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要旨分析

2017-03-30 07:17李金莲王锡林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妇女理论发展

李金莲,王锡林

(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邓小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要旨分析

李金莲,王锡林

(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灵魂注入到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的实践中去,提出了“解放与发展妇女生产力,实现本质上的男女平等;在斗争中求解放,在生产中求平等”的妇女理论,创造性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妇女发展的主要途径,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发展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的新纪元,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导妇女工作的理论旗帜。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

邓小平的妇女理论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灵魂,注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妇女运动的实践中去,创造性地阐明了妇女发展的特点、主客观条件、根本任务和主要途径。邓小平重视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并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发展理论体系,丰富并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妇女理论,不但开拓了新中国妇女理论的新思维,而且指明了中国妇女运动发展的方向,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导妇女工作的理论旗帜,也是指引妇女运动健康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旗帜的指引下,中国妇女运动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确立了妇女运动的中心任务和特色鲜明的妇女运动发展道路与发展战略。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邓小平妇女发展的思想和理论,才能解决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妇女的发展问题,才能为妇女运动指明前进的方向。能不能坚持以邓小平妇女发展理论为指导,并在全党全社会牢固地坚持下去,关系到中国妇女的发展及其长远利益。

一、解放妇女生产力是实现男女平等的首要途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发展道路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邓小平曾把妇女自身解放与发展同妇女参与并推动的社会进步结合起来,高度评价了妇女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指出:妇女群众占人民群众的半数,是保证党的事业胜利的不可缺少的伟大力量,党的事业需要妇女群众,妇女解放也只有在革命和建设胜利的过程中逐步实现。邓小平认为,广大妇女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在人类再生产中做出特殊贡献。妇女是决定革命胜利和建设兴衰成败的一支力量,是社会发展、人类历史前进的推动者。要努力开发妇女这支伟大的人力资源,进一步调动亿万妇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激励和鼓舞她们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不懈奋斗。另一方面,邓小平认为妇女的解放事业是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也是整个人类解放事业的一部分;妇女的命运同全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妇女的解放同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联系在一起。妇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民族解放的天然尺度,妇女地位的提高和权益的实现与保障,同整个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联系在一起。妇女解放与发展只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实现,离开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单纯的妇女运动是没有前途的。因此实现妇女的进步与发展,只有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才能为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提供充分必要的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经济繁荣了,妇女纷纷投入到社会生产劳动中去,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整个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妇女解放才能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实现的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发展的水平。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调动占人口半数的妇女的力量投入生产斗争,必须把妇女运动融入整个社会发展事业之中,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妇女运动的一项基本内容,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妇女工作,引导广大妇女在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邓小平明确地指出,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现阶段的妇女解放只能处在社会解放的初级阶段,实现妇女的社会解放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能急于求成,它必须同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相适应,这一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妇女工作的开展做出了科学的理论定位。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提出,妇女解放主要还得从经济角度来解决,妇女解放必须依赖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特别是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经济不发展,这些问题永远不能解决,发展经济是妇女解放的基础。邓小平指出,妇联的“政治工作是要做的,而且是要好好地做,但是政治工作要落实到经济上面。”[1]各级妇联必须做好政治工作,但是政治工作必须落实到经济工作上,否则空洞的政治工作难以发挥持久和最佳的作用。邓小平同时还指出,只有解放妇女的生产力,才能实现本质上的男女平等,这一认识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阐明了生产力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辩证关系,认为从经济角度来解决妇女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解放妇女的生产力,这样才能解放妇女,才能实现男女平等。

