地表现出音乐声部高低的变化,通过这样一种直观的表达,相信学生对音乐的音色,音域理解会更加深刻,这也有利于为日后学生继续深造打下一个良好的音乐知识体系基础。

例如,在进行《草原英雄小姐妹》课堂教学时,在此之前,学生学习的都是单一声部歌曲,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声部的儿童歌曲,接受起来未免有些困难。为了解决这样一个教学难题,笔者使用了新型的CAJ多媒体软件,截取《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经典旋律,将旋律中的声部变化用不同的形状以及颜色表示出来,并制作成幻灯片,在图片旁边标注出在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应当注意的几个关键点。学生的学习效果较之前的仅仅是口头上的强调讲解强了很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书本与实践结合,将课堂与生活相融合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当今普及范围广泛的互联网,加大力度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如果是单纯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输出,学生一味地记笔记,进行知识的单一输入,并不能起到良好的课堂互动效果。小学音乐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初步性开发,其专业性并不是很强,因此学生在课堂前进行自学式的预习,可能会发挥更好的效果,培养学生更为全面的素养。因此,在学习《采莲》这首生活气息浓郁,贴近学生日常的儿童歌曲时,笔者在上一堂课的尾声便提前布置了一些简单易行的任务,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有关采莲这项劳作活动的图片、音乐、视频、文字信息。甚至鼓励学生去公园,去郊外在父母长辈的陪同下亲自体验采莲这项活动。每个小组将信息集合起来,以幻灯片的形式形成一份三分钟图文、声音俱备的小组报告,并在下一堂课上,每个小组委派一到两名发言人进行小组总结报告,并且合唱《采莲》这首歌曲。充分将课堂同生活相联系,强化学生对音乐以及生活之间关系的认知。

二、电教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小学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在音乐教学方面,着重要求的是增强学生通过音乐对情感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一段音乐所传播的情感进行准确定位,陶冶学生情操,开阔学生在音乐领域的视野。电教多媒体信息技术相比于传统的音乐教学,可以更精准地达到这些目的。

电教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轻松地将一段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将抽象的、虚化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生涩的乐理生动化,充分结合网上资源以及书本上所要求的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兴趣将会大大地被激发出来,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形成师生良好互动。

三、误区:音乐教学与多媒体现代化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在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将音乐教学同多媒体现代化技术结合已经是一种不可逆的良好趋势。但是结合的方式笔者认为有必要加以规范化、标准化。近些年来,由于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我国的小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专业的经过训练的有资格担任小学教育的教师人才短缺。许多小学在教师筛选方面非常不严格,这种情况在西部地区乡镇小学尤其明显,再加上某些小学忽视小学教育基本的规章制度,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缺失,再加上由于观念老旧,许多小学管理者仍然在应试教育的观念里故步自封。因此完全忽略了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关注。一味地强调教学改革速度,因而忽略了教学改革的质量,仅仅知道要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一味追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快捷,许多老师让电教多媒体代替自己发声,忽略了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启迪,反而适得其反,严重阻滞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将电教多媒体信息技术同小学音乐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入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由老师对知识的单一输出转变为学生老师互动教学,教学相长。这种方式有利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拓宽视野,增长学生对探索外界事物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郑建民.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音乐欣赏中的应用[J].青海教育,2005(4).

[2]张思镜.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四川戏剧,2006(5).

猜你喜欢
歌曲寓教于乐幻灯片
我帮老师做幻灯片
水幕幻灯片
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文化的艺术特色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论通俗歌曲演唱中的情感体现
浅析歌曲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