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技巧性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形式

2017-04-01 18:52王力一
学理论·下 2017年3期
关键词:侦查犯罪

王力一

摘 要:技巧性犯罪,是策划技巧或以科技手段实施的犯罪。当前技巧性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形式包括:精心准备、谋划实施技巧的犯罪过程,隐蔽身份、动机,伪造现场,使用罕见致害物、手段;周旋应变;借助电子技术。

关键词:犯罪;技巧性犯罪;侦查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112-02

技巧性犯罪,是犯罪人采取技巧或科技手段实施,使犯罪易于得逞并难以被发现、证实的一类犯罪。技巧性犯罪具有思维奇异、过程周密、时空错位、应变随机、工具专业等特征及实施技巧的犯罪过程,隐蔽身份、动机,伪造现场,利用罕见致害物、手段,技巧周旋,借助技术等形式。认识这些特征及形式,对防范、打击该类犯罪有重要意义。

一、精心准备,谋划实施

精心准备包括学习犯罪技能、购置犯罪装备、了解侦查方法、自制独特的犯罪工具、反复试验犯罪手段等,而没有周密的策划,就很难成就犯罪的技巧性。

(一)谋划实施技巧的犯罪过程

在作案时间、地点、方法、侵害客体、使用工具上策划准备,使犯罪难以被发觉、容易得逞,侦查难以获取证据,犯罪成功率与隐秘性较大提高。2015年12月,吉林市警方破获的作案200余起,涉案超百万的“碰瓷”团伙案[1]。该团伙的一起“碰瓷”案,经付某等人事先设计,将其认识的薛某从长春约请到了吉林市,吃饭、喝酒、唱歌后,薛某开车拉着付某及其一个同伙从歌厅出来,不久就被一辆车撞了,付某的同伙还把对方司机给打了,而这一切都是付某事先设计的。最后,在付某的运作下,被害人薛某赔偿了对方2.8万。湖北省公安厅在公安部督办下破获的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泄题案,案犯罗XX买通印刷点内部人员,2015年12月,试卷印完后,试卷印刷点这名内部人员用相机偷拍了试卷,将相机的TF卡绑在事先准备好的发射器,射出印刷点外,等候在印刷点外的罗XX收到后,将试卷照片交给李XX。李XX请某高校老师刘XX帮忙找人解答试题,又在试题中加入30%左右非考试题目,掩人耳目,形成对外宣传的押题版本,之后通过网络发布消息,张贴招生广告,招录参考人员,收取培训费,或让考生先交预付款,签订协议,约定考后再付余款。

(二)隐蔽身份、动机

犯罪人的身份、动机,是发现犯罪或确定侦查范围的基本依据。智能犯罪掩盖真实的身份和犯罪动机,使犯罪行为越过被害人或证人的认知范围,以假乱真,使被害人对犯罪人的身份和行为动机产生误认或错觉,不知不觉被侵害。

(三)伪造现场

犯罪现场是获取犯罪证据的重要地点,因此也是犯罪人关注、设计较多的场所。通过改变现场状态,使犯罪现场难于被发现或难于分析判断是智能犯罪的常见类型,包括恢复现场原始样态、制造“无痕现场”等。故意摆设假现场,以假乱真,是智能犯罪的常见伎俩。案犯经过精心设计,使现场恢复到犯罪前的状态,使侦查机关难以找到现场,导致难以立案。因为案件现场的形成可能有多种因素,再加上案犯故意伪造的迷惑性,使案件分析时对现场情况做出的准确推测不太容易。如,2001年,XX市公安局副局长王某某,因与其认识的经营旧车交易市场的徐某某与陈某某、卞某某发生纠纷,指使时任福州市公安局晋安分局刑警队长的刘某,让刘某设法击毙卞某某[2]。同年2月20日,徐某某和郑某(XX市公安局晋安分局刑警大队岳峰中队原中队长),将卞某某诱骗到旧车交易市场办公室内,用枪将卞某某打死,随后,郑某等伪造了卞某某持枪抢劫使警方击毙的现场。卞某某身中47弹被击毙后,郑某取出一把仿“六四”手枪,轻轻放在卞某某倾倒的身旁,刘某走近卞某,发现他身边有一包钱,从中抽出一叠,洒散在卞某某的四周,由于多数子弹是隔着玻璃发射,办公室玻璃被打碎,徐某某又马上赶过去将被打碎的玻璃换掉。这样,一个卞某某持枪抢劫被警方近距离击毙的现场被伪造出来[3]。三年之后,与卞某某牵连的陈某某申诉,在公安部协调下才告破。

