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在高校招标采购中的应用

2017-04-05 15:28彭松溪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应用

彭松溪

摘要:“互联网+”招标采购作为一种全新业态,是政府深化招标采购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有力抓手,是实现招标采购高效率、更透明的重要举措,但在发展和实践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的难点。本文通过对传统纸质传递、“互联网+”两种不同模式在高校招标采购应用当中存在的问题、难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实现“互联网+”在高校招标采购中的作用、意义和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招标采购;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2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政府资金投入不断加大,教学办公、实验实训的基础设施设备需求越来越多,这使得招标采购部门工作量不断增大,传统的纸质传递模式程序繁琐、周期长、信息分散等问题突出,已不能满足高校建设发展紧迫的时间要求。如何破解难题,改变现状,简化程序、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透明度是摆在了政府和高校招标采购职能部门最紧迫需要解决的课题。在“互联网+”时代下,在高校推行“互联网+”招标采购模式,建立符合招标采购行业模式的电子采购平台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高校快速发展需求,提供更高效率、更透明的“阳光采购”。

一、传统纸质传递在高校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

1.程序繁琐,效率低下。根据国家、省市和高校的相关规定,招标采购主要分为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等方式。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工作一般要通过以下的程序流程:编制计划、组织论证、项目审批、落实经费、采购计划报送和审批、编制审核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发售招标文件、投标、开标与评标、确认招标结果、发布招标结果公告、发放招标结果和中标结果通知、签订合同、组织验收等,完成上述程序和流程,整个招标采购周期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分散采购则程序简化一些,但一般也需要1个月左右。在执行上述招标采购程序流程中,高校内部一般会涉及使用部门(各院、系)、财务部门、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实验实训部门、基建部门、招标采购等多个部门,校外一般会涉及教育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采购主管部门、招标代理机构等多个部门,需要逐级报批,经过多部门多人的签字盖章才能完成,由于采用传统纸质传递报送审批,审批时限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果相关部门办事人员和领导出差、开会等原因,招标采购周期就会更长时间,且项目流程运转到哪个节点、用时时限等信息也无法及时跟踪了解,部门之间不能建立起及时有效、相互支持、相互链接的管理网络,导致招标采购周期长、效率低。随着高校的扩招与发展,高校招标采购项目需求不断增加,对招标采购项目完成时间严格,现行的招标采购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校建设发展的需要。

2.信息分散,不能共享。招标采购项目具有程序流程多、参与部门多、行业专业多等特点,我们受制于传统体制分割和传统纸质介质传送的原因,没有信息平台能够很好的对招标采购全过程信息进行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造成招标采购项目信息长期处于分散、单向、独享甚至是失真的传送状态,达不到信息多向互动、动态跟踪、大数据库共享的要求。

3.形成孤岛,不利监督。在高校招标采购中,按照职能分工,一般会涉及到使用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监管部门、学校领导有上级主管部门等,但采用传统的纸质传递模式,上述部门的职能分工是分开独立的状态,又需要一定的配合对接。但由于招标采购信息传递过程存在信息害裂封闭的状态,各部门间没办法实现全过程多向流通、实时动态跟踪、及时核实印证,导致信息不对称,存在权利寻租、暗箱操作的空间和漏洞。监管部门在面对投诉举报时,开展调查也只依赖于招标采购各方配合,调查取证费时,很难全面直观获取全过程信息。

二、“互联网+”在高校招标采购应用中存在的难点

1.相关人员形成惯性思维。“互联网+”招投采购作为一种全新业态,一些使用部门的教职工、招标采购管理部门在办理招标采购文件审批手续时已经习惯了传统手签+公章的模式,招標采购项目评审时,由于评审专家大多数是年龄较大,几十年形成的纸质阅读习惯较难短时间内改变,从而导致他们很难较快的接受改变,去发现电子平台带来的种种便利,相关人员长期形成的习惯思维使得全面落实“互联网+”缺乏坚实的基础。

2.配套制度规范不完善。现阶段,“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业态和运行模式,从国家层面和各行各业都面临着配套制度规范不完善的问题,在“互联网+”招标采购也存在一样的情况,特别招标采购涉及的是大量的资金和物资问题,由于配套制度规范存在诸多的“缺失”,因此在“互联网+” 招标采购的运用中,产生的问题会更加复杂和严重。

3.各种电子平台对接困难。根据互联网的技术特点,各种电子平台应该都是可以实现多向的、无障碍的互联互通的。但是,现阶段,招标采购电子化的发展虽然迅速,但是各类电子化招标采购平台由于是在不同时间由不同部门组织不同的开发商开发建设,出于种种原因,不同平台之间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另一种方式的信息孤岛,未能最大程度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作用。就教育系统招标采购来讲,按照现行的招标采购管理模式,高校的招标采购工作要受到教育、财政等多部门的管理,各高校招标采购人员要面对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学校等组织开发的各类招标采购平台,各类平台是不能实现互联互通的,一个项目在完成招标采购的过程中,各类信息和材料须在各类平台来回切换和重复录入,还是无法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造成财力、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4.电子文件存档有效性问题。2013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印发的《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了电子文档归档的具体要求,然而电子文档审计合法化的问题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使得现阶段招标采购部门只能采取纸制文档和电子文档同时存档的模式,档案存档投入人力、物力成本不但没有节约,反而是增加了,造成更多的浪费。

