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技巧

2017-03-30 14:53韦海渊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提问技巧初中

韦海渊

【摘 要】提问是历史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普遍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掌握初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较好地控制课堂进程。高效且精彩的提问可以很好地润色课堂,同时还能够显著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學品质。

【关键词】初中 历史 提问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81-02

新课程改革对于科学探究非常重视,而科学探究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提出。在心理学上,问题是学生进行学生的动力来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思考,从而解决问题。笔者总结自身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经验,通过研究分析,就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技巧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历史教师需认真设计课堂提问

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预设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往里面“钻”。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出发进行提问。

1.1知识性的问题。

1.1.1直观设问法。即直截了当、浅显明白的发问。如“五四运动的口号有哪些?”“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提问的目的在于检查和强调应该记忆的基础知识。

1.1.2综合归纳法。让学生将相关、相似内容或纵向或横向,分门别类一一说明,达到编织经纬,表现全貌的目的。如“中国古代有哪几个政治清明的统治时期?”这种提问多用于归类复习或专题训练,其纵横交叉,是建立知识结构的基础。

1.2开放性的问题。

1.2.1逆向思维法。从问题的反面发问,以突出正面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进而揭示历史的本质规律。例如:讲完戊戌变法后,可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假如光绪帝是一个有才能的皇帝,戊戌变法能不能成功?”这一问题,能引起学生的不同看法。通过设问,激起了学生的积极讨论,教师总结时,不要求唯一答案,只要有理有据就行。

1.2.2对比区别法。将相类似或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以加深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理解。例如“西安事变与皖南事变有何异同?”“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有何异同?”这种提问多用于理清易混淆的概念或事物。要确定好对比项,才能理清脉络、去伪存真,达到解疑析难的目的。

1.2.3神入讨论法。历史不能假设,但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形象、深刻地分析一个历史现象,我们不妨作点假设。例如,在教学“西安事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串问题:“假如你是当时普通的老百姓,你的愿望是什么?假如你是张学良、杨虎城,你有何打算?假如你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你有何主张?”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由被动接受老师分析国内各阶层的主张转变为以当事人身份主动探究时局,便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西安事变的性质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

1.2.4转换角度法。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问,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戊戌变法的原因是什么”,就可改问“为什么戊戌变法在历史发展中有必然性”。前者属复习性提问,缺乏启发性;后者则可诱导学生思维,带有启发性。

2.在进行课堂提问中要因人施问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基于这一认识,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后进生回答,比较专门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这样,各个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应充分肯定其某些可取之处外,还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等后进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3.提问要注意逻辑性,层层深入、化繁为简

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背景、历史知识,教师设问要注意由浅入深、由特殊到普遍,还要讲究问题的前后逻辑,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如:《北伐战争》(第八年级上册第11课)这一课涉及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建立、北洋奉系旧军阀的灭亡等众多的知识点,如果平铺直叙,学生就会云里雾里,难以理解。可设计问题“南京国民政府为什么要北伐”,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历史背景,即广东国民政府组织的第一次北伐由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半途而废,吴、孙两派军阀虽被消灭,但奉系仍存,而国民党反动派为统一全国,也不会容忍奉系军阀的继续存在,所以要北伐。在讲到“济南惨案”时,教师又可接着设问:“第二次北伐既然是讨伐奉系,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会出兵干涉?”这个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回答:“帝国主义为了侵略中国,支持军阀混战,奉系的支持者是日本,如果奉系倒台,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权益将受到极大损害,因此日本出兵干涉,制造了济南惨案。”在讲到“皇姑屯惨案”时又问:“既然日本支持张作霖,为什么又要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他?这不矛盾么?”由于有前面的问题铺垫,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史事分析就迎刃而解了:“张作霖没有完全答应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全部条件,日本人认为张已不易被它控制了,所以炸死了他。”又可进一步启“那么,日本人制造皇姑屯事件有何目的?”“那当然是要扶持新的‘工具,以便控制东北。”这样层层深入、逐步释疑,让学生们沉浸在历史的氛围中,轻松地理解历史知识。如:学习“《马关条约》签订及其影响”,我先总的提出:“《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为什么大大加深了?”在这一总问题下再依次提出:“《马关条约》中赔款数额较以前有何变化?《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及内河新航线较其他条约开放的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变化?允许外国开设工厂的规定反映了什么问题?”这种提问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所包含的知识要点和内涵,锻炼了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习得变繁为简、化难为易地分解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面临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时能“以大领小,从小到大”,通过提出诸多条理清晰的小问题,从整体上综合把握大问题。

4.提问应注意引导学生概括提炼,提纲挈领

不少学生只侧重记忆具体的历史知识,如某一事件的背景、内容、影响等,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宏观把握,因此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而高考则往往注重考查主干知识,况且如果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历史知识就会零散,学生即使记住了,遗忘得也快,而且不会应用。因此,教师应该提问一些针对历史知识框架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概括提炼。

4.1利用课本黑体字。课本上的黑体字标题本身就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点,这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注重主体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4.2利用章节目录。这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黑体字、单元目录,把握各个基本知识点或各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既便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形成整体史观,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4.3由个性到共性。历史知识虽然繁多但又有规律,规律性体现了历史发展最本质的东西,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教师可以就历史知识的规律性设计问题,把历史知识由具体知识上升为规律性的内容,学生又可以用这些规律去解决新问题,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5.提问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历史学科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往往都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来进行提问,这样不但可以巩固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同时还能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深化对知识的认识,使得学生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时,就联系之前学习过的戊戌变法,让学生思考: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同样都是封建制国家进行的革新运动,但是为什么结果却大相径庭?就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从革新发生的时间、背景、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等诸多方面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中国的戊戌变法由于遭受顽固派的大力阻挠,最终没有取得成功,从此以后,中国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屈辱史,而明治维新的成功使得日本成功地由封建制国家走向了资本主义国家,从此开始迅速地强大起来。

6.初中历史课堂提问中需注意的问题

6.1课堂提问应该重视学生的全体参与。有的教师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按照学生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模式设置问题,虽然表面上来看,课堂效率较高,教师讲课的进度也较快,但实际上能跟上教師思路的只有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成绩中等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根本跟不上教学进度,导致差距会越拉越远。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设置不同的问题,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在课堂发言的机会,这样才能较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6.2课堂提问要符合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教师应该合理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根据中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设置问题。一般来说,课堂提问问题的设置应该是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入难的规律,学生可以先把简单的问题理解透彻,教师再通过提问的方式进一步对其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问题,例如我们在教授元朝社会矛盾问题时,教师可以先从蒙古人的地位是否平等引入问题。

6.3课堂提问和与课堂评价结合起来。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完问题之后,我们一线教师一定不要忘了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的评价。因为,及时的课后评价能够让学生对问题答案更加明确,课后评价应该以积极评价为主,不管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都要对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行为进行鼓励和表扬,这样的激励方式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中更加活跃,同时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提问的好坏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历史教学上的能力,它在历史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问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而且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并且能加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所以,我们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学习和运用以及不断总结各种提问技巧,才能不断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最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章贵.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的课堂提问策略[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2)

[2]周燕梅.关于课堂提问的几点小技巧[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09,(11).

[3]曹凤霞,刁永玲.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教学例谈[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10).

猜你喜欢
提问技巧初中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