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多元化形态和公共场所记忆空间的构建

2017-04-07 01:21
山西建筑 2017年9期
关键词:场所景观记忆

陈 静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规划·建筑·

城市多元化形态和公共场所记忆空间的构建

陈 静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介绍了城市多元化形态特点,论述了公共场所记忆空间与设计思维融合的形式,并从地域文化、文化交叉、文化传承、人类生活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多元化形态与记忆空间的关系,从而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

城市多元化形态,公共场所,记忆空间,地域文化

1 城市多元化形态及其思考

“如果人类不具备记忆的功能,那么时间马上变成一种毫无意义的东西,叙事也会因印象空白变得不再可能”。龙迪勇提出的观点印证了记忆对于叙事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如今,城市化快速推进导致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都市景色千篇一律,设计师都是考虑到表面功夫——表面文脉主义,大部分都是采用蒙太奇拼贴的方式,哪里好,就把哪里剪切下来照搬至需要填补的地方,所以现代都市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也正在日益变得面目全非,逐渐使城市具有其他城市所没有的独特气质,使旅行者不愿停下来感受地域特色。公共空间场所的现代化不应该以彻底的推倒重建为代价,这样做会使得场所的记忆显现出断层的局面。在这个阶段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要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融合放到至高的位置,充分的研究人的行为习惯、活动规律以及生活需求,从而进一步的探讨空间中的人与周围环境互动关系。

2 公共场所记忆空间与设计思维融合的形式

记忆是人类心理活动一项重要的状态,《辞海》中对“记忆”的解释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场所记忆就是发生在场所的物质实体环境与主体在场所内的活动和事件。在王澍看来:“那些来自文史、画史和建筑史的典故知识是不能够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有时候气氛的营造,可能更来自于纯粹个人与集体的回忆、经验”。哈布瓦赫说过:“若不想象这个场所便很难描述所发生的事件”,记忆是立足于现实生活对过去生活的重新组合,我们的回忆必然立足于某一场所。由此可知公共场所记忆空间的营造与时间、场所、事件密不可分。

“创造一个标志,一段记忆、一个场所”,这是玛莎·施沃兹的设计理念。她所有的项目设计都体现了一个特点,可识别性的非常强,能够迅速的吸引这个城市的居民,让他们都能够在景观空间中休息,从而在内心深处留下回忆。譬如她所设计的明尼亚波利斯联邦办公楼广场、里约购物中心、加州科莫斯城堡景观、迈阿密国际机场的隔音墙等等其他设计都有共通的特点。灵活的运用空间设计手法,整个设计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设计思路紧密联系当地的历史、地理、文化,选择性的抽取当地极具特色的色彩、符号,保留当地过去时间段内所留下来的叙事性媒介,让承载历史信息的物质叙事性媒介完美的融入在场所设计当中去,让过去的事物和现在的事物加在一起同时被体验,使得看似简简单单的景观显露出神奇的、原生的自然气质,充满着人们想要一探究竟的叙事冲动,同时构成了一道具有亲和力的风景线。与玛莎·施沃兹有些不同想法的设计师俞孔坚,他的作品具有现代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更富有生态和人文的精神。他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白话景观,“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以及“反规划”理论。俞孔坚先生有浓浓的大地情结,他所用的配景植物主要有“野草”,朴素自然,却又那么的卓越超前。他所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原中山市粤中造船厂的旧址),表现出了一种更为聪明的城市化进程方式,巧妙的处理自然景观与市民活动的关系,立志于创造一种现代人的景观体验方式的公共空间。在保留原有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铸铁铺地、筑建琥珀水塔,骨骼水塔,还有钢架船坞、绿房子,保留残留的铁轨;在保护和利用历史遗迹和完全尊重原有生态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反映当代生活和审美情趣的新的设计。身处俞孔坚先生设计的景观场所之中就像在读一本抒情散文书籍,容易吸引人们来体验,参与互动。

在回忆过去的美丽瞬间的时候,其实意识中所浮现的画面经常是棋糊的,记忆的唤起与行为体验似乎也需要一个“着力点”,它引导我们进入空间体验和影像记忆的具体情节和事件。而这个“着力点”则是过去至现在依然存在或相似之物,旧建筑是记忆的基石,要把它作为首要的保护对象。构建记忆空间其实就是保存和凝固时间,激活记忆促进新的体验,改变现在至以后的行为体验。无论是玛莎·施沃兹,还是俞孔坚,他们都在为保存时间寻找记忆符号,在历史与现代之间,在人和生物之间,在城市和自然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界面,这个界面便会展示为设计的“景观”。

