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市古镇风土建筑的人文价值探析

2017-03-30 07:17赵秀琴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古镇建筑

赵秀琴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081)

寨市古镇风土建筑的人文价值探析

赵秀琴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081)

从景观构成和精神内涵两方面探讨寨市古镇风土建筑的人文价值,强调传统建筑精神的重要意义,以期引起关于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古建筑;人文景观;人文内涵;人文价值

寨市古镇地处湘西南,据《绥宁县志》载经三国、隋、唐,直至现代,历史长达1800多年,是一个具有浓郁苗侗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全镇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湿润多雨,多产木材,于是苗族、侗族先民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情况,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创造出了许多类型各异的风土建筑。“风土建筑,即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是具有民族风格及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建筑。它受生产、生活、民族和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情感气质和审美观念的制约,包括地方民居、民间公共建筑、民间宗教建筑、地方风俗建筑等。”[1]这里主要指古民居、西河老街和西河风雨桥,它们渗透着古人超群的智慧,几乎涵盖了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具备丰厚的人文价值。

一、人文景观构成

人文景观,又名文化景观,“是指可以作为景观的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与成就,是以人为事件和人为因素为主的景观。”[2]从以上定义不难看出,人文景观所涵盖的内容很宽泛,其存在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如历史古迹这样的实物表现形式,也有如民俗风情、艺术表演等非实物形式。但是这些精神形式的文化景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依托于建筑空间,并和建筑内的人发生关联,以动态的、非物质的方式世代传承下来,它们和实体建筑一起构成所谓的人文景观。因此,本文涉及的人文景观,除了上述提到的风土建筑景观,还应包括民俗风情景观、文学与艺术景观、城镇景观。

(一)风土建筑景观

1.古民居

寨市的古民居大多修建于明清时期,主要分为窨子屋①窨读[yìn],窨子屋是寨市古镇的传统民居,因房屋布局呈四面围合的院落样式,中间形成天井,外观酷似方印,故名“窨子屋”。和木房子,两者均为传统木结构的建筑风格,只是在规模上有所差异。窨子屋是当地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其房屋整体呈现出四面封闭围合的布局,中间形成天井,类似汉族的四合院,好像一枚方印,故由此得名,窨(同印)子屋。旧时这样的房子只为地主、官宦人家所有,一般平民并无财力建造,古镇上的窨子屋多为50年代土改后,分给老百姓住的;木房子较之窨子屋更为普遍,数量也更多,它是指单独的一座木屋,不带院落。窨子屋和部分有价值的木房子已被县政府授予“重点保护建筑”称号,具有典型的湘西南少数民族建筑特色。

2.西河老街

西河街是寨市保存最完好的一条老街,清代乾隆时期已基本具备街巷的面貌。在古代,老街是通往滇黔桂的交通要道,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虽说功能不再,但依然保留了比较完整的旧街道格局和传统建筑。西河街长约650米,宽约4米,因与之毗连的西河风雨桥而命名,先后被绥宁县和湖南省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作为古镇规划的核心地段,政府出资对房屋、地面等进行了仿古修缮,恢复昔日沿街店铺,为老街重新注入活力。放眼望去,青石板和卵石的路面向远方延伸而去,一个个精巧的地漏分布其上,铜钱、向日葵、鸟、鱼,图案各异。红灯笼挂满家家户户的门前,有的店铺上悬黑底金字牌匾,有的门面则旌旗招展,铁匠铺、铜匠铺、古玩店、根雕、王记酥饺、万花茶等,各种古老手艺和民间小吃一应俱全,热闹非凡。

老街中部的龙氏宗祠,曾在1930年作为邓小平率军打胜仗后的歇脚点,此战意义非凡,充分鼓舞了红军士气,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这里恢复为邓小平征战绥宁纪念馆。2010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西河街也由此又名“小平街”。

