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和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7-04-06 17:03杨大庆姜利佳周宏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2期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免疫功能腹腔镜手术

杨大庆++姜利佳++周宏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和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行开腹手术的结肠癌、炎症性肠病患者2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炎症性肠病患者32例设为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免疫指标CD3+、CD4+、CD8+及CD4+/CD8+比值。 结果 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113.6±21.6)mL,明显少于对照组;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4.3±1.1)d,住院时间(6.9±1.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患者的免疫指标CD3+、CD4+水平为(35.43±6.02)%、(30.35±10.38)%,分别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显示降低幅度小(P<0.05)。术后腹腔镜组患者的CD4+/CD8+比值较术前显著升高,但没有对照组升高幅度大(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和炎症性肠病除了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及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程度较开腹手术轻,说明腹腔镜手术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结肠癌;炎症性肠病;腹腔镜手术;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35.35;R5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2-0036-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饮食的习惯改变,结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手术切除仍为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法[1-4]。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多等缺点,患者多不愿意接受。近年来随着微创腹腔镜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腹腔镜手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研究发现,无论是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术,手术创伤介导的免疫抑制是导致术后感染、肿瘤细胞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5-7]。因此,研究腹腔镜手术对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和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行开腹手术的结肠癌、炎症性肠病患者2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2岁,平均(62.3±11.7)岁;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炎症性肠病患者32例设为腹腔镜组,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6岁,平均(68.5±12.3)岁。结肠癌患者术后均由病理证实,并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2007年结直肠癌诊疗指南进行TNM分期。本研究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及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腹腔镜组:在脐环上缘处建立CO2气腹,压力15 mmHg,并在两侧上腹分别放置5 mm的Trocar各1个作为手术器械孔,脐下两侧腹部分别放置 10 mm的Trocar各1个为腹腔镜孔,使用内、外侧方法逐层游离结肠,清除相关区域淋巴结并结扎血管,而后将病变部位切除,放置引流后关闭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口开腹根除结肠癌病灶,按常规手术步骤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指标 记录并比较腹腔镜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总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3.2 免疫指标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免疫指标CD3+、CD4+、CD8+及CD4+/CD8+比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項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见表2。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113.6±21.6)mL,明显少于对照组;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4.3±1.1)d,住院时间(6.9±1.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腹腔镜组术后疼痛1例、腹腔内出血1例,对照组术后疼痛4例、腹腔内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3。术前腹腔镜组患者的免疫指标CD3+、CD4+、CD8+及CD4+/CD8+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未见明显差异。术后腹腔镜组的CD8+水平与术前及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也未见明显差异。术后腹腔镜组患者的免疫指标CD3+、CD4+水平为(35.43±6.02)%、(30.35±10.38)%,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显示降低幅度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患者的CD4+/CD8+比值较术前显著升高,但没有对照组升高幅度大,组内及组间结果对比分析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恶性度高、发病率高,多采取手术治疗才能将癌变组织彻底清除。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以其创伤小、术中出血少、风险低、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逐渐取代开腹手术,且术后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良好评价[8-15]。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切除范围与开腹手术基本相同,即肿瘤所在肠管、对应的系膜及所属区域淋巴结,同时研究表明,在淋巴结清扫范围上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可以达到位于肠系膜血管根部及近腹主动脉前区域的第三站淋巴结。本研究对入选的腹腔镜手术患者与开腹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总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明腹腔镜治疗结肠癌具有微创、安全、术中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疼痛轻等优点,同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无论腹腔镜手术还是开腹手术均为创伤性手术,研究发现,手术作为应激源可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而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与患者术后肿瘤的转移、种植、复发、扩散密切相关[16-22]。且研究证实,机体免疫功能与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密切相关。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在杀伤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动态监测患者T细胞亚群是判断肿瘤术后预后的重要参考。以CD3+为主要成熟标志,CD3+可反映机体总细胞免疫状态,其检测结果下降可表现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临床多将其作为预后不良的有效指标加以应用。本研究对腹腔镜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免疫指标CD3+、CD4+、CD8+及CD4+/CD8+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术后腹腔镜组患者的免疫指标CD3+、CD4+水平为(35.43±6.02)%、(30.35±10.38)%,分别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显示降低幅度小(P<0.05)。CD4+/CD8+比值较术前显著升高,但没有对照组升高幅度大(P<0.05),证实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均受到抑制,但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程度较开腹手术轻,提示腹腔镜手术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杜建军等[16]选择108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4例行开腹手术,54例行腹腔镜手术,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组,而腹腔镜组的各项免疫指标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开腹组,证实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微创、恢复快、预后良好的效果,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小,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和炎症性肠病除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及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程度较开腹手术轻,说明腹腔镜手术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伟文,陈星明,刘俊林,等.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50-51.

[2] 范莹,吴硕东,于宏,等.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开腹手术对比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5):384-388.

[3] 钱晶,蒋春雷,钱友庆.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疗效比较[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26(10):1533-1534.

[4] 李焕朗.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4):76-77.

[5] 张舒龙,王荣寅,李锴,等. 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切除术短期疗效的比较[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11):819-822.

[6] 李豫江,李志刚,孙旭凌,等. 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对机体C反应蛋白及细胞免疫影响的比较[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3):1031-1033.

[7] 王吴,陈学博,王爽,等.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扩大根治术对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922-924.

[8] 王春江. 腹腔鏡、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免疫功能的对比[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43-45.

[9] 解文刚,贾健珑,底卫东. 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 35例临床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2(24):56-57.

[10] 李广城. 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远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4):45-46.

[11] 许崇良,申玉芳,安可湘,等.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12):919-921.

[12] 殷红专,闫兆鹏,孙威,等. 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后短期疗效分析[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6):646-648.

[13] 朱毅,陆丽华.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疗效比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3024-3025.

[14] 尹锡洲,郝永钟,丁胜文. 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对比研究[J]. 当代医学,2011,17(21):16-17.

[15] 朱殊,陈环. 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8):653-654.

[16] 杜建军,王园园,郭雄飞,等.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围术期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观察[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5,21(6):413-414.

[17] 袁波,曾昊.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比较[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20(5):332-334.

[18] 蒋磊,孙宏治,王巍,等.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871-873.

[19] 陆世明.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分析[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7-18.

[20] 石峰,徐飞,胡志,等.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疗效的比较[J]. 腹部外科,2013,26(6):435-436.

[21] 向春华.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结肠癌患者血清恶性分子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5):1670-1671.

[22] 何盟国,沈乃营,毕建斌,等. 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和肿瘤转移潜能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2016,45(6):677-678.

(收稿日期:2016-10-16)

猜你喜欢
炎症性肠病免疫功能腹腔镜手术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血清抗体检测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宫外孕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360例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免疫抑制剂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