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认同机制的理论构建与管理启示

2017-04-07 20:35刘国皇
大学教育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高校教师理论

刘国皇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根基,也是文化传承的主干通衢。古今中外,各国都把教育的发展列为民族发展之本。中国的教育更是源远流长,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两千年前的孔子周游列国传播治学道理和教育理论,门下弟子三千,成名者72位。孔子也因为教育理念和成就而被后人尊位“至圣先师”,得到全世界人们的学习借鉴和膜拜!如今进入了21世纪,科学技术和经济蓬勃发展,教育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新月异,也对教育内容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经济文化之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需要时刻把握时代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向。中国的高等教育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且出现了制度上和方向性的变革。在2000年之前,高等教育基本上由国家调控,学生的工作也由国家安排,端的是国家的“铁饭碗”;2000年之后,高等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子们被推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和发展。此举虽然解除了人才的定位桎梏,却也增加了青年人的就业压力。而且,高校也纷纷扩招,最大可能地招揽人才,高校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大部分年轻人都有机会享受高等教育。这也给高等教育的教育机制增添了压力,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教师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以及社会认同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高校教师的研究也出现了很多层面的认识和见解。通常的高校教师研究一般从教师技能、知识、素养等各方面入手,而张宁俊等却从教师职业认同和自主认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编著为《教师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理论和实证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关于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业界研究得并不深入,实证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张宁俊等三位老师的研究便更显得弥足珍贵。该著对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和成果,形成了自己理论体系和理论机制,并阐释了研究成果对高校教师管理的启示与指导意义。这也是本著的突出特征,即选择新的研究角度研究高校教师,论证和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并用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

首先,关于理论研究和理论体系构建。这是本著的重点优势表现。作者用了很大部分内容来阐释理论研究和构建的过程。前文说过,高校的职业认同和组织方面研究涉及较少,所能参考的理论基础也比较少,因此其理论体系的构建难度较大。作者是在精心研究、多方论证基础上来阐释的。论证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对于这样一个比较生僻的领域,上来就直奔主题,会增加理解的难度,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的内容先论述了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的相关理论,社会认同和社会交换方面的理论,因为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都是在社会认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后再阐释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最后提出了关于高校的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这样循序渐进,读者的思路便一步步跟着作者的叙述进入了研究的主体,也更加容易理解所阐述的内容。其二,在形成高校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理论体系时,作者采用事实论断和假设相结合的方式来阐释。我们知道很多科学理论都是先提出合理假设,然后进行论证,以事实验证其理论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作者先把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的主体认识、职业性质、环境因素及关系模型等各方面的事实展示,来推论自己研究假设的合理性,从而层层论述,完整地构建了作者关于高校教师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的理论体系。这种阐释模式是读者由原来的迷茫和存疑状态,逐渐地拨开云雾,柳暗花明,方便读者的理解,增加了学术专著的可读性。其三,用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实证来最后检验自己理论体系的正确性和科学合理性。作者从全国各地高校搜集调研相关研究目标,进行纵横统计整理,并通过大量数学计算得出了精确的数字结论作为论据,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对比,得出合理的结论,从来论证自己的研究理论。这是非常庞大、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可以看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业界尊重和学习。

其次,关于结论和启示。通过严格地理论论证和分析,读者不但了解关于高校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相关理论,也更加明白了高校教育的重要性。理论研究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职业和组织理论,高校教师更加明确自己担负的责任和义务,把握时代的潮流,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的素养,以适应新时期社会人才需求。同时,教师也应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加强职业素养的基础上,参与到时代的发展大潮中,全方位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二,通过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的论证,也使人们对教师的职业有了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可以说是质的认识,从而更加明白教师在高等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是在社会认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本著的阐释,也增加教师的社会认同,使教师身上多了一种时代气息,不再是仅在课堂、办公室和实验室徘徊的教书匠和知识分子形象,他们身上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和时代责任。这种特质也使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明白应该如何培养出时代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其三,通过两方面的阐释,也给社会和学校组织机构提出了要求,应加强教师职业管理和组织关怀,推进各项激励机制,使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社会责任。

总之,在新世纪,高等教育的责任更加重大,高校教师肩负起重任是其关键因素。不管是社会、高校组织机构,还是教师本人,都要清楚各自所承擔的时代责任,共同培养优秀的大学生,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无限蓬勃的发展态势。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高校教师理论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与构建探讨
《文心雕龙》“通变”论主旨研究综述
初探管理会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