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据的英语硬新闻汉译研究

2017-03-30 02:49王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三维源语汉译

王芳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基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据的英语硬新闻汉译研究

王芳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英语硬新闻翻译是我国与西方国家实现交流的重要媒介,其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生态翻译学提倡从生态视角纵观翻译,提出翻译即文本移植,移植过程需要译者发挥主导作用,以适应翻译生态环境为目的适应性地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在各个层次上做到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维度对源语信息转换.生态翻译学把新闻翻译研究带入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为英语硬新闻汉译研究向综合性发展提供了可能.

英语硬新闻;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适应选择

1 引言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开辟了信息交流的新纪元,新闻作为一个国家对外交流的主要媒介作用日益彰显,我国翻译界对新闻翻译研究的热情也随之高涨,题材严肃,着重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硬新闻翻译研究更是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重视.目前,我国翻译界对硬新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硬新闻翻译策略和方法.然而,以报道政治、财经、科技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讯为主的硬新闻,其翻译活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经济环境、语言文化环境、社会政治环境,仅从硬新闻翻译研究本身的内部结构出发时远远不够的,硬新闻翻译的发展急需一种宏观的方法论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指导.

生态翻译学作为一个自成体系、跨学科的翻译学说,将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及达尔文的进化论运用于翻译研究,试图用自然科学理论对翻译进行纵观研究,无疑为硬新闻翻译研究开拓了新视野,提供了更科学的理论基础.“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硬新闻翻译可以被理解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新闻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活动,研究焦点为译者的多维度适应性选择与选择性适应.”[1]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主导语言维度、文化维度、交际维度的适应与选择,译者素质越高,适应能力和选择能力越强,其译品的整个适应选择度就会越高.

2 硬新闻翻译的特点

硬新闻翻译的主要目的在于传递讯息,为读者提供参考材料,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考虑新闻内容和传播效果两方面的原则.具体说,应做到以下两点:

2.1 注重准确,讲求传播效果.准确是硬新闻语言的核心,硬新闻的主要目的就是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力求使读者阅读新闻后所产生的印象与事实真相一致.尤其是政治、财经类新闻,如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在小说中把一个人物瑞典籍译为瑞士籍,这是一个错误,但不至于引起严重后果.可是如果在新闻翻译过程中把一个甲国的间谍译成乙国的特务,后果就比较严重,传播效果适得其反.因此,译者要对二次传播高度负责,力求准确.

2.2 要求清晰易懂,关照受众者接受心理.无论在哪个国家,硬新闻的读者数量都相当庞大,在庞大的读者群中,读者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硬新闻报道针对的全球环境下的广大受众者而不是某个局部群体,因此,记者在对硬新闻报道过程中用词多简明扼要,清晰易懂.在翻译英语硬新闻过程中,译者也要尽量使用准确、简洁并且符合我国受众者接受的通俗性的语言进行信息传递,避免使用过多华丽的修饰辞藻或是过于“新闻腔”的语言风格.此外由于中西方民族文化习俗、生活环境、文明程度的迥异,我国受众者在接受新闻的内容和需求方面难免异于西方受众者.在西方国家是家喻户晓的事情,在中国可能如同天书,这就需要译者在译文中要做一些解释工作,其最终目的也是使译文清晰易懂,增加传播效果.

3 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据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翻译是译者适应生态翻译环境对文本进行的选择活动,质量最佳的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2].评估整合适应选择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多维转换程度.所谓的多维转换程度指的是译者是否多维度地适应了特定的翻译生态系统,是否尽量维护了源语生态和译语生态.鉴于源语生态和译语生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体现在语言生态、文化生态、交际生态三方面,多维转换在翻译过程中主要落实到了三维转换层面,即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的转换程度.译者只有在翻译过程中真正做到三维转换,才有可能产出高质量的译文.具体而言,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重视源语和译语文化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存在的差异,并对其加以适度的阐述以达到成功传递文化内涵的目的.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在关注语言维和文化维的转换基础上,关照原文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交际意图是否成功传递给了受众者”.

4 三维转换指导下的英语硬新闻汉译策略

根据三维转换理据,最佳的硬新闻翻译就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即译者通过在中英两个独立的语言生态系统中实现最佳的适应和选择,成功地维持两种语言之间的动态平衡.下面笔者将以三维转换理据为指导,分析英语新闻汉译的一些译例.

