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多塞:生不逢时,还是死得其所

2017-04-06 18:15云也退
中国新闻周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权利法国人类

云也退

法国一众启蒙人物都没能活着看到法国大革命,唯有孔多塞看到了,

且看得真切

19世紀法国大批评家圣伯夫在说到孔多塞时有几句评价:孔多塞,他是“18世纪人中最古怪的大脑”,他“相信自己握有能使人类和未来种族幸福的钥匙”。19世纪的法国,浪漫主义盛行,情感、个性、民族独特性受到颂扬,18世纪由启蒙哲学家带来的理性主义则遭到清算。孔多塞被称为“最后一个启蒙哲人”,反对教会,忽略宗教信仰,相信理性的力量,主张自由贸易,力促社会平等。可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在圣伯夫看来,却是一个令人无法忍受的平庸的共同体。

启蒙运动本身可以说就是古怪的。它最大的成就是反教权,最大的思想财富是理性,它打出了“自由、平等、博爱”这一超前于当时所有欧洲国家的理念旗帜,却走向了血流成河的法国大革命,连孔多塞本人也被革命所吞噬了。在圣伯夫、德·梅斯特尔等19世纪人眼中,启蒙思想冰冷沉闷,毫无生命活力,启蒙哲学家们主张将社会管理纳入统计学和机械论之下,将个体看作一个个彼此一模一样的原子。孔多塞是数学家出身,追随杜尔哥从政,写过一些专业的公共政策作品,他常常被和激进的唯物主义者霍尔巴赫、英国的功利主义大哲边沁相提并论,重思辨而轻性情,符合人们对启蒙诸公的一般想象。

巴丹德的《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给了孔多塞一个全面的描述。他很羞涩,青年时代屡屡恋爱失败,偶有一次冲动,还整成了一出闹剧;他很受巴黎沙龙女主人的喜欢,在几位夫人之间寻找依靠;他心善,不忍杀生,从年少成名开始就拒绝打猎。但睹其文,他又是一个血气方刚、容易冲动的人,他唯一的著作《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表现出乐观和轻信的双重特征,志大才也不疏,但总有些不太成熟——写书时他已50岁了。

不过,以1770年代法国上下的混乱程度,孔多塞的冲动风格也不是不可理解的。他在那些年里写了不少小册子来支持自由贸易,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更多的政治主张:货币改革、财政改革、公共教育、犹太人权利、妇女权利、十进制度量衡、立宪……在伏尔泰、达朗贝尔、杜尔哥这三位启蒙哲人先后的恩遇下,1743年出生的孔多塞渐成启蒙运动最后的代表人物。他特别在意废除特权,渴望创建一种人人平等的社会制度,让每个人都能以同情的态度对待操不同职业的人;他特别强调公共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公共教育,让每个人从小就熟悉自己的宪法权利,被“启蒙”了的人和个人权利融为一体,不再对政府的任何“恩赐”跪地叩首。

他是分裂的统一。他在一篇文章里说,“我总是几乎同等地热爱数学和哲学”,数学家痴迷数字和线条,哲学家却关怀着人类变化多端的生活世界。他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里宣称“理论的真理有必要在实践中改进”,不仅要做“经世致用”的学问,还得去实践。他的思想不仅多变,而且极具矛盾色彩。在受到亚当·斯密和大卫·休谟的影响后,他也擅长可能性思维,即承认,我们努力去理解一个事物,但最后并不知道自己是否理解正确。

圣伯夫认为孔多塞想把社会彻底理性化,把人变得机械而同质,但刚好相反,孔多塞和亚当·斯密一样,承认人的差异:一个人追求的可能恰是另一个人鄙视和厌弃的,每个人也都可能会抛弃过去的想法,与过去的自己告别。人类行为充满了不确定性,对一个社会而言,确保贸易自由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可能性。

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达朗贝尔、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布丰、杜尔哥……法国一众启蒙人物都没能活着看到法国大革命,唯有孔多塞看到了,且看得真切。1794年,他在罗伯斯庇尔暴政中被逮捕,死于狱中。究竟是否服毒而死,真相难测,但属于暴政的牺牲品是毫无疑问的。因此后人说他生不逢时,要赶上一个更好的年代,安心做个学府里的数学家多好。

但在孔多塞心里,他恰恰是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国家需要他。始终有一种浪漫的志向在他心里激荡:哲学思考的深广,辅以数学思考的精确,可以让他在思想世界之外,有效地匡世济民。

猜你喜欢
权利法国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莫奈《睡莲》[法国]
人类第一杀手
股东权利知多少(二)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谁变成了人类?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权利套装
法国浪漫之旅(二)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