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会文艺启示录

2017-03-31 20:43朱凤娟
文化交流 2016年11期
关键词:峰会杭州浙江

朱凤娟

最忆是杭州—那些惊艳背后的刻苦磨砺

2016年9月4日,傍晚的一场雨换来清新的空气。温柔的西湖水融和着美幻,筑起世界大舞台。近千名演员踏水而歌。在最自然的美景与全息高科技的辉映中,在东西方文化的完美交融里,这台“既有国际范儿,又有中国风,更有杭州味道”的水上交响音乐实景演出,摄人心魄。

“这个任务的重要性不亚于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张艺谋说。如何在50分钟的时间里运用世界语言让外国嘉宾看懂这台晚会,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浙江文化的丰厚底蕴,难度不小。整个团队精诚合作,非常努力去营造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同的意向,期望将一张漂亮的中国文化名片展示在各国领导人面前。事实证明,杭州做到了!

当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把人们带向江南带向杭州后,紧接的就是漫山遍野的采茶女,跳着轻盈欢快的舞步……这都是人们脑海里的杭州韵味。

想要不同,唯有创新。

整场晚会从去年七八月份开始构思,光是开场表演的创作,导演组推翻了无数次,最后才定了《采茶舞曲》,用江南小调加上西方交响乐演奏方式,中西结合,相得益彰。同时,导演崔巍也一再强调,这台文艺演出是一个全新的构思,除了地点一样,《最忆是杭州》和《印象西湖》是完全不同的。“这样规格的演出无论杭州还是中国都是首次,就是把最灿烂的中国文化呈现给世界,我想这也是艺术家们表演创作的动力。”崔巍说。

想要精彩,唯有磨练。

今年夏天杭州多次出现“烧烤”酷暑。为了保证室外演出效果,演员们每天在“曲院风荷”排练6小时以上。演员们都说这一个月的排练有种军训的感觉。

即便像廖昌永这样的“大咖”也从今年5月初开始陆续进入彩排,彩排进行了10多次,每一次都是全员实战。

从今年年初排练至今,舞蹈演员们已经“湿身”无数次。要说整场表演,难度就在于这片水域,美也因为这片水域的配合。所有的场景都展现在湖面,只有如此,超乎想象的构思才有可能。

芭蕾舞演员要在西湖上跳《天鹅湖》,难度超过想象——这可能是《天鹅湖》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真实的湖面上跳舞呢,为此专门特制了防滑舞鞋。

想要完美,唯有细节。

乐器、音响等设备也成为这次大型文艺演出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杭州天气炎热、空气湿度大,对乐器零件、无线器材等都会造成影响。比如琴弦,“可能刚刚调好音,弹上两曲后,音调又不对了,得重新调整。大家的辛苦主要在于需不断克服环境等客观条件变异带来的困难。”杭州爱乐乐团指挥助理洪音说。因为交响乐一般都是在室内演出,无论樂器还是演奏者状态都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着高精度的要求。而此次换到了室外,演奏的效果却不能降低,对演奏者是极大的考验。

当《友谊地久天长》之曲响起,灿烂的烟花绽放,各国嘉宾热烈鼓掌,纷纷拿出相机,留下美好记忆。

《最忆是杭州》注定让世界记住了诗画江南、大美浙江。

场内场外,打开浙江文化的世界之窗

孤山路30号,楼外楼是不少外地游客来杭州用餐的不二之选,而楼外楼的二楼大厅因为面对西湖,视野开阔,更是一座难求。接待此次峰会元首夫人的午宴设在二楼宴会厅。

越剧选段《天下掉下个林妹妹》、评弹伴舞《山外青山楼外楼》以及儿童表演唱《说唱脸谱》等五个节目,如一串珍珠,串起了既有丰厚历史又充满现代气息的文化名城的风范。时间不长,一共30分钟,但是掌声一直都没有停过。

楼外楼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改建,窗外的湖山舟影、画桥烟柳与室内的中国文化浑然一体,“中国元素和浙江韵味是我们在进行改建时突出的主要标识。”楼外楼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二楼回旋楼梯走上来,左手区域,是宴会厅,即夫人们的用餐区,呈现江南的传统文化韵味。在宴会厅的北面墙上,镶有中国工艺美术木雕大师陆光正的大型木雕作品《望海潮》,整个木雕长12米,高2.3米,厚度15厘米,用材为椴木、红花梨木。作品取材于北宋词人柳永的名篇《望海潮》词意。在宴会厅的东面,则悬挂了中国著名花鸟画家何水法专门为G20杭州峰会创作的牡丹作品——《十分春色》。而更为巧夺天工的是宴会厅的手工抽纱绗缝艺术壁画——《和平世界》。据介绍,这是由30余人的团队精心设计,日夜制作,历时一个月完成的。作品用50多种不同工艺材料,9000多片贴布制作而成。

诗情浙江,天堂杭州。在整个G20峰会期间,随处可见浙江艺术家专门为G20创作的作品,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一处处场景中显示,缓缓走来,精巧的工艺美术在一个个镜框中栩栩如生。

