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棉区冬作马铃薯技术与遭受冻害补救措施

2017-04-05 08:45张晓元杨磊胡树明吴昊孙亮庆曾小
棉花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补救措施马铃薯

张晓元 杨磊 胡树明 吴昊 孙亮庆 曾小林

摘要:冻害是冬作马铃薯常遇的气候灾害,通过2016年3月上旬,鄱阳湖棉区马铃薯遭受霜冻灾害和采用适当的补救栽培措施的实践,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仍达16830 kg/hm2,平均收益60588元/hm2,纯收入43302元/hm2因而提出了选用优良马铃薯品种、及时剪除死枯枝叶、排积水、中耕、注意防病控病、加强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来提高马铃薯抗灾能力,做好保护地马铃薯管理等抗灾措施,以减少霜冻灾害对冬作马铃薯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鄱阳湖棉区;马铃薯;霜冻灾害;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S532.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6)06—0064—05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6.06.014

0引言

鄱阳湖棉区是江西省的棉花主产区和高产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70%以上,是我国三大主产棉区之一的长江流域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植棉技术较高,连片植棉其籽棉“亩产”多次突破千斤大关。棉花一直是该地区的农业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国家棉花收储政策的取消,棉花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高、农村留守劳动力老化弱化、原棉价格下跌与棉花生产周期长、环节多、用工多、投入高、机械化程度低等矛盾日益凸显,植棉比较效益偏低,棉花生产不断呈现下滑趋势。油菜、小麦、马铃薯等与棉花轮作虽然可缓解粮(油)棉争地、提高复种指数、减少病虫害发生,但是通过高效益的棉田问作、套作,可提高土地的周年效益,才能使棉田提质增效,增加棉农的收益。

马铃薯具有粮、经、饲、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且具有适应性广、高产稳产的优点,是世界第四大作物。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第一大生产国,面积和总产约占世界的1/4。在中国不同省市区,马铃薯被分别按粮食作物、蔬菜作物、经济作物统计上报,后两类没有单独统计数据,造成《中国农业年鉴》上马铃薯的统计资料缺失。我国南方冬闲田面积大,马铃薯播种面积仅占全国的5%左右,发展潜力巨大。冬种马铃薯已成为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热点。2007年江西省农业厅在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经验交流会上的数据显示江西省近几年马铃薯播种面积约为20000~26700 hm2,单产15 t/hm2。近年来,江西省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保障粮食安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选择,把马铃薯作为重点发展的冬种作物之一。

由于马铃薯可以利用冬闲田種植,耕地成本降低,且在上市季节上具有灵活性,因此,马铃薯产业市场前景好。为了使鄱阳湖棉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帮助老棉区走出困局,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13年起开展棉花马铃薯连作轻简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同时引导棉农在棉地耕作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对接国家粮食战略调整,将棉花与马铃薯结合起来,开展了“棉花+马铃薯”轻简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2016年3月上旬,鄱阳湖区遭受严重霜冻灾害,马铃薯幼苗受损严重,科技人员及时采取农艺措施,仍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加上收购价格较高,菜农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收益。现将鄱阳湖棉区棉花后冬作马铃薯的基本情况和3月份霜冻害发生概况及采取的补救农艺措施作一总结,为今后的冬种马铃薯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1棉花后冬种马铃薯示范情况

1.1技术概况

“棉花+马铃薯”轻简化栽培,即在冬闲的棉田种植马铃薯,通过技术革新,直播棉花收获后免耕播种马铃薯并“秸秆+地膜”覆盖,实现“免耕、免挖”,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力负担,实现农产品提质、农耕地增效、植棉积极性不减的目的,解决了棉花收获后如何选择种植冬季作物的难题。是一种省工节本、培育地力、调温保墒、高产高效的轻型栽培新模式。该技术在播种至发芽出苗期间,实行“稻草+地膜”覆盖的一种保护性栽培措施,出苗后,为了避免春季气温回升造成高温烧苗,进行“破膜放苗”。

2014~2015年,该项技术示范获得了好收成。2014年5月和10月,以喻树迅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分别对湖口县示范的马铃薯和早熟直播棉进行了测产,马铃薯单产为26400 kg/hm2,籽棉单产为4005 kg/hm2。2015年在九江县、都昌县、湖口县、丰城市等县(市)开展了棉花马铃薯连作轻简化栽培技术模式试验示范,示范面积近33.33 hm2,5月上中旬组织了马铃薯现场测产,平均马铃薯产量为28650 kg/hm2,比2014年高产示范点增产7.9%。

