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指导实践的语文阅读教学法初探

2017-03-30 12:01杨青春
学周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理论指导

杨青春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困扰着语文教学的同仁,针对这些现象,可运用现有语文理论指导学生的语文阅读课教学,能还课堂给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使学生学到读书的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还解放了教师自己,使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理论指导;实践语文;阅读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2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9.15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历来为人诟病的同时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同仁,因此,质疑者、建树者层出不穷。笔者偶从“理论指导实践”这一哲学命题获得灵感,并进行了不断地思考、实践,渐渐形成了本文论题。

一、“理论指导实践”的哲学思想

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认识的过程包括两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然后,又由认识到实践,即用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为重要。第一次飞跃解决的是认识世界、形成思想的问题,第二次飞跃解决的主要是改造世界、实现思想的问题。同时又是认识过程的继续和完成。

二、“理论指导实践”哲学思想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阐释

古往今来的语文工作者,早已为我们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即在通过对大量的语文现象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抽象和概括,形成了诸多的文章理论、文学理论、写作理论。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实现这些理论的第二次飞跃,即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指导阅读课教学。反过来,如果不是把这些理论用于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而仅仅是作为知识去学,仅仅是为了考试或者束之高阁,那么这些理论就是死的理论,祸害了理论产生的初衷,也祸害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三、“理论指导实践”哲学思想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例谈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不管是哪种版本,不外是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喜剧)和实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二者也会有交叉现象。而相关的理论知识,课本都有介绍。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再经教师提炼,归纳出一二三,易于掌握就够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要把这些文体常识、文学常识运用于阅读教学。

例如,先学习小说的概念,这是纲。在小说的阅读中逐步提出“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怎样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你有怎样的收获(文学的审美功能、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等问题,任务驱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三遍五遍的阅读,不厌其烦地与文本对话,与作品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完成小说的学习。

遗憾的是现在流行的注重展示、张扬个性的课堂,很少看到学生读书,事实上,这样的课堂,学生也没办法静下心来读书。南宋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这个“得”,大概类同于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会意”。倘若如此,学生还会不喜欢阅读吗?食髓知味,还怕学生养不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吗?

四、理论指导实践哲学思想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好处

(一)还课堂给学生

这是喊叫了多年却又没法落实的老大难,有的地方还把讲课超过十分钟视为师德不合格。高压之下便是学生展示、活动得热热闹闹,真正读书的很少。毋庸置疑,中学教材的选文都是精品,美吗?学生说,美。美了多读几遍。读得多了,好多问题学生都会自己理解,根本不需要教师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面面俱到地讲解或提问。正如一个母亲用爱心给孩子做了一顿饭,香吗?孩子说,香。香了多吃几碗。她根本不会在孩子才吃了几口之后说:“打住,回答几个问题,有哪些原料,有哪些调料,分析是怎样的火候,体现了炒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你最喜欢哪种原料,还有……”笔者认为,学生的不爱阅读,都是教师造成的。

(二)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理论指导,问题驱动,在解决问题的阅读中,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快感。同时在多读中,难免会有诸多新的感受感悟,所谓温故而知新,常读常新。就这样,在学习了两篇文章之后,学生会提这些问题,教师便不需再问,学生的阅读学习就会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若如此,便成就了一名教书匠。教书匠,是教师自嘲或者他人蔑视的贬义词,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师根本做不到“匠人”的水平。

(三) 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習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见仁见智,不一而足,笔者以为读的多了,与古今中外的大师对话多了,交流多了,语文素养的提升,也就无需苛求了。语文素养提升了,还怕考试成绩考不好吗?

(四)解放了教师自己

使用了“理论指导实践”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法进行阅读课教学,就不再会有“讲得口干舌燥”的抱怨或者“吃了许多粉笔灰”的苦恼了,何乐而不为?关键是我们自以为敬业的教师们大都耐不住寂寞——这是一种修为,努力修炼吧!这也不是说,教师就无所事事,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教师还要拿出自己高出学生一大截的独到的感悟与学生共享,或者点评学生感悟的交流。有人提倡的裸课,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做到大匠运斤收放自如,这些不是凭借教学参考书或者写教案抄教案就能达到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切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都是好方法。且行且思,以上是笔者一点还不成熟的思想和做法,望能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猜你喜欢
理论指导
浅述谢慧教授在切脉针灸理论指导下针刺治疗耳鸣伴失眠的经验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语言迁移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指导下构建外语教学——思辨“一体化”培养模式
可加工性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情境教学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语境词汇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坚持理论指导 推动跨越发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做法
活用解题理论打造高效课堂:基于“怎样解题表”理论指导下的一节习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