9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邀请出席峰会外方代表团团长夫人参观中国美术学院。在一幅长9米、高3.3米的中国画前,嘉宾们合影留念。

这幅描绘西湖全景的巨作取名《西湖秋胜》,由中国美院的4位重量级老教授——卓鹤君、吴山明、闵学林、王冬龄领衔,张谷旻师生团队共同创作,前四位分别是中国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和书法的代表人物,创作历时十天。在一张高3米、长10米的巨幅宣纸上创作并非易事。艺术家们将主题定在突出晨曦中秋天西湖的味道,大胆使用朱砂、朱红、赭绿等颜色,凸显秋天多彩的韵味。“和静内美”,或许最能表达这幅画作的意境。

G20杭州峰会主会场正上方的斗拱穹顶、铜门,西子国宾馆G20国宴厅的《龙凤呈祥》铜壁画,机场贵宾厅和总统会客厅里的铜摆件……作为“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炳仁带领团队创作了多达60余件铜艺精品,向国际友人展示了绚丽多姿的中国铜艺世界。

为峰会作贡献,是浙江艺术家共同的情怀。

在G20峰会有关场馆,悬挂着杭州画家金晓海创作的《雍容华贵》《清风潇洒》《兰花图》等系列国画精品。金晓海说,国画《雍容华贵》细节上凸现“有骨架,有厚度,有层次,有质感”,将写意画法画出了工笔效果,以臻华美庄重、娴静雅致。

以G20峰会文艺活动为标杆,提升浙江文化国际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G20杭州峰会总结表彰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以“精彩纷呈”四字对文艺演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在这次G20峰会期间,我们看到了浙江文艺工作者识大体、顾大局,真情奉献,自愿服务的奉献精神;看到了他们不辞辛劳,夜以继日,追求卓越,事必尽善的工匠精神,最终凝聚成最可宝贵的G20服务精神。

在这次G20峰会期间,我们也看到了浙江文化元素的特色底蕴,浙江文化创作的激情涌动,浙江文化队伍的青春洋溢,浙江文化事业的繁荣盛景。

峰会的成功举办是一个新起点,团结协作、携手奋进是今后我们文艺工作取胜的法宝。回望峰会,我省许多文艺工作者眼前浮现出那难忘的时刻,心中都充满了深刻的感悟。

后G20时期,我们要把峰会服务精神和获得的宝贵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多策划、多创作、多传播中国好声音、浙江好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地展示浙江文化自信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提升浙江的国际影响力。

“峰会虽已完美落幕,我们要继续‘奉献精彩的状态。”崔巍说,舞剧《遇见大运河》即将开启世界巡演。如今,演员们就像排练峰会文艺演出,每天起早贪黑苦练基本功,大家最终要圆一个梦——让运河之水在世界舞台上流淌,让中国声音和浙江故事在世界传播。

在G20服务精神激励下,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全省文艺工作者深感使命在肩,归零整装再出发。宁波演艺集团董事长邹建虹说,眼下集团的年轻人正在创作甬剧《沈三江》、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并与国外知名艺术家合作编排多媒体舞台劇《霸王别姬》等,希望借鉴更多国际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浙江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后G20杭州峰会的文艺展演华丽亮相,精彩纷呈。

9月26日,G20杭州峰会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首次对外开放,首日客流量超过三千人。10月1日,惊艳世界的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再次上演,观者如云。三年一届的浙江省戏剧节和杭州市当代戏剧节相继推出。

以G20峰会文艺活动为标杆,进一步提升艺术创造力与感染力,进一步提升浙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全省文艺工作者正在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采风活动,打造一批代表浙江文化形象、富于浙江地域特色,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的精品佳作,努力创建全省文艺精品创作繁荣新景象。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浙江京剧团创排的大型现代京剧《大渡河》就是深入生活的原创剧目。浙江京剧团团长翁国生表示,“浙京”将把这台京剧好戏送到全省基层,让更多的人铭记这一可歌可泣、震撼世界的革命历程。

彰显中国气派、弘扬世界大同的《最忆是杭州》大型水上情景交响音乐会不仅让参会的各国领导人惊艳不已,更通过全球直播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掌声。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此次G20文艺演出音乐小组成员多是80后、90后,平均年龄才30岁左右。

参加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歌唱舞蹈和奏乐的近千名演员,都是靓丽的年轻人。他们朝气蓬勃,勇立潮头,在舞台上展示清新的青春魅力,艺术上追求完美卓越。这一可喜景象展示出浙江文艺队伍建设的魅力和希望。

从G20杭州峰会的文艺展示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唯有体现杭州韵味、浙江特色,走向世界的国际范作品,才能在今天的时代中熠熠放光。文化创造力,标注浙江的思想深度、精神高度和发展速度。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文艺创新,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不断强化浙江地域文化品牌建设。同时,充分整合文艺资源,进一步形成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繁荣局面。

放大G20峰会效应,我们为文化浙江的未来奏响奋进号角,书写壮丽篇章!

猜你喜欢
峰会杭州浙江
杭州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历届峰会回顾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杭州旧影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