3.西河风雨桥

风雨桥,别名“花桥”,是侗族独有民族建筑物。西河花桥位于老街西边、莳竹河之上,桥长86米,共24排,修建于明代,为榫卯木结构制造。桥共有一大两小三座桥门,大桥灰塑装修,门头题字,供人车使用;两侧的小桥门中,其中上桥门畅通,下桥门则按风俗封闭。桥的中部伸出一座五层宝塔,塔檐、塔顶的装修极为出彩,青色小瓦、白色吊边,木本色雕饰,繁复华丽之极。亭子内廊道两侧是连续的长条木椅,既是桥梁构件,也具备休息歇脚的功能。1956年,花桥被一场火灾烧毁,后经由本籍企业家出资,于2009年底按原貌复建而成。人们在此纳凉歇息、遮阳避雨、迎宾待客的历史由来已久,与百姓生活紧密联系,现在又成为一年一度“四·八”姑娘节的主场地,到时桥上更是一派热闹的景象。

(二)民俗风情景观

1.“四·八”姑娘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当地的杨姓苗族都会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娘家,全家人一起吃黑饭、喝米酒,热热闹闹的过姑娘节。“黑米饭”选择农历四月初八前后的树叶采摘,因为这个时节的叶子不老不嫩、气味芳香,将其洗净捣烂,然后将糯米投入汁水中浸泡若干小时,待颜色染黑后放进木桶,再加点茶籽油蒸熟即可,成品乌黑油亮,美味可口。黑饭的来历是说,宋代杨家将的后人杨文广身陷牢狱,他的妹妹杨金花为了避免饭食被狱卒偷吃,便将米饭加工成黑色,在四月初八那天送了去,兄长吃了黑米饭后力气充足,杀出牢门,但在解救哥哥的过程中杨金花不幸身亡。为此,人们将四月八日定为姑娘节,以纪念杨家这位聪慧英勇的女将。节日当天,周边的百姓都聚集在古镇上逛街看节目,西河桥作为会场之一,摆起长桌宴,女性穿着民族传统服饰,主宾一起高唱敬酒歌,举杯同庆。2008年,苗族的“四·八”姑娘节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饮食习俗

苗族油茶是很具有苗乡特色的风味小吃,过去人们常用它代以中餐,通过不断晃动,将碗中油茶吃干净,不用别的辅助餐具。有俗语道:“喝一碗是强盗,两碗是贼,三碗四碗才是客。”足可见苗家人的热情好客!它是先将糯米蒸熟、染红、晒干,制成“冻米”,留好备用,待要招待客人时,把冻米过油炸透,再混入豇豆、板栗、炒黄豆、葱花、姜末、香菜、辣椒等小料,用茶叶水冲泡饮用,口味独特,祛除湿寒。

万花茶是古镇的一款土特产品,可直接食用,但多作茶饮。把冬瓜和青柚子切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条条块块,再用手工雕刻上花草鸟兽的图案,如“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都是代表对福禄寿喜的祈盼;接下来将这些“雕刻作品”放进明矾水里浸泡,去除苦味,后和青铜丝一起小火微煮,保持色泽和口感的原样;最后控干水分,用蜂蜜和白糖搅拌一下,太阳下暴晒至透明即可。万花茶花形多样、雕工精美,充分展现了苗族姑娘们的心灵手巧和热爱生活。

(三)文学与艺术景观

1.神话传说

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如“耍龙灯”“板凳龙”,而在民居的装饰部位也会发现有“龙”的纹样,这种潜意识的崇拜心理与流传着的有关“龙”的故事密不可分。相传寨市曾经久旱无雨,县官就带领老百姓向上苍祈雨,但是玉帝不准,龙王派了一条白龙到凡间一探究竟,果然是赤地千里、民不聊生,于是白龙私自天降大雨,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使农田得到了滋润,粮食丰收。此事惹怒了玉帝,他派天兵天将下来斩断了白龙,这就是“斩龙坳”的传说,至今古镇上还有地名叫“斩龙坳”。后来民间搞起了“板凳龙”,就是为了纪念那条白龙,在三脚板凳上装上龙,两女分别手执两前脚,一男执后脚,三人协同起舞,到每户人家祈福,祝愿风调雨顺。另一传说发生在西河街上,1956年,因一个老太婆烘烤辣椒不慎引发火灾,风雨桥和老街上的很多房子都被烧毁,火势蔓延到一栋房子那里,突然来了条青龙,一个青龙摆尾逆转了风向,挡住了大火,保全了其余房屋。那栋挡火的房子外墙上,还依稀可见火烧过的痕迹。