(四)利用罕见致害物、手段

技巧性犯罪可体现为投放不易被检测、分析的危险化学物质,或放射性元素杀人。如:N-甲基亚硝胺“在环境中广泛存在”[4],是不易检测的少见毒物;铊是“一种蓝白色重质金属”[5],应用在工业生产上,“铊盐易溶于水”[5],易于投毒,但却不易于采用常规毒物检测方法检测;“钋”是1898年由居里夫人从铀矿中发现的,并以她的祖国波兰命名。钋—210属于极毒性放射性元素,以相同重量来比较,钋—210的毒性是氰化物的2.5亿倍,只需一颗尘埃大小就足以取人性命,而且没有解毒剂。钋在自然界中非常稀有,在铀矿中的含量仅仅是一亿分之一。利用这些物质进行的似乎罕见的设计型智能犯罪,在国内外都有报道。侦查机关稍有疏忽,案犯极易漏网。如,2013年4月1日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6]:研究生黄洋,饮用同室居住的林某在饮水机投放有N-甲基亚硝胺的水后,身体不适,住院治疗无效于同年4月16日死亡;又如,1995年、1997年清华、北大先后发生两起学生铊盐中毒案件[7]:第一起案件,清华女生朱令终身致残,此案至今未破,第二起案件,嫌疑人交代投毒,医院对受害人用解药才使症状缓解。

技巧性犯罪的形式始终同社会的进步有着紧密联系。任何一种新知识、新技术或新产品的产生和运用,在对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同时,都有可能被犯罪人恶意使用,成为一种新型的作案手段。如,使用放射性物质杀人。湖南一铅锌矿部门主任,利用掌握的辐射源使用技术,把一台查验矿石密度用的放射源对着隔壁办公室举报者;被害人直到被诊断为放射线照射病才怀疑是人为所致;又如,湖北一杀人案,案犯事先自制一种特殊的木拐,犯罪时踩着“木拐”离地一段距离的横木撑上走过雪地,又事先把匕首绑在两米多的木杆上,作案时从打碎的窗子刺杀被害人。这种特殊的“硬件”,超出了当时侦查人员的认知范围。

二、周旋应变

技巧性犯罪人积极与侦查机关和被害人设计周旋,一旦觉得不妙,即停止作案或改变作案方式。此类犯罪人阅历较丰富,有犯罪经验,比较狡猾,多注意行动的设计与意图的隐蔽,严格控制犯罪信息的输出,善于了解犯罪环境与侦查机关。如,吉林省敦化市一绑架殺人案,案犯将邻居一个十一岁女生绑架杀害后,与被绑架者家人约好放赎款的地点,并在被害人家人去放赎款的路上观察,见送款人坐的车后跟随一辆车,车里坐着几个男子,判断被绑架人的家属报案了,后面的车是侦查员坐的车(案犯此判断是对的)。此后不但没去取款,而且一年多没敢和被害人家人联系;一年多后,又让被害人家人去南山指定地点取纸条,在约定取纸条时间过后,案犯在山脚下仔细察看,发现车轮印,判断是公安局的车来过这里(此处车印确是侦查人员的车所留),又停止作案。由于案犯的周旋应变,三年后才根据匿名信字迹比对被确认为此案犯罪人。