生产力是妇女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解放妇女生产力”是邓小平探索妇女通过参与发展生产力,进而改变自身的生存发展状况以及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环境的妇女解放道路的开端。妇女在男权的桎梏下作为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奴隶,长期被禁锢在家庭的樊篱之内,被剥夺了社会参与的权利。传统的中国社会人为地堵塞了女性参与社会发展的路径,迫于生存的压力,她们只能靠婚嫁满足吃穿住的需求。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妇女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解放和发展妇女生产力。对妇女来讲,实现由国家奴隶向生产主人的转化,是男女平等的客观要求。解放妇女生产力,实际上就是解放妇女的劳动力和创造力,让她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必须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妇女全方位参与经济和社会劳动,投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参加劳动继续走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力量与价值,并最终切实地掌握对于生产资料的支配权与使用权,获得经济上的独立自主,这不仅是妇女获得解放的一个基本条件,同时也是一条根本出路。妇女参加社会生产是在为自身生产着日益平等的物质基础,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如果妇女脱离了生产劳动,则会减缓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从而也影响妇女自身的发展。抓住妇女运动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就是抓住了妇女解放的命脉,妇女在斗争中求解放,在生产中求平等,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妇女解放道路和邓小平妇女理论的一大特色。

二、实现男女平等是妇女解放与发展的关键环节

社会发展和妇女发展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经济全面发展的目标直接相关,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妇女发展必须融入整个社会发展之中,并在参与过程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因此男女平等不仅指法律平等(消除法律上的歧视),妇女与男子人格和尊严的平等,而且还指妇女作为受惠者积极地参与发展的权利、责任和机会的平等。邓小平提出,应当把发展作为妇女与男子平等享有的权利确定下来,要在妇女积极参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妇女的发展权,并且在推动妇女进入社会发展的潮流中促进妇女发展权的实现。在邓小平妇女理论的引导下,新中国的妇女运动出现了崭新的局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妇女发展模式受到就业危机等多方面的冲击,一些经济学家开出了“妇女回家,腾出位置安排待业青年,保障男性优先就业”的药方,使妇女发展一时阴霾弥漫。胡耀邦同志在当时坚持了邓小平的“在参与中求平等,在改革中求发展”的妇女发展理论,并做出批示:用妇女回家的方式解决就业问题,是对社会主义悲观失望的表现,是以消极的方法对待就业问题,提出要以积极发展生产力的方式看待和解决妇女的就业问题,从而遏制了社会发展进程中歧视妇女、把妇女赶回家的这股逆流,维护了妇女就业的合法权益。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生产力的关键不是要使妇女劳动力返回家庭,而是要靠发展社会生产、拓宽就业面的方式解决妇女的就业问题。那种牺牲妇女就业的做法,不仅不会有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对妇女的排斥还会从根本上扼杀生产力的发展。让广大妇女脱离与生产的结合,无异于脱离实践的机会,最终会蜕化为自然形态的人,为社会所抛弃。这样妇女们将会重新回到过去那种贫穷落后、一无所有的境地,让社会背上一半落后女性的包袱,根本无法启动发展的活力,这显然是与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妇女生产力,实现本质上的男女平等”“在参与中求平等,在改革中求发展”等妇女思想背道而驰,更违背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2](P110)、“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P373)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思想。男女平等有赖于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全面参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给我们展示了一种男女平等的新思路,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男女平等应当首先在承认差别的前提下求得发展,并且在男女携手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缩小性别差异,消除性别歧视。[3]争取男女平等、促进妇女发展是一项需要长期不屈不挠为之奋斗的艰巨任务,这不仅需要广大妇女的努力,还必须得到男性的支持,只有男女携手共同奋斗,妇女发展才能获得强大的支持力量,也才能取得更加辉煌的进步与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妇女参加生产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斗争觉悟。很多妇女感到扬眉吐气,她们的家庭地位和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通过参与社会主义的建设,广大妇女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取得充分的自我肯定,增强了主体意识和社会认同,确保了自身的独立人格和尊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妇女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损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社会丑恶现象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死灰复燃。邓小平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要求各级妇联组织挺身而出,拿起法律武器,采取切实措施,理直气壮地开展妇女的维权工作,坚决同一切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同时,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妇女的权利。1982年颁布的《宪法》除规定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外,还对妇女的特殊权益进行保护。比如《宪法》第48条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权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第49条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邓小平关于“妇女解放,男女相互支持共同参政,不分性别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理论,为妇联开展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使新时期妇女运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开创了建国以来的最好局面。正如全国妇联副主席顾秀莲在中国妇女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的:新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的一切成就无不得益于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中国妇女运动的未来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也是我们从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三、妇女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男女平等的根本保证