3 探讨城市多元化形态与记忆空间的关系

3.1 地域文化与记忆空间

特定的地理区域和空间范围所代表的独具特色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与留存形成为别具一格的稳定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形态就是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定的地域场所有特定的特殊情感,每一地域都被场所生活的主体通过与环境的反复作用和复杂联系后,赋予了一定的情感,在古文书籍或者传统文化里也能找到不同时代、不同场所的记忆痕迹,类似于“见景生情”“睹物思人”等词汇,触“景”指的是接触特定场所,生“情”则是指被触发到的记忆。中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的中国文化空间。从这个视野出发,以地理区位相区分的地域文化与人互动形成了特殊的场所记忆空间,从而中国大江南北各地都营造出了独具个性的城市记忆空间。

当设计师拿到一个民族文化浓厚的地域基地时,除了要整体提高人们视觉上的空间体验,还得有情感上的交流,空间场所记忆的再生不仅可以给主体提供时间上的纵向体验,也可以提供空间变化感官上的横向体验。做“小”建筑的大师李晓东,他对于“地域主义”有自己的见地,篱苑书屋、玉湖完小、桥上书屋都被授予了国际大奖,善于用当代的眼光看待传统问题。他的每个项目都是依据当地的环境、资源、条件和人们对于新建筑空间的期待来进行创作,同时鉴于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反思混合时代的眼光和表达方法,尽最大的可能用简化方式在当地进行表达,突出表现其文化精华以自然而简练的表达方式表现,设计上也有意识地将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和文化元素符号最大程度地运用到了设计中,这样就保留了当地场所的独特记忆特征。因为他说过:“有时候,一个建筑其实就是一个激活点。”因为风景中有了人文的一笔轻轻勾勒,对特定的地域生活方式激活,于是不仅风景被激活了,同时人们对于本民族的特定记忆也被激活了。

3.2 大背景下东西文化的交互与记忆空间

两种不同文化的交叉,预示着两种不同的叙事主线交叉,交叉节点迸发出与众不同的情感记忆,就像画圆圈似的,可以分开独立,又可交叉并存。西方园林倡导的是“场所精神”,追求物质形式、人工、几何布局;而中国园林则体现的是“中国式意境”,追求天人合一、虚无缥缈、跌宕起伏。而法国小特里阿农花园受到东方园林文化影响,在改建与扩建后的花园充满着中国园林式的意境,譬如它的景观一隅,从我的视角看过去,最前面是平静的湖面、然后是一条粗糙的曲径、中间看过去有一个类似于中国凉亭的构造物,顺势向左边看过去,一个微型假山,还有叠水流出,在后面则是茂密的树林,“宛如天工开物”,追求天然野趣,有中国山水画般的意韵,与从前追求人工修饰、几何形状的景观体验不一样,让人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感体验。自20世纪始,中国有大量的私家园林模仿和吸收西方园林的要素,开始使用新材料,如水泥和贴纸构件等等,平面上也出现了几何布局,上海的外滩公园和凡尔登公园以及江山公园、河南鸡公山的颐楼、无锡锡山南坡的水阶梯、天津的英国公园还有中山公园,它们都是向西方学习园林建造的产物,但是它们的风格都不是很纯正,都是与中国风格相混杂的或者外来风格相混合,蜿蜒的抒情叙事方式与一览无余的抒情叙事方式相对比,东西方文化影响下的城市记忆空间别有一番风味,不同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形成别具一格的趣味体验。无论是东方的“意境”,还是西方的“物”“场”,它们都是讲人与境的互动关系,两者综合放在一起诉说故事毫无违和感,都是将时间、空间、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发生着化学反应,创造美好回忆。

3.3 文化的传承与记忆空间

创新与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要深刻把握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文化内涵才能传承历史文化、保留场所记忆空间。正确的把握历史和传统与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并相结合,而不是相决裂,现代感的空间集合体应该是长期沉淀下来的悠久历史感的传承与延续,在文化的传承中去寻找本土文化,创造出属于本土地区文化内涵的现代公共空间集合体,在城市原有的传统建筑、文化基础风貌中来发展公共空间景观的多样化形式,让不同时代的文化集合体交织重叠、时空错置,促进现代人的场所认同感,生成一种新的记忆媒介完成记忆体验。