三、借助电子技术

通过专业技术及网络实施,是当今技巧性犯罪的普遍形式。如使用电子遥控器,改变价格显示数额从而骗取钱款,或干扰汽车遥控上锁而后盗车,或利用信用卡密码窃取技术,安装银行卡解码器,持卡人刷卡后,银行卡卡号等信息及密码就会被盗取,再使用伪造的信用卡刷卡消费;还有使用汽车防盗系统电子解码器,破译机动车电子防盗系统,将车盗走。吉林省案犯徐某,花5 000元从长春购买到两个有增重功能的遥控器,而后,他与另外一名同伙王某干起了收粮贩粮的生意,两人先后到吉林省永吉县金家乡粮库卖了37车玉米,因使用遥控器遥控电子秤,共增加玉米重量60余吨,仅半个多月,获利6万余元。利用遥控器诈骗粮库的,在吉林地区还是首次发现。这种遥控器在五米半的范围内都好用,揣在兜里就能操作。每次称重时,两人中的一人就会在称斤器附近转悠,伺机按键遥控。后来,一名粮库工作人员发现一辆车下称时,地秤上显示的数字没归零,怀疑有人在电子秤上动了手脚,通过两天观察,发现有两个人一到称重时就把手放到衣兜里,后报警,搜出遥控器。又如,吉林省长春市一爆炸案犯,因欠被害人巨款,想炸死被害人不还款,利用其当过汽车技工的技能,将一个电引爆装置连在被害人汽车发动机的启动线上,被害人上班时毫无察觉,在发动汽车时,爆炸物被接通的电流引爆,将被害人腿炸断、汽车被炸毁。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的多样化,掌握专业技术的人越来越多,使用特种专业技术,也必然是设计型智能犯罪的基本样式,而且这种样式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如现在的利用制作软件技术,设计木马软件获取网上银行账号密码,骗取银行卡存款等智能型侵财犯罪。在侵犯人身权利犯罪以及一些职务犯罪、生产伪劣产品犯罪中,都有案犯借助专业技术实施的设计型智能犯罪,如利用放射、电子技术伤害人或杀人,特别是当前电信网络新型智能诈骗犯罪日益增多,从目前发生的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智能犯罪看,有的针对个人网上银行账户,有的是针对金融系统的。如,吉林省首例新型木马网络诈骗案[8]:2015年12月,吉林省白山市市民宋某,因收到兑换积分的手机短信,按照提示下载了软件,结果手机中了病毒,绑定的银行账户被盗刷1.2万余元。两名案犯利用计算机知识,自学网络编程技术,自己开发手机木马病毒程序,伪装成電信公司积分兑换激活客户端,然后冒用电信公司客服号码,广泛发送诈骗信息,一步步诱骗受害人个人信息及银行资料,利用受害人下载到手机的木马软件拦截验证码短信,盗刷银行卡。2016年1月5日,白山市网安在广东深圳将案犯抓获。

参考文献:

[1]李洋.职业碰瓷团伙,专门抓酒驾[N].新文化,2016-02-26.

[2]福州警匪勾结杀人案两名刑警队长获死刑[EB/OL].[2016-03-24].news.qq.com/20060525/002151.htm.

[3]福州警匪勾结杀人案中刑警队长的罪与罚[EB/OL].[2016-03-24].fj.qq.com/a/20120331/000210.htm.

[4]N-二甲基亚硝胺[EB/OL].[2016-03-24].baike.sogou.com/doc/v6177234.htm?fromTitle=二甲基亚硝胺.

[5]铊盐[EB/OL].[2016-03-24].baike.sogou.com/v69229864.htm?fromTitle=铊盐.

[6]复旦投毒案[EB/OL].[2016-03-24].baike.sogou.com/v5975-3796.htm?from Title=复旦投毒案.

[7]北京大学铊投毒案[EB/OL].[2016-03-24].baike.sogou.com/v68839415.htm?from Title=北京大学铊投毒案.

[8]白山网安攻破吉林省首例新型手机木马网络诈骗案[EB/OL].[2016-03-24].news.365jilin.com/html/2016-0201/2203174.shtml.

猜你喜欢
侦查犯罪
Televisions
滑向犯罪的原因(三)
滑向犯罪的原因(一)
环境犯罪的崛起
贪污案件侦查策略简述
对诱惑性侦查手段的法学思考
关于做好反贪工作的几点思考
法治语境下职侦“软审讯”策略探究
系列入室盗窃案件的并案侦查研究
苹果手机黑产案件侦查与法律适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