5.电子平台信息安全问题。招标采购平台是基于互联网运行的,必然面临着互联网的安全环境问题,特别招标采购的数据和信息涉及到商业、金融、行业技术等机密信息,是病毒和黑客攻击的主要对象,如果保护不力,容易出现信息被盗、数据被篡改或丢失等严重后果,存在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将直接损害招标采购各方的合法权益将受到严重的损害,严重的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互联网+”招标采购的作用与意义

1.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电子招标采购平台后,相关各方的文件资料等信息全过程在电子平台上上传、申报、流通,相关各方负责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可以随时登陆平台进行平台操作、项目审批和备案等工作,可以最大程度提高流转速度和节省审批时间,及大的提高了招标采购工作效率。二是通过电子采购平台可以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将招标采购程序固化进去,优化业务流程。也可以利用采购平台及时推送招标公告、发售招标文件、递交投标文件、组织评标、发布中标结果、签订合同等事项,缩短采购周期。三是可以降低招标采购产生的交易成本,由于招标采购全过程在平台上进行,不再需要对招投标文件进行印制,节约纸质,减少资料传递和保存等资源的消耗,降低招标采购活动成本。

2.信息交互共享,实现全过程透明公开。因为招标采购全过程在电子平台上进行的,所涉及到的招投标程序、材料都在平台上进行流转、公布和备案,招标采购相关各方如果需要了解项目信息和进度时,只需登录电子平台就可以全面了解到了项目的各种信息。行政监督部门对项目的审查、监督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除此之外,电子平台可以从技术上严格限定了操作流程和时间,用户无法人为地去改变,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和规范化。

3.促使主体自律,促进诚信体系建设。实行电子招标采购后,特别是由政府主导的招标采购服务共享平台建成之后,招标采购各方的信息可以实现跨区域的共享流动和查询 ,“一处违规,处处难行”将成为常态,增加招标采购各方违规作弊成本,倒逼招标采购各方加强自律,促进招标采购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四、“互联网+”招标采购的建议

1.建立健全电子招标采购相关制度规范。近年来,随着国家相继出台了《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等法律法规,为我国电子招标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得电子招标的具体操作有法可依。但“互联网+”招标采购是个全新的行业,规章制度建设只是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电子招标的法律效力、操作流程、行为规范、信息安全、信息档案管理、行政监督等方面的配套规章制度,健全机制体制,明确招标各方在电子平台上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明确电子平台数据编码规则、系统接口、技术支撑与保障要求等,明确规范电子招投标市场行为,确保电子招投标能够健康的发展。

2.做好宣传指导。法律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电子采购平台的优势在于应用,好的法律制度和技术,如果没有人去执行应用,也只是一张纸和一推设备。由于相关人员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和电子招标采购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电子采购平台在建设、发展和应用当中部分教职员工和相关人员还存在一定的排斥情况。要让电子采购平台得到更好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和指导力度,分析对比电子采购平台与传统的招标采购模式的优缺点,让他们熟悉了解电子采购平台的优势所在,适应电子招标采购的管理模式,加快高校招标采购模式的转变和改革。

3.保障信息安全。做好电子采购平台信息安全保障,可以从改进技术、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一是在电子采购平台中开发建设当中,我们要采用加装先进的软硬件防火墙、数据加密、CA认证、身份认证、日志记录等措施,提升系统的安全等级;二是要及时对系统进行维护查修,对关键环节和信息情况进行动态的管理和监控,定期查漏和升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平台安全;三是建立专业技术队伍,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更新、应急处置等技术支持,为系统提供不间断的监管,保证招标采购工作顺利进行。

4.加强监督检查。利用电子采购平台,行政监督部门可以建立全过程线上动态监管机制,要求招标采购管理部门将招标流程全部固化在电子采购平台,操作全过程将留有痕迹,永可追朔,可以最大限度压缩人为操作的空间,保证招标采购过程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同时,高校也可以根据教育行业的实际情况,将电子采购平台与教育部门的监督平台进行对接,将招標采购信息及时推送过去,实时监督,监督部门可以对各高校的招标采购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发现问题可以及时预警、纠错整改,确保招标采购过程公正公平、规范透明。

五、某学院招标采购平台案例应用与分析

随着招标采购业务的快速发展,招标采购的电子化管理是主要的发展趋势。目前电子化招标采购平台项目已经在政府采购部门广泛应用。2015年底,广东省全面上线广东省电子化采购平台、广东省教育部门集中采购管理平台等政府采购的线上平台。以广东省某学院为例,2016年,该学院借助上述平台,各项目的计划申报、程序审批、委托代理、发布公告、接受报名、组织开标、发布招标结果通知、合同备案等主要程序都在上述平台完成,并利用系统设定好的流程,合理选择公开招标、竞争性磋商、电商直购、网上竞价等多种采购方式,大大缩短采购时间,顺利完成年度各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经统计,合计完成100项,项目总预算金额约为8000万元,实际总中标金额约为7200万元,通过充分、合理竞争,共节约资金800万元,节资率约为10%。实践证明,电子化招标采购平台有效缩减了的采购周期和采购成本。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互联网+”招标采购模式对比传统纸质传递模式有着高效率、更透明等优势,是破解现行招标采购难题的良方。目前,“互联网+”在我国已上升到体制机制改革层面,电子招标采购的推广势在必行,虽然在发展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难题,但只要我们能够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机制体制,加强环境安全和平台建设,做好推广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招标采购一定会在高校中得到广泛应用,为高校的建设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刚.“互联网+”时代招标采购业的创新与发展研究[J].工程经济,2016,3.

[2]朱建元.“互联网+”时代对招标采购的思考[J].中国招标,2015,40.

[3]莫字瑛,等.浅析电子招投标在高校采购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5,1.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