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7-03-31 08:51韩如海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小芳创设情境

韩如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54-01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由此可见,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释疑的强烈愿望,并且善于在特定的情境中,用自己的头脑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既情绪激昂,又头脑冷静,最终获取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数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1.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创设的材料与活动应尽量新颖有趣。对教学情境的直接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教材本身理性重于情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创设数学情境时充分体现趣味性,体现数学的魅力,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2.情境创设要有思考性

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以问题为载体的情境创设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作为教学情境的材料和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能激活认知,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思考。

3.情境创设要有探究性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维。作为教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该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机能。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1.注重问题情境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熟悉感、亲切感。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有一天,小明不小心把小芳的作业本带回了家,而小芳急着要用,那么小芳怎样才能拿到自己的作业本?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三种方案:小明送到小芳家;小芳到小明家拿;两人电话约定沿同一条路相向而行,小明送,小芳接。接下来,教师又指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案的基本数量关系、优劣等问题。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们一起探求知识的奥秘,一同体验数学的价值。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其方法与途径也是多样的。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高效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

2.把问题情境悬念化

“悬念”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等特点,创设具有科学性、新颖性,足以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在这里就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如:在一年级教学“加法的估算”時,首先教师自豪地向学生发出邀请:请大家说加法算式,老师能立刻说出得数最接近几十,并请学生计算进行验证。然后告诉学生,老师能算得这样快,是因为掌握了一个秘密。从而使学生产生“有什么秘密,秘密在什么地方”的问题“悬念”,从而创设出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迫切感。

3.把问题情境活动化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情境创设时要注意问题情境的活动化,让学生自主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评价和分析问题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活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创设各种情境,可以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小芳创设情境
Half-metallicity induced by out-of-plane electric field on phosphorene nanoribbons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求婚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城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