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布局调整下偏远农村学校体育课程的资源整合研究

2017-03-29 06:53杨红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偏远地区课外资源

杨红果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山西运城 044000)

学校布局调整下偏远农村学校体育课程的资源整合研究

杨红果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山西运城 044000)

课程资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偏远地区农村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严重缺失,成为影响与制约体育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本文探讨在学校布局调整的形势下,对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与整合的途径。

学校布局调整;偏远农村;体育课程;资源整合

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教育扮演着“动力之源”的重要角色。长期以来,受客观因素与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在经济建设层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城乡差别也较为严重。经济的落后、生活的窘迫,势必会导致教育发展的迟缓。这种存在于教育领域中的发展失衡现象,已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国务院2003年9月17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明确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把农村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受农村出生人口数量逐年递减、农民工举家进城以及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在校学习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减少,甚至出现了一所学校仅有几名学生的现象。这不仅造成学校教育氛围的冷清,同时,还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调整学校布局就成为农村教育所面临的现实性问题。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体育健身技能、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丰富学生日常生活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学校布局调整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对偏远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进而在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彰显出重要的社会价值,成为当前偏远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必须加以充分关注的现实问题[1]。

1 偏远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现状

1.1 偏远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基础设施资源现状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偏远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基础设施资源极其贫乏。有些学校只有1个篮球;有些中学因基础教学设施的匮乏,甚至无法开设体育课;更有些贫困山区的农村学生将体育理解为劳动或跑步。课程资源的严重匮乏,是造成我国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

1.2 偏远农村学校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身体锻炼、舒缓学习紧张情绪的环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课外体育活动重要的社会价值愈加凸显,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偏远地区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较为恶劣,校舍陈旧、桌椅破损等现象极为普遍,基本教学条件都难以满足,更不用说拥有平整的操场和完善的体育教学设施。另外,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村学生有较为沉重的家庭负担,一般情况下其课余时间都会被家务劳动占据。因此,即使有些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条件,学生也会因生活负担过重而被迫放弃。由此可见,偏远地区农村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因缺乏必要的资源保障而呈现出无序甚至停滞的状态。

1.3 偏远农村学校体育师资现状

师资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组织者与监督者,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会对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起到决定性影响[2]。长期以来,体育师资的匮乏一直是影响与制约偏远地区农村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师资配备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其中体育教师的年龄与学历结构配置问题尤为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条件恶劣,不仅无法吸引高学历的年轻教师来校执教,现有的年轻教师也难以安心于本职工作,跳槽、转校等外流情况较为严重。有些偏远地区农村学校甚至还出现了体育教师配置的真空现象,如太行山深处的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小学,整个小学只有一名代课教师,仅有初中文化,既要担负文化课教学任务,还要负责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而其被拐卖妇女的身份更令人震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偏远贫困地区教育师资严重匮乏的现状。

2 学校布局调整下偏远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整合原则

为了总结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实施以来的经验,寻求新形势下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国家教育部于2012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研讨暨‘新教育、新农村’项目启动会”。在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高洪针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和学校撤并后出现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提出了“稳定现有布局,解决突出问题”的建议。为了确保当前学校布局调整的稳定性,在实施体育课程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2.1 公平优先原则

教育是当今中国的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动力源泉。农村教育是关乎全民族整体文化素质提升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而言,教育更应得到高度的重视。这不仅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同时也是改变农村经济面貌的重要保障。因此,整合偏远地区农村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必须坚持公平优先的原则。这是促进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是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机制的必然。公平优先原则对于提高偏远地区农村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营造健康和谐的教育发展氛围,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2 效益最大原则

课程资源匮乏是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是造成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缓慢、问题突出、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的新形势下,实施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策略应坚持效益最大化原则。坚持利益最大化有助于实现对现有体育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充分运用,使有效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避免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人为浪费或资源流失的现象。

2.3 布局合理原则

偏远地区农村体育课程资源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对现有资源进行集中运用,而是通过有效的论证与实地调查,进行有规划、有目的的配置。坚持布局合理原则是实现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整合与运用的必要条件,对于推进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优化具有保障作用。

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对当前我国农村学校进行布局调整的目的在于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教育资源保障体系,为实现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整合偏远农村学校现有的体育课程资源时,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积累,构建适合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发展需求的课程资源保障体系,以便为推动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常态化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3]。

3 学校布局调整视域下偏远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整合途径

3.1 开源节流,构建彰显地域特色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

健全的基础设施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必要条件。受经济状况、地域条件以及发展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失,造成了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因缺乏必要的资源保障而无法正常组织与开展。经过布局调整后的偏远地区农村学校基本上是新建的学校,在学校的整体布局上,对运动场所的位置与面积都作出了符合体育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划。而如何将这种规划转换成为实用资源,就成为实现体育课程资源整合与优化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应本着开源节流的实施原则,确保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效性与完善性。其中“开源”主要包括三条途径:首先,学校应结合地域特征与自身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相关的资源开发,确保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为了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深入进行,确保农村教育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的教育得以健康有效地发展,各级政府会在资金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专项基金的设置能够为偏远地区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第三,针对偏远地区农村教育缺失的现状,我国社会各领域的有识之士通过捐赠资金、实物或支教等不同的方式,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助推。这三种途径的有效畅通,将是实现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整合与优化的重要保障。“节流”则是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杜绝资源浪费的现象,力争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化的效能,从而为实现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充分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扬长避短,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组织与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偏远地区农村学校由于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例如,基础设施建设的缺失使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缺少必要的资源保障;发展理念的陈旧,致使课外体育活动的被重视程度极其低下;师资力量的薄弱,造成了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无法正常进行,等等。为了实现体育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要求偏远地区农村的学校在建立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应结合学校的地域特征,充分利用学校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扬长避短,组织与开展彰显地域特色的课外体育活动。例如,利用山区的地理优势,组织与开展爬山运动,锻炼学生的体质,培养其意志品质;利用田野的地形优势,组织开展课外越野活动;利用山涧沟壑的自然条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与开展攀越、野外生存、探险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

3.3 内修外引,强化对体育师资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体育师资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因此,为了确保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整合的实效性,必须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其整体素质。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实现了相关人力资源的整合,使得长期以来呈现薄弱状态的体育师资队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壮大,但由于在学历结构与年龄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性,其整体素质仍较较低。因此,提高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已刻不容缓。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内修外引”的策略。“内修”是指学校内部通过组织培训、外送进修以及激发体育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实现体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外引”是通过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或吸引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加入,实现对现有教师结构的优化与整合。这两种方法的同步运用,具有兼顾自身、放眼未来的双重功效,是改善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师资匮乏、推动农村体育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1]刘贺.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4(3):66-69.

[2]程斌,聂锐新.中学体育课程资源概念的内涵与界定[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72-75.

[3]李传奎.在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如何防止资产流失[J].宿州师专学报,2001(4):114-116.

2016-10-10

杨红果(1973- ),女,讲师,从事体育学教学研究。

G807

A

2095-7602(2017)02-0143-03

猜你喜欢
偏远地区课外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小满课外班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偏远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之有效性研究
资源回收
“考虑偏远地区211大学比较好”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偏远地区配电网容载比的算法改进模型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偏远地区使用太阳能驱动的平交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