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调动和发挥各方面主观能动性的理论,启迪着妇女解放的新思维,有利于实现男女平等。妇女必须靠解放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主动解放,主动发展,要有作为、有地位、有发展,才能有新的解放。妇女必须从沉重的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从传统的性别规范中解放出来,从缺技术少文化的落后状况中解放出来,滞留在原地不发展或者缓慢发展,其结果就是“不进则退”,就要被淘汰,就会被挤到一个劣势地位,妇女解放也会面临新的危机。因此在妇女发展的进程中,其根本动力还在于妇女自身,要积极主动地提高妇女自身的素质,增强妇女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与发挥妇女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是妇女争取解放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妇女的发展水平。如果没有占人口半数的妇女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也就难以实现事实上的男女平等,难以真正解决妇女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由于中国妇女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受压迫十分深重,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观念积淀得较深厚,妇女整体素质偏低,主体意识的觉醒不够。因此,邓小平强调尤其要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加强对妇女的教育,不断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激励妇女奋发图强,不断提高妇女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和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本领,真正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邓小平同时还指出,妇联必须把促进妇女自身的健康发展、提高妇女的素质作为新时期的战略任务来抓。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实现妇女自身的不断发展,才能巩固以往妇女解放的成果,也才能将妇女解放推向新的阶段。没有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主体行为的强化和对自身解放的追求,也就没有妇女运动的发展。

妇女的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造就了全面发展的妇女群体,才能实现妇女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只有造就了妇女的现代人格与现代品质,现代的社会制度才能建立起来并真正发挥作用。妇女实现了自身的解放与发展,也将必然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全面参与社会的建设与改革,既是社会对广大妇女的要求,也是妇女实现自身解放的需要。推动妇女发展,既是全社会应尽的责任,也是社会发展应有的内容。邓小平提出要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为妇女的进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封建时代那种无视妇女的存在,把妇女曲解为既定历史命运的消极承受者的观念,应当坚决摒弃。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想对妇女运动的指导意义也非常深远,对外开放为妇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是妇女得以全面发展的有利途径。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广泛的国际合作,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发展道路就是要求妇女发展既立足于中国,又面向世界,从而促进和推动我国妇女运动的健康发展。对外开放的思想拓宽了我国妇女运动发展的视野,更新了思路,增强了妇女的活力,使广大妇女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发挥潜力摆脱贫困,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使妇女发展的需求更为强烈。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里,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指引着我国妇女放眼世界,不断加强同世界各国妇女和妇女组织的友好交往与合作,学习借鉴一切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促进我国妇女运动的发展。

