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猴的常见病

2017-04-04 11:25朱向博张丽卫泽珍杨引亮
饲料博览 2017年3期
关键词:金丝猴性疾病病毒

朱向博,张丽,卫泽珍,杨引亮

(太原动物园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太原 030009)

金丝猴的常见病

朱向博,张丽*,卫泽珍,杨引亮

(太原动物园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太原 030009)

为了切实保护好金丝猴这一珍稀濒危物种,文章对金丝猴的常见疾病及病原性疾病的特征、诊断、治疗措施作以综述。

金丝猴;疾病;保护;疾病防治

1 金丝猴

金丝猴是猴类中进化较为完全的种类,在生理、生态及社群等方面和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医学、药物学和人类进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1]。进化分类上,金丝猴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金丝猴种[2-3]。金丝猴被誉为第二“国宝”,属濒危级物种,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为了提高金丝猴饲养过程的养护管理,切实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本文就金丝猴的常见疾病作以简单综述。

2 常见病

系统了解金丝猴的常见疾病知识,以及掌握应有的防治措施,是挽救金丝猴这一濒危物种的重要环节。

2.1 一般性疾病

一般性疾病常见于消化道疾病和应激性疾病。

2.1.1 消化道疾病

金丝猴因采食不当,会造成胃肠道异常发酵。滇金丝猴出现腹部胀气、打馊嗝,或者因采食较长的食物纤维和误食脱落的被毛,由于笼养的金丝猴又缺乏活动量,出现多例胃肠全部或部分堵塞的病例[4]。对腹部胀气的猴子可在饲料中添加健胃消食类药物,对堵塞症的基本治疗原则为对症消炎及支持疗法。

肠套叠亦是金丝猴的常见病,主要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包括肠炎、肠道肿瘤、寄生虫刺激、暴饮暴食以及过度活动等)引发肠道强烈痉挛性蠕动所致。临床上发病金丝猴出现食欲不振,腹痛、顽固性呕吐、有时排有黏液血便,腹部触诊可接触到肿大、香肠样肠段。陈静2011年报道了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一只成年川金丝猴突发肠套叠死亡的病例。尸检分析认为,金丝猴食入了过多游客投喂的易发胀的食物(如饼干),加之游客的投喂引逗,促使其频繁的强烈扑击外笼和弹跳,引发小肠剧烈痉挛,从而形成急性套叠,引起呕吐、腹部剧痛,最后因疼痛引起机体休克而死亡[5]。轻度肠套叠治疗时,可以用温肥皂水进行灌肠整复或肠壁触诊整复,可适当使用止痛药和抗痉挛药物;重度套叠时,要立即进行剖腹手术进行整复,若套叠肠道发生粘连或坏死,应切除病变肠段。

2.1.2 应激性疾病

应激性疾病,即动物在应激过程中,分解自身组织,生成能量,并把这些能量定向地用于特定组织,同时减少供应其他组织的能量,这个能量产生、分配和利用的过程受激素的调控,激素通过改变控制代谢途径的调节酶的活性而使许多代谢过程发生变化。严重的应激会使动物体重急剧下降,继而贮备耗竭,新陈代谢出现不可逆变化,破坏机体的防御系统,使之丧失疾病的抵抗力,对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易感染性增加,降低预防接种的效果,适应性遭到破坏,严重的可导致动物死亡[6]。

金丝猴繁殖期间,驱赶围捕、噪音等应激因素的干扰常常会引起怀孕猴早产、流产及产后弃仔,交配期还会造成受孕率下降等。金丝猴受应激因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表现在精神上高度紧张、恐惧、发出异常叫声及在舍内乱跑乱撞,并伴随着排稀便,易造成消化道病变、繁殖状态异常、神经及心血管机能紊乱等。若干扰因素短时间内迅速消除,一般不会对金丝猴造成严重影响,但若刺激时间过长,强度过大,轻则会引发消化不良,重则导致胃肠出血、应激性溃疡及应激性综合症死亡等现象。王炜等研究滇金丝猴因地区日温差变化较大,易引发感冒,表现出体温升高(38~38.5℃为正常)、打喷嚏、流清鼻涕,严重时可见流泪、咳嗽、食欲下降等现象[4]。张强等也报道了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由于气温的变化反常,加之兽舍保暖性能不好,3只金丝猴不断消瘦,并相继发生肠炎而死亡,经采取保暖及抗应激处理,才阻止了大量的死亡[6]。