4.1 语言维的转换

从文本生态角度来看,英汉两种语言生态在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在翻译操作层面上,三维转换理据首先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进行不同方面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英汉两种语言隶属于不同语系,在词汇、句法乃至格语法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从整体上看形合和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最为突出的差异.英语句子在表达复杂意思时,主要通过增加结构层次、旁枝延展等手段来实现表意目的.与此相反,“汉语句子结构是线性的,汉语在表达一些复杂意义时,一般是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层层铺开”.硬新闻多报道突发性事件,记者经常为了提高时效打破英语基本的句型结构,在一个句子中写进较多的信息,将本应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才能表达的信息塞在一个句子中.因此译者译英语长句时,首先要搞清长句的语法关系,读懂长句的基本意思,然后按照中文的语法和表达习惯,将其转换成中文.笔者以美联航空发生的事件为例:“Usually when a flight is overbooked they offer free flight vouchers to those willing to change flights or go on standby and a couple of people will jump at those as their travel plans may be flexible.”可译为:“如航班公司超额售票,首先航空公司应询问是否有乘客愿意接受航空公司提供的免费里程赔偿并改乘其他航班或是待机.通常,有些行程安排较为灵活的乘客会选择换乘其他航班.”英语原文只有一句话,但是仔细读一下可以发现全句要表达是两层意思,一是:航空公司的处理方案;二是:部分乘客的选择.译者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对信息进行了重组,译成了两个句子,突出了“航空公司”和“乘客”两个主题,使译入的信息适应汉语线性结构的语言生态环境,便于汉语读者快速地定位到关键信息,从而完成报刊英语的传播使命.

4.2 文化维的转换

由于英语新闻所处的文化生态和中文新闻所处的文化生态存在着差异,为了避免从中国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关注两种不同语言文化内涵的传递.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体制及社会环境的不同,有些英语硬新闻中的信息不能在中文中找到相对等的表达方式.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加入适当的解释,使中国的新闻读者能真正理解英语原新闻的文化内涵.笔者以来自yahoo新闻的一条讯息为例:Second,the government bans itself from regulating the prices these monopolists choose to charge— or evening allowing Medicare or Medicaid to negotiate with them.此处的medicare和medicaid字典中的释义都是公共医疗保险,可是在美国社会福利系统中,这两个单词指的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来自于联邦政府的医疗保险,主要负担65岁以上老人的医疗费用,后者是联邦和州政府合作的项目,其服务对象是贫困家庭的医疗费用,应把他们分别译为:联邦老年医疗保险和公共医疗补助.如果译者不了解这一文化背景,只是按字面意思来译,就不能将真正的含义准确地表达出来.翻译过程中,译者有责任维护两种语言的文化生态平衡,对于这种有文化背景的信息,译者要提高文化意识并不断地进行适应选择,确保译文既不能丧失英语新闻的文化内涵,又要使译文便于汉语读者接受理解.

4.3 交际维的转换

交际意图是英语硬新闻汉译的根本目的,以交际维来关照语言维和文化维两个层面上的翻译操作,才使得英语新闻汉译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硬新闻虽然旨在客观地陈述事实传递信息,然而很多情况下硬新闻都融入了记者的态度立场.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将源语记者的交际意图在译文中传递出来.笔者以来自纽约时报的一则新闻为例:When the nation went to war in Iraq on the basis of intelligence about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that turned out to be wildly wrong,no one took the fall,either.译者将其译为:“当美国政府根据结果证明是大错特错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而发动伊拉克战争时,也没有人当替罪羊.”阅读源语新闻不难看出,源语记者对美国政府不负责任的发动伊拉克战争持有强烈的谴责态度.在译文中译者将“take the fall”译为“替罪羊”非常传神,这一俗语不仅传达源语记者的谴责之意,而且还达到了生动贴切的交际效果,使译语硬新闻读起来没有那么枯燥呆板.可见,交际意图的成功传递有助于保护源语的交际生态,读者通过读译文能够领悟到源语新闻记者的表达初衷,继而与源语新闻记者在态度、情感、思想等方面产生共鸣或是争议.

5 结语

最后笔者要强调的是,在英语硬新闻汉译实践中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界限划分并不分明,各个维度互联互动,共生共存.成功的新闻译者会重视生态作用,接受生态适应原则的制约,正确地对待自己在翻译过程中主体地位,通过对英语新闻的深入研究和自身的不断提升更好地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角度进行多维度适应性选择转换,才能获得成功的译文.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杨雪燕.国际政治新闻英语的文体特征[J].外语研究,2004(3):11-15.

〔3〕朱琳.“生态转向”视野下再思翻译学的跨学科理论建构问题[J].生态翻译学学刊,2010(2):25-30.

G642

A

1673-260X(2017)08-0202-02

2017-04-08

猜你喜欢
三维源语汉译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基于After Effects中Form滤镜下的三维粒子特效研究与应用
三维数字化移交技术在化工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剖析
西方译学术语的汉译现状与思考
谈谈柯尔克孜语中“bay”、“-bay”和“bek”、“-bek”的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