当代的许多设计师都在这方面做着不同程度的努力,例如王澍他所设计的宁波博物馆,大部分的建筑材料都是旧城改造的废弃物,譬如“瓦爿墙”就是用回收回来的旧砖瓦做成的。而他的另外一个作品《瓦园》,也是用来自旧房拆毁的青瓦创作的,这都是一种推陈出新的手法。当岁月的侵蚀和历史沉淀旧砖瓦活脱脱的转变为另外一种承载记忆的建筑的时候,许多和这些旧砖瓦一起成长的人们会拾起回忆,感受记忆。而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是具有历史内涵的现代建筑,深刻地把握城市的历史内涵,在现代景观的新材料、新风格中设法保持城市历史景观的传统特色和文化基调,通过一种有趣的场景营造,让立体的景观转化成为影像化叙事、平面化叙事的表达方式。在苏州博物馆内有此趣味之现象,在特定的室内场所让室外景观小品一隅以平面化或者影像式的方式呈现,看似一幅唯美的画或者一部魅力纪录片。例如在一处较暗的室内空间,自己在室内来回走动并且通过窗户朝外面看,室外空间的景观会有影像式画面的出现,以此通过一种影像式的空间场景来叙说着江南水乡意象的故事。

3.4 文化和人类生活交互与记忆空间

场所及物体本身是不具备记忆功能的,正因为有人的存在,所以场所记忆的特征被挖掘出来,同时人作为行为活动的主体和动因,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与人的行为活动规律是我们的必修课,之后才能有意识的在空间设计中运用开来,从而激发人们对空间场所的认同感以及当时的行为活动,促使新的记忆生成。城市空间中创造动静结合的集体互动场景,使外来人感知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使城市空间情节化,创造特色化的场景和让人记忆的特色,拥有多元化记忆元素才能获取人们真正的共鸣。通过旅游开发完美的将人们生产生活和休闲娱乐、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结合在一起,发展成为一个朋友圈,例如佛山市老城区岭南天地的城区改造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营造出了以保护历史文化建筑为重点,介绍民俗文化、开展特色民族活动为辅,吸引旅游人员前来感受历史文化,从而形成城市记忆气氛浓厚的历史空间状态,一方面满足了居民生活要求,另一方面满足了旅游人员的好奇心,总体来说得到了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的高度认同。现在已经成为现代人了解佛山城市历史、记忆怀旧的重要场所,从这个角度出发,历史街区的空间恢复重现和引入了商业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使人们在感受文化环境的同时参与互动,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已经成为生成城市记忆的重要一环。

4 城市多元化形态与公共场所记忆空间的展望

人们对于空间的感受是集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感受无限重复叠加构成了人们对空间综合的体验,城市多元化形态与公共场所记忆空间契合点的结合,使得对时间的凝固和时间保存有了保证。但是,有好的也有不足的,因此,今后的城市空间设计要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探索理想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的可能性,是鉴于人们本质需求的行为情感体验,空间设计应该要围绕一种空间行为预测来进行。行为主体进入一个场地,行为体验除了顺叙的空间序列体验以外,还有可能出现意外转换、倒叙、插叙等,使得空间叙事有了更加丰富的行为体验,增加了场地的空间体验的感染力。城市公共空间叙事性的建构增强了市民参与度,使市民作为读者来解读和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场所记忆与场所认同,加强人与城市环境的互动关系。作为设计师,作为城市的使用者,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住“一切记忆途径”,关注记忆媒介,将个人记忆与社会记忆联系起来共同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找到一种合理的方法去发现和塑造故事,更关注人文主义的空间价值,让城市有记忆、有趣味、有感染力。

[1] 龙迪勇.寻找失去的时间——试论叙事的本质[J].江西社会科学文学研究,2000(8):36.

[2] 徐建勤.湘潭窑湾历史街区新建建筑场所记忆设计手法研究[J].知网文摘,2015(9):27.

[3] 沈克宁.时间·记忆·空间[J].时代建筑,2008(7):77-79.

[4] 陈 强.“城市记忆”的形态空间设计城市设计研究[J].知网文摘,2012(6):27.

[5] 李沁茹.城市公共空间记忆生成的叙事性建构[J].知网文摘,2009(8):77-78.

[6] 张晓燕.触“景”生“情”论环境设计中场所记忆的连续性[J].美术向导,2013(22):89-92.

[7] 邵 鹏.媒介作为人类记忆的研究[J].知网文摘,2014(2):11-13.

[8] 文 彤,张 茜.城市空间重塑与城市记忆感知——以佛山岭南天地为例[J].城市问题,2016(81):31.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diversity and memory space of public places

Chen Jing

(AcademyofFineArts,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00,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urban d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discussed the form of public places memory space and design thinking fusion, and from the regional culture, cross culture, cultural heritage, human life and other aspects,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 diversity and memory space, thus enhanced the quality of public space.

urban diversity, public place, memory space, regional culture

1009-6825(2017)09-0001-03

2017-01-19

陈 静(1994- ),女,在读硕士

TU-024

A

猜你喜欢
场所景观记忆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远离不良场所
恋爱场所的变化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