金丝猴人工饲养中,由于环境中某些客观的原因(运输、驱赶、噪音、低温、高温等),不得不处于应激条件下,应给予抗应激药物预防应激性疾病的发生。治疗应激性疾病,首先要消除应激原(比如噪音、低温等),其次要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抗应激药物、电解质以及维生素。江燕等进行了灵长类动物对不同抗应激药物的抗应激效果及应激性疾病防治方面的研究,表明几种药物抗应激的效果依次为:安定>普萘洛尔>氯丙嗪>维生素C,且抗应激后可将动物的存活率由49.3%提高到95.2%。电解质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抗应激产品,如电解多维,能纠正、缓解机体酸中毒和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7]。维生素在金丝猴应对应激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冷应激下其体内合成的维生素不足,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可促进生长,提高抗病力;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可有效保护金丝猴免受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提高机体耐寒能力,提高其应对冷应激的能力[6]。

2.2 病原性疾病

金丝猴的病原性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起,包括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性疾病。

2.2.1 细菌性疾病

2.2.1.1 肺炎双球菌病

肺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是猴和人类重要的呼吸道疾病病原,通常可从健康动物的呼吸道、生殖道中分离出,肺炎双球菌是猴的第二位最常见的呼吸道病原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猴群感染死亡率可达82%。

李秦等报道了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36只金丝猴4只先后因肺炎和败血症死亡,临床表现为坐睡少动、打喷嚏、高热、眼鼻分泌物增加,后期鼻腔见血性分泌物,呼吸困难,2例还出现了共济失调、抽搐。尸检以大叶性肺炎、全身性出血及类中毒性休克症为病理特征,组织涂片镜检、细菌分离鉴定为肺炎双球菌[8]。近年来肺炎双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严重,但青霉素仍然是治疗的首选药,对青霉素过敏的可选用红霉素,抗生素治疗多可恢复健康。

肺炎双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当气候突变、生活方式和饲料结构的改变等都可能会给动物带来应激,常会造成金丝猴抵抗力下降,使其感染发病有了可乘之机,饲养中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以免使其在体内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导致动物死亡;另外,若金丝猴患有肺结核等慢性疾病,或者因日常管理中滥用抗生素造成机体正常菌群失调,均可能造成肺炎双球菌的感染。因此,通过加强饲养管控及定时检疫来保证动物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2.2.1.2 金黄色葡萄球菌病

邓家波等2008年报道成都动物园3岁金丝猴,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全身皮肤有大小不等的红斑,部分已结痂,腋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均肿大。静脉血和淋巴结脓液作细菌培养,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敏感药物左氧氟沙星、苯唑西林联合治疗,最终使动物恢复健康[9]。

鉴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因此在金丝猴的饲养管控中要注意加强饲料营养,增强动物抵抗力,并密切关注天气冷暖,减少因感冒、热应激等造成动物抵抗力下降情况的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比较普遍,临床治疗前,要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药物来治疗。治疗中待病症消失后,抗生素还应该继续使用2~3 d,巩固疗效以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2.2.1.3 志贺痢疾杆菌病

刘文旺报道了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16只金丝猴先后发生以身体蜷缩、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频繁拉稀、排黏液性脓血便为主的疫情,猴群100%发病,病死1只。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症状、尸检、实验室诊断,诊断为志贺痢疾杆菌引起的传染性菌痢[10]。发现志贺痢疾杆菌病情时,要及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对患病兽隔离、对症治疗,并联合使用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菌,即可有效的控制病情。

2.2.2 病毒性疾病

2.2.2.1 病毒性心肌炎

长春动物园自2004~2008年陆续死亡5只川金丝猴,为了查明死亡病因,贺文琦等对第5只金丝猴的尸体进行了详细的病理学分析,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心肌的局灶性坏死,显微镜下组织切片中可见肌纤维间有大量炎性细胞,为典型的病毒性心肌炎致死病例[11]。

进一步的病原分离、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模式动物攻毒试验表明:病原为柯萨奇B3型病毒(CVB3)[12]。这也是2008年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金丝猴感染CVB3。CVB3引发的病毒性心肌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仅能及时发现病猴,及时对症治疗。

2.2.2.2 猴B病毒病

猴B病毒病是人畜共患病,人类感染主要表现为脑脊髓炎症状,多数病例以死亡为结果,对接触猴类的人员构成了巨大的危胁。猴B病毒经常又叫B病毒、疱疹B病毒、猴疱疹、猴疱疹病毒、疱疹B,1992年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任命的疱疹病毒研究组将其命名为“猕猴疱疹病毒Ⅰ型”(CHV-1)[13]。

B病毒的自然宿主主要是猕猴科,猴被感染后一般终生携带病毒,但不表现症状,或仅表现为口腔的疱疹样损伤如口腔溃疡、结膜炎等[14]。携带病毒的金丝猴发病情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建议定期对猴群进行检疫,隔离病毒携带者,避免猴子间交叉感染。