1.2 2016年示范基地情况

2016年,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分别在环鄱阳湖区的九江县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彭泽县芙蓉墩镇、德安县林泉乡、湖口县文桥镇、付垅乡、流芳乡、丰城市荣塘镇共安排了7个点进行示范,集中连片示范面积33.33hm2,其中,九江县1 hm2、彭泽县0.67 hm2、德安县1.67 hm2、湖口县20 hm2、丰城市10 hm2,辐射面积1333.33 hm2以上。

1.3采取的技术措施

棉田马铃薯免耕播种“秸秆+地膜”覆盖技术是通过“摆一摆种子、盖一盖稻草、捡一捡产品”(种植过程简称为“摆一摆、盖一盖、捡一捡”)的轻简化栽培模式,达到省工、省力、节本、增收,增加复种指数的目的。

1.3.1选地 基地选在植棉较为集中,棉花栽培水平和产量水平较高,示范带动效果较好的地方。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性好的微酸性沙壤土,同时要求有排灌设施和前茬无茄科作物。

1.3.2整地、施肥 为与棉花生产相对应,畦宽1.2 m(含厢沟0.3 m),种植2行。一般在板地上直播马铃薯,根据当地的土壤情况在播种行间施入硫基复合肥750 kg/hm2以上,以满足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

1.3.3催芽 播种前30~40天进行催芽,先将种薯出窖,严格挑选种薯,去除烂薯。将种薯摊晾在散射光下保持15~20%催出短壮芽后进行播种。无论是整块播种,还是切块播种,都要进行播种前催芽,从而保证全苗,促进早熟,增产增收。

1.3.4适时播种 12月中下旬至次年元月初,根据种薯大小、土地的温度和湿度、土地的质地等多种因素确定播种时期,板地直播摆种,种薯芽朝上,但不必覆土盖薯。

1.3.5密度 根据品种类型、自然条件、播种方式等因素确定,一般以60000~67500株/hm2为宜。

1.3.6覆盖 播种后及时用稻草或湖草或粉碎的棉秆粉进行覆盖,覆盖厚度10~12 cm,做到畦面覆盖均匀、不漏盖;在秸秆经过雨水或浇水后再用地膜整畦覆盖。

1.3.7破膜放苗 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并用土将破膜处封好。

1.3.8病虫防治 3月上中旬或齐苗后及时进行防治,当苗长至10~15 cm时,可结合预防早疫病,每隔7~10天用代森锰锌、百菌清等保护性杀菌剂交替喷施,连防4~5次。喷药时还可结合喷施补钙的叶面肥以增强抗寒力,提高其抗逆性。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后更应及时预防。若已发现病株要及时剔除,同时加以瑞毒霉、乙磷铝、克露等内吸性杀菌剂交替喷施。

1.3.9控制植株徒长 ①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用量;②见花后根据长势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多效唑)。

1.3.10适时收获 根据生长情况、市场需求、产值、天气情况及时收获,收获后要防止阳光长时间照射而变绿。

2鄱阳湖地区2016年春季霜冻天气概况与马铃薯受灾表现

2.1霜凍天气概况

2016年3月上旬末九江市出现寒潮天气,3月8日北方冷空气开始影响鄱阳湖区域,8日至9日,3小时变压持续处于>0的状态,24小时变温持续处于<0状态。冷空气过后,受高压系统控制,天气晴好,除西部山区的修水、武宁外,九江市各台站自3月10日中午~3月12日上午的可照时间均有日照,但3月10日和11日两个夜间,天空晴朗少云,地面辐射冷却作用明显,全市大部分地区出现结霜现象。

2.2马铃薯遭受霜冻危害表现

鄱阳湖棉区这次的霜冻天气,造成马铃薯幼苗冻死率为75%~95%、减产幅度为40%左右的严重损失。从受影响程度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超标准《作物霜冻害等级》,此次灾害等级达到了重霜冻标准。