2.戏曲

傩戏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形式,在我国多个地区都有分布。寨市的傩戏俗称唱土地、供土地,深受老百姓喜爱。每年过农历新年的时候,表演者身着戏服,头戴傩面具,挨家挨户上门,其中两人扮演土地公公,一人扮演土地婆婆,边唱边说,恭祝主人家来年风调雨顺、福瑞吉祥,人们则多给红包或者糍粑作为答谢。

(四)城镇景观

寨市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巫傩文化、民族风情,按照人文景观的定义来看,它本身就是一项具有观赏性的人类社会的文化成果。一直以来,城镇为人们提供居住、生活、工作、交往、娱乐等活动空间,在它潜移默化成为文化名镇的过程中,其原有面貌受群众长时间的作用与影响,一定会程度不同地发生改变,进而诞生古建筑群以及其他一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这些人文景观又反哺于城镇,让城镇因文化而生动,提升旅游吸引力。

二、人文精神内涵

(一)建筑功能:以人为本

建筑的出现与人类生存的实际需要密不可分。民居的功能之一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日常起居的场所,以人的愿望兴建,房屋每部分的构成都具有实实在在的生活目的。从这个角度讲,其自带一种原始的人性关怀色彩。此外,古民居还参与了主人的精神生活。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精神性活动在家庭中逐渐消亡,甚至民居的物质功能也因人去房空而弱化,但作为研究建筑本身,它的功能中的人文内涵不该被忽略。

寨市古镇的窨子屋也好,普通木屋也好,都把堂屋建在住宅平面的核心区,居于整栋房屋的重要位置。昔日,堂屋在平时主要承担接人待客、共议家事的作用;逢年过节、祭拜先祖、红白喜事等特殊情况,也须在此空间内完成。“在这个堂屋中,容纳了中国古人几乎所有最重要的人生事件,婚丧之礼,晨昏礼敬皆在其中。人文精神与日常生活深切地交融于一体,堂屋成为‘向上之心所藏修息游之地’。”[3]现在,古镇上堂屋还留存的功能无非只作客厅和上香之用。

火塘是另一个物质与精神二元属性合一的重要空间。相传,苗族在迁徙途中饱受寒冷之苦,火种成为救命的保护神,因此,苗家对火塘格外重视!除了用作取暖、做饭、烘烤腊肉,旧时的火塘还不允许胡乱践踏、火种必须保持四季不熄,这是苗家人敬畏精神和心理情感的反应。笔者观察到,除了乡下还在使用火塘,城镇居民家里已弃用,代之更先进的省柴灶了。

(二)建筑材料:节约适度

寨市的老百姓建房子,常用杉木,木房子也因此成为区域的一道独特风景。选择木材作为建筑材料,首先取材方便,经济便捷,免去外出采购的一系列花销。其次在房屋制造过程中,采用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子,除了某些局部重点装修装饰外,总体呈现出朴实无华的建筑风格。从体量、外形到色彩都很少像都市建筑的绚丽浮夸,木材本着尽其所用的原则,并且房屋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根据户主的经济条件自行添建;如果拆旧建新,拆下来的零部件并不浪费,当作“二手房”卖给别人,重新组装好可以接着住人。木房子坚久耐用,住上百年不成问题。再次,因为是榫卯结构体系,所以即使遭遇意外,也是墙倒屋不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很环保节约。总之,在涉及建筑材料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彰显着苗族人民节俭、朴素、克制的传统文化精神。

(三)建筑选址:顺应自然

正板村是古镇内民居建筑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村庄。不管是村寨还是单体建筑,都表现出极强的顺应自然、贴合自然的特征。登高远眺,全村背靠神龙山,随着地势的层层变化,一栋栋木房子或紧凑、或疏散地遍布期间,掩映在山中茂林的绿色之下;另外三面被原坡围绕,村寨好似地面长出的原生之物,毫无突兀感,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样,在自然、地势条件制约下,村民建房不开山、不挖地,遵从环境美的指导,创造出四合院、窨子屋(三合院)、连体屋、单体木屋四种古民居类型,并且各自形成了独立完备的风貌,真正做到了与生态环境的共生共荣。比如,其中一户窨子屋,由于正屋对面没有多余位置,房主便另辟蹊径把仓楼建在了左厢房的后面;另一家窨子屋则是因为人口增多,便在庭院外又建一座仓楼供居住,形成主副楼并存的样式。可见无论哪种房屋,都仿佛自然恩赐下开出的一朵花,将建筑背后这聪慧的美学思想发挥到极致!

