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探讨

2017-04-03 18:36陈慧利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滑县45640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8期
关键词:弓背完全性导联

陈慧利(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滑县456400)

●诊疗经验●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探讨

陈慧利
(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滑县45640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60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心肌酶学的诊断,其中10例检查为急性心肌梗死。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电图,并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单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J点能够有效辨识,T波为正负双向或倒置,弓背向上抬高0.4 mV;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J点不明显,无法有效辨识,T波呈现直立,弓背抬高0.8 mV。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进行心电图诊断,发现QRS的Q波和主波向下,结合规律性ST-T演变进行判断,并以心肌酶学变化进行协助诊断,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诊断意义重大。

急性心肌梗死;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为临床常见急重症[1]。在基层医院或院外的急救过程中,由于缺乏心肌酶学的检验及诊断条件,则要依靠心电图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基础上同时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会导致心室初始除极向量方向发生改变,掩盖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特征,临床诊断难度加大,极易错失患者最佳治疗时间,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对此,我院展开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60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52.8±3.27)岁。所有患者经心肌酶学诊断,检查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54.7±2.85)岁。1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存在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改变、缺血性胸痛等现象。

1.2 检查方法由两名临床诊断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电图进行观察分析,并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比较。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电图的QRS波群呈现宽阔而顶端粗钝的R波,没有q波和S波;ST段呈水平或向下倾斜趋势。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难度,是由于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心室开始除极向量即已发生改变,左心室各部如有心肌坏死,则相应导联不会出现Q波。

2 结果

1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中,3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V1~3呈rS型导联,V6导联QRS波群顶端呈粗钝且宽阔的R波,V1~4的ST段弓背呈0.3~0.5 mV抬高,V5、V6、Ⅰ、aVL导联的ST段呈0.1~0.2 mV斜上方抬高;4例下壁心肌梗死,Ⅱ、Ⅲ、aVF导联均为QS型,ST段弓背呈0.3~0.5 mV抬高,T波呈直立;3例前间壁心肌梗死,V1、V2、V3导联ST段单向弓背呈0.4~0.8 mV抬高,T波呈直立,无法有效辨识J点。通过心电图特征分析发现,单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J点能够有效辨识,T波为正负双向或倒置,弓背向上提高0.4 mV;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J点不明显,无法有效辨识,T波呈现直立,弓背抬高0.8 mV。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现象,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剧烈疼痛、心律失常、循环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及发热,白细胞计数与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升高;同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还存在心电图的演变[3~4]。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室内阻滞的一种,当某一束支传导阻滞时,心室的除极首先在正常束支分布心肌进行,除极发生时不仅同步而且快速,之后通过心室肌缓慢传导,最后使发生束支传导阻滞分布区域的心肌除极[5]。因此,从心电图特征看,QRS波前半部分形态和时间正常,后半部分时间延长、形态发生变化,且QRS波后半部分的向量朝向出现束支传导阻滞分布心肌的区域。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在破裂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此外,心肌耗氧量的骤增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J点能够有效辨识,T波为正负双向或倒置,弓背向上提高0.4 mV;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J点不明显,无法有效辨识,T波呈现直立,弓背抬高0.8 mV。说明若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持续性胸骨剧烈疼痛、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出现超过12 h,就可初步判断为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需立即进行溶栓治疗。产生传导阻滞的原因是正常患者的左右心室均可正常除极,而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主干出现堵塞,左右心室无法同时进行除极。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心电图起始量是从右向左,通过胸前导联,可记录到QS波。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进行心电图诊断时,若发现QRS内Q波和主波向下,可结合ST-T段规律性演变过程,并且使用心肌酶学的变化进行协助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马建平.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3):293-294

[2]王秀芳.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诊断中的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5):719-720

[3]毛晓娟.B型预激综合征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误诊1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9):131,134

[4]卢竞前,杨锋,张洲,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一例[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9):986

[5]巩洁,任晖,李静,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传导阻滞的临床与预后分析[J].安徽医药,2016,20(2):332-334

R540.4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8.059

2017-07-25)

猜你喜欢
弓背完全性导联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有趣的弓背蚁
有趣的弓背蚁
术前鼻-牙槽突矫治器对完全性唇腭裂婴儿修复效果的影响探究
完全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治疗方法
心电图F导联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与普及
完全性尿道下裂者行睾丸精子卵胞浆内注射后妊娠一例
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重度完全性唇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