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高中地理教学中认知结构的构建策略

2017-03-30 15:01王敏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效率教学

王敏霞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有效的打造地理认知结构,需要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生活的实际,将新老知识相联系,适当的设置知识冲突,对于问题的难易程度设置在学生通过思考能够解答的范围内。通过这几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整合,帮助学生构建高中地理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地理教学 认知结构 构建策略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89-0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和有效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着学情、教情、校情和国情的变化,很多新的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正在不断实施和推进。近些年,认知结构的构建在中学教学中得到重视和青睐,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就是学生对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在学习中构建有效的认知结构可以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和教学经验,从几个微观的层面着重从探究了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认知结构的策略,希望能对地理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

高中地理作为普及地理常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近些年逐渐得到重视。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传统的常规地理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应试教育下那种灌输式的教育观念,知识复制式的教学方法已经遭到社会的质疑,甚至是否定。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知识结构的重构与认知结构的构建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也就是说学生能否获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新信息只有在与他们自身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进行相互作用后才能得以理解和掌握,这个结构主要以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的形式表现出来。实践证明,这一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得到恰当的运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一、嫁接学生元认知,实现高效新知授课

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来说,前后知识的层次性和结构性是非常明显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都非常的紧密。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把地理教学中的标记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所具有的旧知识加以整合,在学习过程中巧用知识迁移和图式理论,顺利的实现知识之间的嫁接,那学习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学生已有的知识就是学生最主要的认知,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有意识的联系学生的经验开展地理教学,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元认知能力,使得他们可以自觉的调整学习的过程。如在讲授如何综合治理长江水患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引入近些年学生可能会接触到的有关长江的相关事实报道,譬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实况转播1998年长江发洪水的境况,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又如在讲中国的疆域时,由于很多学生都知道中国属于东方国家,而且还被誉为是“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教师就可以从这点入手,一步一步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或者地球仪找出相关知识点,即: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并且我国领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得到激发和培养,通过知识的构建,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巧用地图教学,实现知识重组和构建

地图既是地理教学的内容,又是地理教学和学习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地图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空洞的理论教学变得直观形象,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重组和认知结构的构建,实现学习内容的集中化和概括化。使用地图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巩固和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述海洋与岛屿部分的内容时,老师不要单纯的让学生记忆与我国相关的海洋和岛屿,而可以巧用教材中的地图,让学生自己找出由北向南我国濒海的海洋分别是哪些?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于学生掌握各个大洋的具体位置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形成知识体系。又如: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我国行政区域的相关知识,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做一幅中国政区拼图版,并熟悉各省級行政区的形状和方位,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做拼图游戏,使学生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中国政区图的拼图游戏,然后进行评比,奖励优秀小组或者成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塑造知识结构,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融合和同化,从而简化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三、突出知识练习,巩固认知结构

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知识结构和重组知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适当的练习不仅是检测、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形成和巩固认知结构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练习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练习的目的仅是强化学生的认知,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教师万不可填鸭式的不分重点的强加给学生过多的作业,以致于导致学生产生厌恶情绪。而应该去繁就简,只是对个别学生容易混淆或是不易于掌握的地方进行练习,从而达到强化知识的目的。这样的练习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练习册、课本上所涉猎的题目,还可以是以生活实践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练习。如在讲授完水能的分布与开发部分的内容时,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并夯实学生的认知结构,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本地情况,调查本地水资源问题,然后设计一份有特色的水资源环保活动方案。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地理学习认知结构可以实现知识的嫁接,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可以重组认知结构,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构建知识体系。但需要注意的老师还要从各个方面着手努力,依据教学环境,改变教学策略,熟悉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作为出发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这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王琰;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认知结构的构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陈思同;构建主义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10)

[3]吕俊峰;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构建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J];教学与管理;2012(02)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效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