2.2.3 寄生虫病

金丝猴的寄生虫病主要为鞭虫病。金丝猴鞭虫病由毛尾(毛首)线虫感染引起,金丝猴毛尾(毛首)线虫分类上属于线虫动物门线虫纲毛尾目毛尾科毛尾属线虫,主要寄生于金丝猴大肠等部位,该病全年可发生,临床以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稀便、腹泻,排血色水样粪便为症状,偶有黏液、贫血消瘦,严重的可致死。

王炜等曾报道昆明动物园滇金丝猴发生一例成年雄猴感染毛首线虫发病,患病金丝猴肠道内大量毛首线虫与食物残留纤维紧密裹缠在一起致使肠道梗阻,最终导致猴子死亡[4]。李波对全国14个动物园的8科25属48种951只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胃肠道寄生虫检查结果表明,不同动物种类的鞭虫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川金丝猴的鞭虫感染极高[15]。

鞭虫的治疗上采用害获灭对金丝猴进行试验,研究表明,0.02~0.03 mL·kg-1推荐剂量皮下注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建议临床上推广。顾永熙等对上海野生动物园的金丝猴进行了毛尾线虫驱虫药物的筛选试验,表明丙氧咪唑的驱虫效果优于复方甲苯咪唑,丙氧咪唑为首选药[16]。顾永熙等的研究也表明在日常驱虫中,不宜在同一动物群体中长期使用某一种药,长期使用某一种药物可以导致虫子产生抗药性,合理的驱虫程序应该有2~3种方案,以供轮换使用。

3 小结

野生动物的研究资料相对匮乏,研究也欠深度。金丝猴属于国家濒危物种,更应加以重视。一般性疾病以及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病原性疾病的治疗更是缺少经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发现不及时或误诊,因此,只有熟悉与掌握金丝猴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性特征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才能有效的做到疾病的防与治,才能更好地保护金丝猴这一物种。

[1]李宏群,廉振民.中国的金丝猴资源现状及其保护[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1):65-68,71.

[2]唐珞,王洁,许锋.圈养金丝猴饲养管理刍议[J].野生动物学报, 2007,28(2):22-24.

[3]林燕.2002—2011年金丝猴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4):105-107.

[4]王炜,杨梅,郝聪,等.滇金丝猴圈养20年回顾与思考[J].野生动物学报,2008,29(4):205-207.

[5]陈静.一例川金丝猴肠套叠的病例报告[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32(5):94.

[6]张强,赵鹏鹏,金学林,等.圈养珍稀野生动物应激性疾病及防治[J].动物医学进展,2011,32(2):129-133.

[7]江燕,张力跃.试验研究4种药物在灵长类动物引种养殖中抗应激的应用[J].云南畜牧兽医,2000(3):1-2.

[8]李秦,张海,姜焕宏,等.金丝猴肺炎双球菌败血症诊断[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6):691.

[9]邓家波,牛李丽,王强,等.金丝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治一例[J].四川动物,2008,27(3):436.

[10]刘文旺.一起金丝猴传染性菌痢的诊断和防控[J].动物医学进展,2009,30(10):115-116.

[11]贺文琦,陆慧君,宋德光,等.川金丝猴柯萨奇病毒的分离鉴定[J].病毒学报,2008,24(4):312-316.

[12]贺文琦.川金丝猴源柯萨奇B3病毒的分子特征及其致病性初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13]蔺会云,遇秀玲.猴B病毒研究进展[J].实验动物科学,2000,17(2):38-44.

[14]王琼,李维薇,王芸,等.猴B病毒的现状与研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2(6):48-49.

[15]李波.中国部分动物园灵长类动物胃肠道寄生虫与大肠杆菌的调查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0.

[16]顾永熙,夏过忠,曹杰,等.金丝猴毛尾线虫驱虫药物筛选及驱虫程序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02,38(11):12-13.

Common Diseases of Golden Monkey

ZHU Xiangbo,ZHANG Li*,WEI Zezhen,YANG Yinliang

(Taiyuan Zoo Surveillance Station of Terrestrial Wild Animal's Epidemic Disease,Taiyuan 030009,China)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rare,endangered species of golden monkey,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haracteristic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of the golden monkey.

golden monkey;disease;protection;disease prevention

S858.9;S862

A

1001-0084(2017)03-0038-04

2017-02-02

朱向博(1986-),男,硕士,兽医师,主要从事野生动物饲养、疫源疫病监测及防治工作。

*通讯作者:E-mail:zhangli_268@163.com。

猜你喜欢
金丝猴性疾病病毒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好黑好黑的金丝猴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金丝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