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技术在齐河县农田灌溉中的应用

2017-04-07 18:55张加旺郭秋峰
山东水利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水费水价项目区

张加旺 ,孙 悦 ,郭秋峰

2015年9月,按照“粮食种植区、地下水灌溉、农户分散经营”等条件,水利部选择齐河县开展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和管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区覆盖7个行政村,548户2 940人,耕地面积352.8 hm2,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灌溉方式以引黄补源、井灌为主。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群众高效节水灌溉需求迫切。项目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建设喷灌节水设施,明晰工程产权,对灌溉用水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保证农民、社会资本、政府三方共赢。

1 主要做法

1.1 积极吸引社会资本

试点实施过程中,政府主要负责水源工程建设,社会资本主要负责田间工程建设、运行和管理。政府与社会资本风险共担,并保障社会资本最低收益。工程投资1 012.4万元,其中,水源工程637.4万元全部由省财政筹集,田间节水灌溉设施投资375万元,由省财政与社会资本按照4∶6分担,省财政投入15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225万元。

1.2 合作社运营管理

构建 “企业+农民用水协会”的合作社新模式。社会资本方和农民用水协会依法成立农业灌溉专业合作社,按出资比例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共同经营管理、分享红利。合作社作为工程运行管理主体,为用水户提供及时可靠的农业节水灌溉服务,并负责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来源主要是灌溉水费及以水利服务为依托的综合经营收入等。通过构建合作社并赋予其市场主体的权利,增强了协会成员参与改革的活力和动力,调度社会资本积极性,有效解决了建设成本高、灌溉组织难、水费收取难、维修养护难的问题,充分实现企业和协会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1.3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一是推进水权改革。县政府出台《水权分配管理办法》,按照 《齐河县水权控制指标分配方案》将县域水资源量自上而下逐层分解,再根据项目区20年灌溉平均用水量,确定项目区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为每亩205 m3,向548户每户发放一个水权证。二是推进水价改革。出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办法》,综合考虑项目区农业用水终端水价成本、用水户承受能力及支付意愿等因素,确定了项目区当年水价为0.88元/m3,水价每5年上浮10%。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设立节水奖励和灌溉补贴资金,按年度对用水户定额内节约水量给予奖励,根据节水量占定额水量的比例,给予0.2~0.5元/m3的奖励;在风调雨顺不需灌溉或特大干旱年无法灌溉等情况,导致工程运行维护收不抵支时,县财政对合作社进行补贴,保证合作社正常运行,在社会资本方连续2年资本收益率之和低于8%时,县政府补足缺口;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以年为单位,根据对用水户超定额用水量实行累进加价,根据超定额比例,按照110%~200%的执行水价进行收费。

2 取得的成效

1)“三省”:一是省水。项目实施前大水漫灌,每亩次灌溉用水60 m3实以上,正常年份灌溉4次;实行专业化、现代化统一喷灌后,每亩次灌溉用水25~30 m3水,正常年份灌溉6次,每亩年节水64 m3,项目区年节水33.7万m3。二是省力。项目实施前用 “机井+小白龙+燃油或电力设备”灌溉,费工费力;实行统一喷灌后,每亩每年可省工2个,项目区年省工1.2万个,省工效益超过100万元。三是省钱。社会资本投资225万元,占田间设施投资的60%。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扩大了项目建设规模,改变了农田水利建设依赖政府的传统模式,开创了新的投资渠道。正常年份合作社灌溉6次,每亩收水费约150元,企业年均收益率8.2%,发展前景看好。

2)“三促”:一是促进了水利改革。齐河县探索开展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项目运营奠定了基础,更为全省深化水利改革积累了经验。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根据农业测产情况,项目区与周边地块以及附近村庄地块相比,项目区内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高40.0 kg、60.0 kg,粮食产量增加和转移劳动力收入使农民群众得到实惠。三是促进了生态改善。通过水资源合理利用,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大水漫灌的观念逐步转变,不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 存在的问题

3.1 项目运营效益尚未显现

2016年合作社共收取水费26.46万元,支出运行费用24.6万元,加上当年社会资本应收回设备折旧费28.56万元,缺口26.7万元。原因主要有:一是试通水正值小麦返青,边调试边通水,造成部分浪费。综合考虑运营初期和群众接受度,暂时未收费。二是整年度总体风调雨顺,灌溉次数未达到设计次数。

3.2 区域范围局限较大

从试点来看,粮食作物区引入社会资本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应优先选择在水资源紧缺、用水成本高、土地集约化经营,以及群众易于接受的地区开展,并以农业灌溉专业合作社为管理载体进行推广。目前在普通粮食作物区大面积推广试点的条件还不够成熟。

3.3 配套改革有待推进

试点项目区开展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但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政策尚未落实。受传统灌溉思想影响,群众用水需求矛盾突出,项目实施后,施行合作社管理,成立专门的灌溉服务队,但是服务水平与满足群众需求仍有一定差距。水费收缴制度、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和合理退出的政策办法均有待进一步完善。

3.4 风险防范有待加强

如果出现连续风调雨顺或特大干旱,灌溉用水大幅减少,水费收入大幅减少,政府补贴支出压力将加大,需要进一步完善资金筹措、农业保险等防范措施,及早化解风险。

4 建议

建议以齐河试点为契机,不断完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建设管理的政策措施,多渠道加大水利投入。

1)完善试点政策措施。指导试点地区适当调整完善政策措施,研究资金风险防范制度。规范合作社管理,加大宣传和服务力度,使群众逐步了解和接受统一灌溉模式,提高灌溉保障水平。

2)分类推进改革试点。为进一步做好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和管理为做好农田水利引入社会资本工作,突出“节水优先、两手发力”,积累探索更多的经验,不断增加试点数量,进一步增加不同模式的试点,加强跟踪评估,不断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3)深化涉水配套改革。通过深化农业水价改革,有效配置水资源,保证水费收入,保障社会资本的合理收益。深化水权制度改革,促进工农业水权转换,促进节水农业发展。

猜你喜欢
水费水价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西营河灌区2020年地表水水费测算探讨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影子价格模型在水价分析推算中的应用
没付水费
宿迁市宿豫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路径分析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昭平台灌区实行农业水费包干的探索
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格局粒度效应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