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季棉与马铃薯连作轻简化栽培关键技术

2017-04-05 00:19夏松波别墅张教海王孝刚陈火松
棉花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马铃薯关键技术

夏松波 别墅 张教海 王孝刚 陈火松 皮楚舒

摘要:短季棉与马铃薯连作是湖北棉区一种新型棉田高效种植模式。通过棉花与马铃薯的轻简化生产的实践,提出了湖北棉区应用短季棉与马铃薯连作高效种植模式的品种、播期、密度、播种全苗、简化施肥、化学除草、化学调控、机械收获等主要关键技术措施,并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短季棉;马铃薯;复种连作;轻简栽培;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6)06—0049—04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6.06.010

0引言

湖北省棉田种植制度以棉麦、棉油两熟种植为主,棉麦(油)两熟面积约占棉田面积的80%。棉田种植方式主要是套作和移栽,套作和移栽面积占棉田面积的90%以上。棉花的主要栽培技术以杂交棉育苗移栽为核心,配套大棵稀植、大水大肥、全程化调。湖北省棉区的棉花生产方式以传统人工管理为主,每公顷用工300个以上,机械化水平在10%左右。

目前湖北省棉田耕作制度、种植模式、种植方式、生产方式均处于变革、分化的重要时期,改套作为单作或连作,改棉花为主为棉、粮、油、菜、饲多元发展,改传统人工精细管理为轻简化、机械化生产,改高投入、高产出以获得高效益为适度投入、规模种植的节本增效模式。

短季棉与马铃薯连作是建立在短季棉、早熟马铃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基础上的新型棉田种植模式,其轻简栽培可大幅增加粮食产量,简化管理、减少用工、减轻劳动强度,用养结合,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良好统一。因此,作者在试验示范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短季棉与马铃薯连作轻简化栽培的关键技术,旨在促进湖北棉区棉田生产方式的变革及棉花生产向多元化、轻简化方向发展。

1短季棉与马铃薯连作轻简化栽培关键技术

1.1品种搭配

短季棉品种选择生育期105 d左右,株型紧凑,抗倒伏,开花结铃吐絮集中,吐絮畅,对脱叶剂比较敏感,抗虫,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产量和品质与目前主推品种相当的品种。目前湖北省生产上可以选用的品种(系)主要有CN01、中棉所50、中棉所64、福棉100等。马铃薯品种选择生育期70 d以内的早熟鲜食或加工类型品种。要求株型直立,分枝少,结薯早,块茎前期膨大快,薯块集中,薯形好,大小整齐,生长势较强,较抗晚疫病。目前生产上可选用的早熟品种主要有中薯5号、鄂薯3号、费乌瑞它等。

1.2田块选择

应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通透性好、土地平整、排灌方便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土(或沙壤土)田块。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和粘重板结土壤不宜种植。

1.3播种期和密度(适期播种,增加密度)

棉花于5月中下旬至6月初播种,最迟不晚于6月5日。无限果枝类型品种合理密度一般在60000~67500株/hm2,等行种植,行距76 cm。有限果枝类型品种合理密度一般在90000株/hm2左右,(66+10)cm宽窄行或76 cm等行种植。特别是于6月份播种的,每推迟一天密度应在原基础上增加1500株/hm2

马铃薯采用脱毒种薯,于12月下旬到元月上旬播种,免耕起垄,单垄双行种植,机械播种或人工摆播,行距40~50 cm,密度75000~82500株/hm2,株距24~33 cm。

1.4抢收抢种,争全苗,促早发(播种全苗技术)

针对湖北棉区短季棉播种期易出现局部干旱和墒情不足以及入梅后降雨偏多的天气特点,如何实现一播全苗至关重要。棉花要选用精加工棉种,要求种子纯度在95%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85%以上,按30~45 kg/hm2备种。选用合适的直播肥水一体机械,播种、施肥、点水造墒、覆土一次完成。要求每穴播2~3粒,播种空穴率<3%,播种深度2~3 cm,播行端直一致。棉花出苗后,及时喷药防治立枯病、炭疽病、地老虎、蜗牛等病虫害。齐苗后及时间苗,对缺苗的地段进行补种,并适当推迟定苗,以棉花3~4叶期定苗为宜。

马铃薯选用脱毒种薯,免耕摆播或机械播种。11月中下旬棉花拔秆后,棉田不翻耕,用小型平地机平整地面,划畦开沟,畦面宽80~90 cm,沟宽30 cm,沟深25 cm左右,清沟覆土,使畦面略成拱形。单畦双行种植,将种薯按“品”字形摆播在畦面上,行距40~50 cm,株距25~33 cm。机械播种选择2BM~1/2型或2CM-1/2马铃薯播种机,播前精细整地,一次性完成起垄、施肥、播种、喷药、覆膜等工序。

