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资金涌入农村兴办涉农企业现状及走出困境的对策

2017-04-04 11:35魏正升施尚泽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业主农业企业

魏正升,施尚泽

(成都市青白江区老科协,成都 青白江 610300)

城市社会资金涌入农村兴办涉农企业现状及走出困境的对策

魏正升,施尚泽

(成都市青白江区老科协,成都 青白江 610300)

通过深入社会调查,对涉农企业资金来源分类,探讨业主人文经历、个性特征,继而对所办企业的认识发展与成败兴衰,寻找帮扶良策,为弱势的“三农”建设做出点滴贡献。

城市社会资金;兴办涉农企业;现状;发展对策

通过对辖区内的涉农企业开展半年的调研活动,得出如下共识,以期供政府参考,供涉农业主思考。

1 投入涉农企业的业主资金来源和类型、目的

通过对30余家涉农企业(公司)、40余户家庭农场调研,发现涉农企业主大多为城市户籍人士,约占调查数90%,甚至连稍有规模的家庭农场业主也多为城市户籍。由此可见,农业还是弱势行业,农民仍是弱势群体。投资业主可划分为五类:

1.1 房地产建筑业的大、小经理携自有资金投资兴办涉农企业占70%

此类业主已在2000年前积累了大额的个人资本,鉴于房地产开发政策和社会供需关系,自觉增值空间变小,风险加大;租地兴办涉农企业既有政策支持,又有大量专项扶持资金;若选址城乡结合部,除现有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外,还有望借城市改(扩)建之际获取高额的经济补偿金。因此,大多数业主既没做出长远规划,更没有通过农业生产经营增值的真实意愿,致使企业的社会贡献率低。经办十余年后多数企业已步入投入产出困境期。

1.2 私企业主转业兴办涉农企业占10%

这类业主多数是原乡镇企业的法人代表或经理。部分业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原办企业因政策或市场关闭,意图通过兴办实业实现资金增值;另部分业主基于政府的“三农”资金政策和自觉农业生产无需高深技术而进行投资。一半以上的业主已步入生存困境。

1.3 离退休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利用积蓄兴办涉农企业占10%

离退休公务员、国企高管人员兴办涉农企业的初衷一般都较好,一是觉得既能对社会有贡献又能获取一定的经济回报,同时还能为社会发展发挥余热、锻炼身体(注:能经常到田间地头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二是优良传统思想使然,担心留下较多财富不利于子孙奋发图强。此类涉农企业无论是单干或是合伙兴办,虽投资回报率不高,但因业主自身素质较高,企业都能稳步生存和发展,对农村社会是有贡献的,也能带动附近农民共同致富。

1.4 农业专家技术员利用自有资金兴办涉农企业占6%

此类业主在中青年时代均在科研院所或农业推广事业单位工作,部分身怀宏大抱负,离岗兴办私营企业;部分在涉农企业兼职技术顾问,人到中年积累了丰富的科技知识、良好的经营理念,再加上平时积蓄,自愿投入到熟悉的行业兴办涉农企业。他们的优势在于专业对口,成功的个案很多,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自己都有较高的回报;弱势在于积累的资金量少,且多不愿与人合作,导致企业规模较小、主业专一,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偏低。他们需政府部门积极组织市场运营的教育培训,以便更新观念,将企业做大做强。

1.5 从事种子、种苗生产经营的农业公司或农场主占4%

此类业主经营的公司科技含量高,主营明确,投资回报率高,但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业主也多感经营压力大,应考虑新的营利增长点。

1.6 跟形势圈地、占地,等待政府拆迁为目的的涉农企业五花八门

具体包括有:绿化苗圃公司、古木庄头雕饰公司(实质就是稀植大树占地)、林下家(野)禽养殖公司、野物(如野猪、鹿、蛇)养殖公司、珍稀水产(如虾、鳖、蟹)养殖公司等,租地数十亩甚至几百亩,选址城乡结合部,投入少量资金以围园建设为主,主业经营为辅使其良田闲置浪费,目的就是套取国家建设征地补偿金。

1.7 以高新优农业科技为主业的科技有限公司

此类企业或以有机(生态)农产品生产经营为主业,或以名、特、稀作物生产为主业,或以野物驯化养殖为主业,或以名贵中药材种植、粗加工为主业,或以名优水产渔业为主业,既能丰富人们的饮食品种,增加身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或保健物质,又能带动周边群众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是值得政府扶持发展产业。

1.8 以量少闲散私有资金兴办的涉农服务企业

经营主业不是种植作物,而是为乡村旅游提供配套设施,如农业科普基地(园区)、农家乐、家庭农场等。此类企业在解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提供农业科技知识宣传普及场所,丰富青少年课余文化生活,启迪儿童对动、植物感官认识和早期智力开发等多个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值得社会提倡政府扶持,多方投入兴办的涉农服务业。