据文献报道,马铃薯在播种后、出苗前,一般受冷害的影响不大,块茎在气温回暖后会继续萌发,只是出苗期会相应延迟;当气温下降到-0.8℃时幼苗即受寒害,气温在-1.5℃时茎部受冻害,气温下降到-2℃时冻害严重,当气温变暖时,受害部位变成水浸状,随后部分茎叶枯死、变黑,但气温回升后还能从节部发出新的茎叶,继续生长;-3℃时茎叶全部枯死,同样只要种薯薯块未被冻死,气温回升后,块茎会由芽眼处重新萌芽。受冻后的马铃薯植株容易被病菌感染,从而影响产量。霜冻过程后数天,马铃薯地上部分先是变为水渍状,然后腐烂变黑,失去生命活力。表1为2016年5月12日测产结果,由表1可知,此次霜冻害给马铃薯生产造成了重度影响,平均单产比2015年减产36%~41%。

3霜冻后的补救措施

在2014年和2015年冬作马铃薯的试验示范中,由于没有遇到倒春寒天气,因面取得了较好的收成。2016年的试验示范,马铃薯于2月底至3月上旬出苗,并进行了破膜放苗,但由于在3月上旬受北方强冷空气的影响,九江市特别是北部山区气温较低,马铃薯苗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将灾害降到最低程度,通过采取了一些栽培上的补救措施,恢复了马铃薯生长,仍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和收益。因此,冬种马铃薯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有效避冻抗冻,达到稳产高产,确保农民收益。

3.1选用适宜的品种

更换当家品种,放弃种植多年并退化的品种,改用抗冻能力强的优势品种,如生育期稍长的品种选择中薯3号,生育期稍短的品种可以选择兴佳2号和荷兰15。

3.2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中耕,提高马铃薯抗灾能力

一是冻害后要立即疏通田问排水沟渠,确保沟沟相通,使积水尽快排出,降低土壤水分,避免种薯腐烂。二是抢晴中耕,疏松土壤,破除板结,提高地温,提高马铃薯抗灾能力。

3.3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防病控病

3.3.1及时清除枯枝死叶 受冻较轻或苗期受害的地块,灾后清除冻死的地上植株、老叶和死叶。

3.3.2喷洒防病药剂 冻害过后,及时喷洒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百菌清600~800倍液,亦可喷施甲霜灵锰锌或杜邦克露,以防病控病。

3.3.3加强肥水管理 一是冻害过后,及时追施速效有机肥及磷钾复合肥或草木灰、地灰、牛、猪粪或堆肥等热性农家肥,结合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新芽或腋芽萌发。二是气温回升后,追施叶面肥、控施氮肥(施用尿素225 kg/hm2),增施磷钾肥(施用硫酸钾75~150 kg/hm2、磷肥150~225 kg/hm2),促进其植株生长。三是结合培土施腐熟农家肥7500 kg/hm2于根际周围或淋施稀粪水。四是叶面喷施含氨基酸的叶面肥(400~500倍液),或磷酸二氢钾2~4 g/L的溶液。

3.4保护地加强管理

一是因风吹造成缺垄的地块,要及时用土压膜或重新覆膜;二是采取必要措施及时加固棚室,避免更大损失;三是清理棚室排水沟,避免大棚出现积水;四是及时修复已损坏的大棚;五是大棚内地膜覆盖保护、加盖草席、熏烟增温等措施,达到增温防寒防冻的作用;六是拱棚外浮面覆盖草帘、遮阳网等保温设施,天气突然放晴后,保温覆盖物要缓慢揭除,以增强马铃薯适应性;七是及时追肥,在棚内使用速克灵或百菌清烟雾剂,加强病害预防。

3.5适时收获

适时早收、早上市,弥补经济损失。播种较早或因灾早衰死亡、产量已有15000 kg/hm2以上的地块,建议在天晴时及时收获出售。

4产量表现

2016年5月10~11日,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对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实施的“棉花马铃薯连作轻简栽培技术研究”示范项目进行现场测产。专家组在德安县和湖口县示范基地进行了田问实地考察测产,在受春季冻害严重的情况下,马铃薯单产达到16830 kg/hm2;2016年5月中旬,马铃薯收购单价约3.6元/kg,平均收益可达60588元/hm2,生产成本及用工成本17286元/hm2,纯收入达到43302元/hm2

猜你喜欢
补救措施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嫁给马云
给马铃薯“开窗”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想露脸的马铃薯
水工建筑工程泵送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关于如何转化九年级英语学困生之浅见
“火星马铃薯”计划
马铃薯主粮化
乙草胺在玉米田除草产生药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