1.5简化施肥

根据短季棉要求早发早熟的生长特点,前期施好底肥促壮苗,中期重施花铃肥保稳长,后期少施肥。确保中部集中成铃、吐絮,并使棉花长势均匀一致。棉花全生育期施纯氮(N)187.5~225 kg/hm2,磷肥(P2O5)75~105 kg/hm2,钾肥(K20)150—180 kg/hm2。氮肥分两次施用,基肥以有机肥或复合肥为主,占总氮量15%~20%;花铃肥以尿素和复合肥为主,占总氮量80%左右,于盛蕾初花期施用。磷肥一次基施,钾肥的基肥和花铃肥各占50%。

马铃薯施商品有机肥4500 kg/hm2,专用硫酸钾复合肥1125 kg/hm2左右,尿素225~300 kg/hm2。播种时作基肥一次性施足,不施追肥。有机肥可直接施在种薯上,化肥施在种薯行边,与种薯距离大于5 cm。

1.6马铃薯种植的覆草盖膜

可采取两种覆盖栽培方式:一是覆草覆膜。马铃薯免耕播种后及时覆盖稻草,厚度6~8 cm,用稻草15000kg/hm2左右,自然淋雨后覆盖黑色地膜,膜宽度100 cm,厚度0.007~0.008nm。覆膜時要拉紧,两边取沟土压实防风;二是覆土覆膜。采用黑色地膜,按常规操作。

1.7化学除草

棉花播种后1~2 d,用500 g/L乙草胺乳油1050~1500 ml/hm2或600 g/L丁草胺乳油100~130 ml/hm2,防治多年生和一年生杂草。马铃薯播种时或覆盖前,用750 g/L异丙甲草胺1500 ml/hrn2兑水喷施哇面,以抑制杂草萌发。

1.8化学调控

棉花现蕾后开始化调,视苗情和肥水状况确定化控时间、次数和化控量。一般缩节胺用量是:蕾期7.5~15 g/hm,初花期15~22.5 g/hm2,盛花期22.5~30g/hm2,打顶后30~45/hm2。确保株高控制在100 cm左右。当田间棉花自然吐絮率达到40%~60%,日平均气温连续7~10 d在18%、日最高气温在20℃以上时,每公顷用噻苯隆600 g+400 g/L乙烯利1500~2250 ml兑水喷雾进行脱叶催熟。

马铃薯植株出现疯长时,叶面喷施多效唑或烯效唑的100~150 mg/kg浓度进行调控,间隔10 d左右进行一次,连续喷施2~3次。

1.9机械收获

棉花机械化收获要根据品种、行距、种植规模、籽棉处理加工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采棉機械。在喷施脱叶催熟剂20天以后,适时观察脱叶效果,在脱叶率达到90%以上、吐絮率达到95%以上时,即可进行机械采收作业。机械采收时选择合理行走路线,严格控制采收速度,提高采净率。棉花机械化收获主要技术指标应达到棉花采净率≥90%,总损失率≤9%、含杂率≤10%的要求。

马铃薯机械化收获选择中小型马铃薯挖掘机。当植株中下部叶片均变黄,马铃薯进入成熟期,杀秧后进行机械收获。要求马铃薯损失率≤5%,明薯率≥96%,伤薯率≤5%。

2短季棉与马铃薯连作轻简化栽培的综合效益

2.1建立棉田新型耕作制度和种植模式,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土地生产率

与目前棉田主要种植模式(麦后移栽棉)相比,短季棉与马铃薯连作可收鲜薯37500 kg/hm2左右,远远高于小麦的原粮产量和收入,有利于优化棉田种植结构和推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2.2实现生产方式的轻简化、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轻简化栽培具有简化工序、简并环节、减少用工、减轻劳动强度的特点,与以人工劳动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相比,节省用工150个/hm2以上,劳动生产率提高几十到上百倍。

2.3集成优化农机、农艺技术,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

轻简化栽培在保证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湖北棉区的示范表明:该模式比常规植棉人工成本下降50%~60%,肥料和农药投入减少10%~20%;产值为75000~90000元/hm2,较小麦一棉花和油菜一棉花分别增加43500元/hm2和46500元/hm2以上;纯收入为45000元/hm2以上。

棉田板地栽培马铃薯技术三字经

棉花地,种薯好,既轻快,又省工,产量多,效益高。

冬至时,拔棉秆,碎秸粉,淋湿透,积成堆,熟发酵。

选薯种,挑早熟,品质优,抗病虫,耐涝寒,又丰产。

大寒边,切薯块,一块上,留两眼,块大小,半一两。

选好块,烂扔掉,防感染,促发根,磷肥沾,板地摆。

摆种时,眼朝上,行两尺,株七寸,亩用种,三佰磅。

摆完种,撒肥料,氮磷钾,要适当,添硼锌,保微量。

盖秸草,厚两寸,覆地膜,保温墒,防病虫,排渍捞。

过小满,把薯捡,分大小,保好鲜,去市场,把钱赚。

种好薯,没有巧,摆盖捡,掌握好,细领会,奔富裕。

(江西省棉花研究所 刘新稳)

猜你喜欢
马铃薯关键技术
防雷关键技术在自动气象站系统中的应用探究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多源卫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关键技术研究
无人机集群作战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AI全科教师开发:基础、模型与关键技术
马铃薯有功劳
给马铃薯“开窗”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想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