四、妇女参政是促进妇女解放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邓小平认为妇女参政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迫切任务,妇女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的进步在于男性和女性的共同奋斗,政治权利无论偏向哪一方,都会造成社会力量的失衡,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没有占人口一半的广大妇女参与社会,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民主。邓小平非常重视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他明确地指出:“党必须用很大的决心培养和提拔妇女干部,帮助和鼓励她们不断前进,因为她们是党的干部的最大的来源之一”,“党还应特别加强妇女群众的工作,注意吸收妇女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入党”。[4](P251)邓小平解决了培养妇女干部和使用妇女干部的关系问题,相信广大妇女不仅可以培养和造就,而且可以培养成为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培养成担当历史重任的各级领导干部;同时还提出了培养妇女干部的方法,即帮助和鼓励,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妇女的政治觉悟、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相适应。邓小平认为开发利用女性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提出要大力提拔妇女干部到各级领导岗位,让她们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以促进更多的优秀妇女人才脱颖而出,为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贡献。邓小平要求“妇女干部要看世界”,希望做妇女工作的干部眼光要开阔,不仅要关心国家的大事,而且要关心世界的大事;要求她们在自身建设上一手抓组织建设,一手抓自身素质;在妇女参政议政上一手抓推荐,一手抓培养。[4](P296)邓小平妇女参政思想充分尊重妇女日益增长的参政意识和能力,为她们参政议政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广大妇女的政治生命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邓小平强调,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并运用妇女组织开展妇女工作,党要调整与妇联等妇女团体的关系,既要通过这些组织联系广大的妇女群众,贯彻自己的方针政策,又要保证这些团体能够如实反映和维护其所代表的广大妇女的要求和利益。妇联组织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大有作为,在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坚决成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服务、组织和带领妇女群众参与现代化建设的领导集体,真正发挥推动妇女解放的积极作用。妇联要引入激励竞争的机制,注意吸引各方面人才到妇联工作,要推动妇联干部的合理流动,使妇联组织形成一泓活水,真正成为聚集女性人才和培养输送妇女干部的基地。政府要发扬民主,支持妇联组织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广大妇女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把她们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凝聚到实现党的任务上来。各级妇联要把主要精神放到群众中去,放到实践中去,认真听取广大妇女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了解她们的疾苦,同妇女群众一道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在有关重要政策、法律出台前,妇联组织要大胆反映社情民意,特别是反映广大妇女群众的呼声和要求,积极进言献策,推动制订有关的法律政策,履行民主监督和民主参与职能,从源头上促进男女平等。邓小平妇女理论的核心就是必须把一切为了妇女群众作为全部的目的,把一切依靠妇女群众作为根本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把广大妇女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尺度。在邓小平妇女理论的指引下,妇联组织紧紧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促进妇女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国家政权坚固的社会支柱。

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理论,是实现中国妇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初级阶段,妇女运动在邓小平妇女理论的正确指引下,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广大的妇女群众在邓小平妇女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女性人才。邓小平的妇女理论变成了妇女们自觉行动的指针,广大妇女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争取到了自身的进一步解放。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活动中,妇女的潜在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妇女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是妇女运动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这一妇女解放与发展的理论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是实现妇女解放与发展的正确道路。邓小平的妇女理论能够极大地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妇女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只有始终不渝地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前进,中国妇女的发展才有光明的前景。

[1]唐娅辉.论邓小平对妇女工作的理论贡献[J].湖南社会科学,1999,(3):18―20.

[2]邓小平著.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鹿立.邓小平理论开拓了中国妇女运动新思维[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1999,(1):20―25.

[4]邓小平著.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刘祖鑫)

An Analysis of the Major Points of the Socialist Theory of Wome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y Deng Xiaoping

LI Jinlian & WANG Xilin

(SchoolofMarxism,ChuxiongNormalUniversity,Chuxiong, 675000,YunnanProvince)

Deng Xiaoping introduced the Marxist theory of women into the practice of women’s lib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putting forward notions like “liberating and developing the productivity of women to realize essential gender equality” and “liberating women in struggle and achieving equality in production,” among other theories. These ideas are innovative in the sense that they point out the major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of women at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nd effective in the sense that they establish the socialist theoretic system of women’s liber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eng’s theory has become the theoretic banner in guiding the direction of women’s liberation at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nd ushering in the new era of women’s lib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Deng Xiaoping;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heory of women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建立以来婚姻政策在西南民族地区的实施研究”,项目编号:17BDJ059;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西南边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项目编号:15XKS034;2016年度云南省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一般课题“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少数民族对共产党的认同研究”,项目编号:zx201609。

2017 - 03 - 20

李金莲(1975―),女,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女性人类学、妇女理论与政策。王锡林(1958―),男,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D440

A

1671 - 7406(2017)04 - 0070 - 06

猜你喜欢
妇女理论发展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当代妇女的工作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