2 涉农企业的现状浅析

2.1 以圈地增值为目的涉农企业约占35%

由于立项宗旨不纯,科技含量低,自身又无赢利增长点,多数已步入衰退期,维持地租交付已显困难。企业闲置良田,削减农业贡献,对国家社会无甚贡献,应由政府整改提高或定点清除。

2.2 以农业高科技为主旨兴办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占20%

特点是:农业属于一二三产业中投入回报期长,利润小的产业,兴办初期资金量充足,国家政策扶持资金多,期望具有一定规模,主业产出已现,但兴办几年后,企业渐进成熟期,发展短板也一一呈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一是高科技农产品成本大,市场销售价格高,消费人群少,致使不能满负荷生产,投入资金不能快速回收,造成后续经营乏力;二是持续投入资金困难,农产品受自然灾害和贮存时效等诸多因素限制,从各类商业银行贷款难度系数高;三是经营低迷期削减科技资金投入,减少科技人员使用数量,不重视科技人员福利报酬,造成企业人为衰退。

2.3 小型涉农企业占45%

2.3.1 优势 一是投入资金量小,转向快,企业营利关键在市场调研和对销售期产品的预判评估;二是有1~2项主业,企业品牌易打造;三是主营项目单一,技术人员易求易得;四是社会贡献较大,能服务于农村和农民,适当规模经营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能带动周边农民开眼界学知识,快速跟进,做到了惠民利民;

2.3.2 劣势 业主盈利较小,同类市场竞争压力大,风险高。

3 涉农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考和对策

3.1 端正兴办企业初衷

明确目标宗旨,立足于自创财富获利,摒弃依赖国家补贴甚至套取国家扶持资金的错误思想。

3.2 加强农业科技和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激发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家涉农企业要发展壮大,业主必须要有兴办现代农业的思维定势,抛弃传统农业的小农思想。具体举措是立项之先,寻求专业人士论证,选准主业项目课题,多方市场调查,作出近、中、远三期规划,效益分析不仅有利润分析还应有失败风险承受力分析;在人才选用上既要有决策论证的专家学者,更要有接地气、能实际操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要有一支有营销基础、能吃苦耐劳,接受过一定农业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专门培训的营销人才队伍。建言业主:选用农业生产技术员,应着眼于农业推广战线上年富力强、身体健康的离退休科技人才(如农技员、农艺师和高级农艺师等),相比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此类人员更能将在职专家的现代高科技成果与传统农耕艺术紧密接合,创造性地完成生产任务。实际操作中,业主应考虑将此类人员按主管级的薪酬待遇进行关心和支持,充分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3.3 量力而行,办必盈利;防控风险,绝不亏损

各类涉农业主均应根据自有资金量选择项目、决策规模。在创业中后期,一旦发现财力不支或盈利无望,必须尽快转项,既能让自有资产减损止跌,又能不浪费社会资源,发挥土地应有作用。

3.4 市、县农业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培训帮扶涉农业主稳步发展,持续盈利

农发部门应与劳动部门加强协调,邀请专家举办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班,组织业主或技术骨干外出参观访问、现场观摩、扩展思路、吸取技术精华,解决自身存在的疑难问题。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彰显国家政府的惠民行动。

3.5 政府鼓励,社会倡导老科学工作者进企业发挥余热,助力企业创新创业

各级政府部门、科学协会组织等应充分发挥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作用,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符合条件的退休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进入涉农企业,参与企业农业科技项目的论证和规划,身体健康的还可受聘作为企业技术组成员,参与具体操作实施。同时老科技工作者要发扬识才、爱才、惜才、助才的优良传统,注意发现那些有潜力、肯钻研的好苗子,倾心传授所学所长,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科学道德,更好地成长成才,创新创业,出一流成果,助企业持续盈利。

3.6 行使国家权力,对占地不经营的涉农企业要采取注销营业执照、恢复耕地的措施

我国人均占有耕地极少,为保护耕地建议由国土部门牵头,工商、农业等多家职能部门配合,每隔3~5年对辖区内的所有涉农企业开展一次普查,对不积极经营,只为圈地套取国家补助金的企业,坚决予以注销营业执照,勒令退租土地,同时处以撂荒罚款。对经营管理不善、资金投入不足的企业,由农业部门帮助整改,3年内仍不见起色或消极应付的企业,也应注销营业执照,由乡镇政府收回出租土地。总之,尽可能做到不荒毁一分土地,大力保护耕地,达到利国利民之目的。

猜你喜欢
业主农业企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花盆坠落伤人 业主负责赔偿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探究业主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造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