(四)建筑设计:注重礼序

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格外讲究人伦等级秩序,这一倾向也表现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窨子屋为旧时的大家族所有,每一处建筑空间的布局规划都跟家族人员的身份地位密切相关,正屋住长辈,厢房住晚辈,尊卑秩序一目了然。此外,从功能、规模和装修上同样主从有序、等级分明:正屋范围内有堂屋、火塘、卧室、厨房,承担了一个家庭几乎所有重要事项,面积也较大。堂屋更是祖宗的居所,是重中之重,因此也是全宅精心装修的地方。要吊顶、安装家先壁;堂屋大门最好要用七种木材制作,每一种木材象征不同的寓意;门楣上要安装“户对”,正是代表官级,也起到镇宅、美观的作用;门的尺寸也有规定,要开“财门”;在正板村,笔者还看到窨子屋的堂屋大门上有一对铜环把手,很具古风,据说以前家家户户都有,现在却很少见了。而厢房、偏厦、耳屋相对功能单一、体量较小、装修简洁。

(五)建筑图腾:圣物崇拜

图腾,即古代先民把某种动植物当作崇拜对象,希冀这些神圣之物给予自己保护以及拥有它们的超能力量。苗族敬畏树,正板村至今保留着多颗有上百年历史的“风水树”,这些古树不能乱涂乱刻、肆意砍伐。村民家里谁有病了,便会拿着香纸和贡品到神树前祭拜祈福,望求庇佑。此外,当地建房子梁柱一定要用杉木,这也源于“杉树图腾说”,对此何泌章在他的文章中有所说明。[4]在砍伐中柱前,要请风水先生择日,还要在选好的杉树前烧香、放炮、说好话,整个仪式虔诚而隆重。“牛图腾”则从房屋的细部装饰上有所窥见:比如有些人家将木质水牛角附着在堂屋门楣上,而堂屋大门上的铜饰门把手,也酷似牛鼻环,据说它们都是用来镇守家宅、保佑平安的。传说水牛威力无比,也曾在农耕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苗人尊崇它、爱戴它。

(六)建筑外延:民族认同

如果说人文内涵集中体现在古建筑本身的不同方面,那么,与建筑相伴生的环境、氛围、习俗和生活方式也是人文风采展示的一扇窗口。寨市的“四·八”姑娘节、打铜钱、舞龙灯、舞狮子以及风味小吃、民间手工艺等等,都是历经几代人传承下来的文化,它们记录着重要的民族信息,也延续着祖祖辈辈的记忆和情感。因此,在这样的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就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并促使人们将这种民族精神不断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三、结语

寨市古镇风土建筑的人文价值,通过以上“景观为载体、内涵为核心”这两大部分具体呈现出来,而人文价值作为与经济价值相区分的一个哲学概念,强调的是事物对人所产生的积极意义。那么,我们今天论述和研究古建筑和古镇的人文价值,目的就是继承传统建筑的文化精神,将这些能促进人类美好发展的价值,运用到城镇化建设中来,实现传统和现代的有效嫁接,既不丢历史文脉,又做到更新与发展,促进人类诗意的栖居,让居民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魏挹澧.湘西风土建筑——巫楚之乡 山鬼故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周华春.浅谈人文景观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作用[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2,(2):58―60.

[3]何韶颖.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的人文精神内涵[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1):228―230.

[4]何泌章.从枫树图腾看苗族建筑中的生命伦理思想[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12):91―96.

(责任编辑 刘祖鑫)

On the Humanistic Value of th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Ancient Zhaishi Town

ZHAO Xiuqin

(SchoolofEthnologyandSociology,MinzuUniversityofChina,Beijing, 100081)

This paper studies the humanistic value of th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ancient town of Zhaishi, Hunan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cenery structure and inner spirit, attaching stress to the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spirit, to arouse interest in study of urbanization.

ancient architecture; human scenery; humanistic connotation; humanistic value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苗族民居的文化保护与传承”,项目编号:1112KYZY06。

2017 - 03 - 24

赵秀琴(1967―),男,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民族艺术。

TU-8

A

1671 - 7406(2017)04 - 0131 - 05

猜你喜欢
古镇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古镇梦
千年古镇
有个古镇叫大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