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衣原体病的诊断及防控

2017-04-04 10:43夏道伦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
兽医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患猪衣原体肌肉注射

夏道伦/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

猪衣原体病的诊断及防控

夏道伦/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

猪衣原体病也称之为鹦鹉热或称称之为鸟疫,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人畜共患性传染病。猪衣原体病的主要发病特征为:患病猪发生眼结膜炎、肠炎、肺炎、多发性关节炎、脑炎,且公猪伴随有睾丸炎、母猪出现流产。

一、流行病学特点

猪衣原体病除了感染猪外,也可感染其他的哺乳动物、禽类、鸟类和啮齿类动物。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其仔猪和怀孕母猪的易感性强。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哺乳动物如牛、羊等,禽类、鸟类及啮齿类动物为此菌的携带者,也可成为猪的传染源。其病原体可由粪便、尿液、乳汁、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中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工具以及四周环境,经消化道而感染,也可经飞沫和污染的尘埃,经呼吸道而感染,公母猪交配也能造成感染。如食物受到污染后也可经消化道感染人类。蝇和蜱在猪衣原体病的传播上起着媒介作用。

如猪舍内阴暗潮湿,猪群饲养密度过大、拥挤、卫生条件过差、猪舍内通风不良、饲喂的饲料营养不善、长途运输、忽然更换饲料等应激因素影响,均可诱发猪衣原体病。在集约化养猪场猪衣原体病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且容易引起持续传染,并常呈地方性流行。一般初产母猪发生猪衣原体病的流产率可达到40%~90%,其断奶仔猪的病死率可达到20%~60%。

二、临床症状

猪衣原体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11 d。

断乳前后的仔猪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颤抖,干咳,呼吸急促,并从鼻孔中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眼结膜发炎、充血、流泪,眼角膜混浊,且眼角常常有分泌物;病猪厌食,发育不良,常常伴随有腹泻、脱水症状,仔猪吮乳无力甚至拒绝吸乳,死亡率高。

2~4月龄的猪感染猪衣原体病后,临床上常常呈现一种或几种类型。肺炎型:患猪常常呈慢性肺炎经过,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呼吸困难,干咳,鼻流清涕,而后会出现神经症状如兴奋,尖叫,忽然倒地,四肢呈游泳状划动;肠炎型:患猪出现腹泻,并呈现脱水,全身出现中毒症状,如发生混合感染,则患猪的死亡率增高;眼角膜结膜炎型:患猪眼结膜潮红,角膜混浊,羞明,流泪,精神萎靡,厌食;多关节炎和多浆膜炎型:多关节炎型患猪则表现关节肿胀,疼痛,跛行;多浆膜炎型患猪则胸膜、腹膜、心包发炎,精神沉郁,不食,喜卧,发烧,体腔内有渗出性炎症,患猪的病死率高。

母猪感染猪衣原体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且初产母猪多发,经产怀孕母猪一般在怀孕期间无异常现象,只是在发病后期有些母猪会忽然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和产弱仔,一般弱仔多在产出几天后死亡。

种公猪感染猪衣原体病后主要表现为尿道炎、睾丸炎、附睾炎,并导致精液品质下降,以致受配母猪的受胎率下降。

三、剖检病理变化

肺炎型病猪可见肺肿大,表面有许多出血点和出血斑,肺充血或淤血,质地坚硬;在气管和支气管内积有多量分泌物。肠炎型病猪则可见肠系膜充血,肠内容物稀薄红染;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肝、脾肿大。多发性关节炎和浆膜炎,可见关节四周组织水肿、充血、出血、关节腔内渗出物增多;胸膜、腹膜、心包膜发炎。流产母猪子宫内膜水肿,充血,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流产胎儿水肿,头和四肢出血,肝肿大,充血、出血。种公猪睾丸变硬,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输精管出血,阴茎水肿,出血,坏死。

四、诊断

可根据病猪的发病流行情况,临床症状以及剖检病理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则需采集病死猪的病料进行兽医实验室检查。

采取病死猪的病料,做触片或涂片,姬姆萨液染色,自然干燥,甲醇固定15 min,再用姬姆萨染色液染色30~60 min,蒸馏水冲洗,晾干,镜检。在油镜下可见衣原体原生小体染成紫红色,网状体染成蓝紫色。

采取死猪的病料制成悬液,腹腔接种3~4周龄的小白鼠,观察4~15 d,再检查时可见到大量的衣原体。

血清学检查,可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猪衣原体病,其检查效果均比较好。

鉴别诊断。猪衣原体病应注意与猪布氏杆菌病、猪伪狂犬病和猪细小病毒病进行区别诊断。

五、防治措施

应加强对猪群的饲养管理,并注意搞好猪舍内的卫生和消毒,规模养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进种猪时,必须严格隔离检疫,并确定种猪健康无疫后方可入群饲养。

注意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严禁其他家畜和鸟类进入猪舍,同时要注意消灭猪舍及其周围的鼠类、蝇和蜱,严防鼠类、蝇和蜱带菌传播。

对于母猪流产的胎儿、胎衣以及排泄物和污染物,应采取焚毁、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种公猪要定期检疫,确诊健康无疫后方可配种。

对猪衣原体病流行的养猪场应注意做好预防免疫工作:对繁殖母猪可在配种前一个月左右,每头皮下注射猪衣原体油佐剂灭活疫苗2 ml,每年免疫1次,连续免疫2~3年;对种公猪可每年免疫1次,每头皮下注射猪衣原体油佐剂灭活疫苗2 ml。

对猪衣原体病流行的养猪场也可采取药物预防措施。公母猪在配种前1~2周以及母猪在产前2~3周,可按每吨饲料添加氟苯尼考预混剂1 500 g+强力霉素200 g+甲氧苄胺嘧啶(TMP)100 g给予拌料饲喂,连续饲喂1~2周。

对已发生猪衣原体病的患猪则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新生仔猪可用敏感性强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如选用排疫肽给新生仔猪肌肉注射,也可选用甲磺酸达诺沙星注射液按新生仔猪每千克体重用药1.5~2.5 ml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用药4 d,并配以使用黄芪多糖与抗菌肽混合后进行肌肉注射,连续用药4 d,或按新生仔猪每千克体重1 ml肌肉注射土霉素,每天注射1次,连续用药5 d。从仔猪第10日龄引料开始,可按每吨饲料添加氟苯尼考预混剂1 500 g+强力霉素200 g+甲氧苄胺嘧啶(TMP)100 g给予拌料饲喂,直至仔猪体重达到25 kg左右为止。如仔猪在断奶前后发生猪衣原体病时,则可按仔猪每千克体重用土霉素溶液0.2 ml进行肌肉注射,连续用药5 d。

猜你喜欢
患猪衣原体肌肉注射
猪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控
猪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浅谈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
PCR检测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对妊娠的影响
猪增生性肠炎的症状与诊治
无痛肌肉注射新法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
衣原体最新分类体系与分类鉴定方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