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善鬼”形象分析

2017-04-10 08:13魏明娟
文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聊斋志异形象

内容摘要:据统计《聊斋志异》中谈鬼者170多篇,谈狐者82篇,约占全书总篇幅的一半。对于其中的“鬼故事”,我是比较感兴趣的,阅读之余,不禁让我心生感慨:人有好坏,鬼分善恶,若是善鬼,强于人乎!本文简要分析《聊斋志异》中的善鬼形象。

关键词:《聊斋志异》 善鬼 形象

《聊斋志异》又名《鬼狐传》,有大量的文章写到了鬼怪和狐的故事,据统计谈鬼者170多篇,谈狐者82篇,约占全书总篇幅的一半。对于其中的“鬼故事”,我是比较感兴趣的,阅读之余,不禁让我心生感慨:人有好坏,鬼分善恶,若是善鬼,强于人乎!

《王六郎》(卷一·十二)讲述了一个爱喝酒的许姓捕鱼人,去捕鱼的时候都会向水中敬酒,祝云,“河中溺鬼得饮”,每次都能捕到满筐的鱼,比别人多出许多。一天晚上,一少年与他喝酒,相谈甚欢,两人经常见面,成为挚友,半年之后,少年来向捕鱼人辞行,并且言明自己的身份,原来他是这水中的鬼魂。因为相处久了,捕鱼人没有被吓到,祝贺他可以转世为人。第二天,六郎又来了,原来要代替他的那个女子是位母亲,“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上天感其仁义,让他做了招远县邬镇①的土地。

鬼与人何异?只不过是存在阴阳界限罢了,只要心存善念,那鬼和人可以相處得很好;可人若怀有害人之心,那连鬼也比不上了。善恶皆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多做好事,终得善果。

《鬼哭》(卷一·二十八),谢迁之变②时,贼人占据了学使王七襄的房子,官兵入城平定了贼患,剿灭了盗贼,王学使派人处理掉家中的尸体。自此之后,宅子里总是出现鬼哭的声音,直到请道士作道场超度他们,鬼声才消失。他们枉死成鬼之后,只是啼哭以示冤屈,并未害人,超度他们之后,他们也安然离去,不再逗留人间,这样看来,鬼也有可怜之处。

《聂小倩》(卷二·七),主人公聂小倩美貌动人,只活到十八岁,死后葬在金华城北的荒凉古寺旁,被妖物胁迫,不得已帮着妖物害人。遇到了住在寺中的宁采臣,小倩诱之,采臣不为所动,因此敬佩采臣是正人君子。小倩帮助他成功击退了妖物。宁采臣也不负小倩所托,帮她迁坟重葬。小倩感其仁义,愿随采臣回家侍奉其家人。采臣便收留了她,小倩勤劳善良,尽心照顾采臣的母亲和久病的妻子,采臣只把她当妹妹,两人恪守礼节,日子久了,宁母越

来越喜欢小倩,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对待她,竟忘了她是鬼。宁妻病死,宁母想撮合他们两个,只是担心子嗣问题,小倩打消了他们的疑虑,嫁给了采臣。几年后,宁采臣考取了功名,生一子,采臣纳妾后,小倩与妾又各得一子,这三个孩子也都做了官。鬼又如何?她身世可怜,死后也不得安葬解脱,被宁采臣所救,她知恩图报,恪守礼节,与人何异?比世间那不仁不义自私自利的人不知要好几千几万倍,她的结局也很圆满,嫁给采臣,生了孩子,可谓善有善报。

《水莽草》(卷二·十四),水莽是一种毒草,误食而死的人不能轮回转世,除非毒死一个人来代替自己。祝生去朋友家,路经茶棚,一妇人和一“指环臂钏”的美貌女子接待了他,祝生喝了茶,并且拿了女子一枚指环,要了一撮茶叶。去了朋友家,难受异常,把事情告知了朋友,见指环和茶叶,更加确定,原来那女子是误食水莽而死的寇三娘。要是能得到她穿过的裤子,煮了之后喝下便能解毒。寇三娘的父母心疼女儿,想让其早点转世,不愿意救祝生。祝生含恨而死,妻子改嫁,家里只有老母亲和刚一岁的儿子。祝生死后,得知三娘托生之处,强行把她捉来。三娘乖巧孝顺,和祝生一起孝顺母亲,教养孩子,一家人过得很好。三娘父母知道了,就和祝生结成翁婿,帮他盖房子,照顾家里。

祝生恨水莽鬼祸害无辜,总是到处驱赶,救了很多人的性命。集十余年,母亲死了,祝生和三娘也为儿子娶了媳妇。因为祝生的仁义心肠,有功人世,天帝册封他为四渎牧龙君,与三娘同往。自己深受其害,就不要让别人再遭受这样的不幸了吧。没人愿意如此,世人大抵是私心较重,想着不幸为什么要在自己身上终结,于是水莽鬼越来越多,鬼害人,可以转世;被害之人变成鬼,再去害人,冤冤相报,环环相连,无休无止。祝生不愿意这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恩怨分明,被三娘所害,他便只找三娘一个,两人结成鬼夫妻,日子过得倒也顺遂;他不去找替代的人,只是侍奉母亲,照顾儿子,尽自己的责任,即使做鬼也做得坦坦荡荡。他的孝顺侠义感动上天,终得好报。鬼虽与人有异,但只要鬼心存善心,不害人不做坏事,那不也值得尊敬吗?对于人来说,只要自己行的正,鬼进不了身伤害不了你,它也不会来加害于你。

蒲松龄先生在这部作品中,看似是写鬼写狐,实际上是以志异的形式记述人情世态、阐述事理人心。谈论鬼怪不等于相信鬼怪,写他们也不是宣传迷信思想,只是就《聊斋志异》这部文学作品来讲,从中感悟出的一些道理。

注 释

①招远县:今属山东省。

②谢迁:高苑(今高青)人。顺治三年(1646年)十月,谢迁率千余人在高苑举起了反清义旗(这个时候,蒲松龄6岁)。同月攻克高苑、新城(今桓台),不久又攻破长山县城(今邹平长山镇)。1647年7月15日,攻占了坚固难破的淄川石城。在淄川,谢迁农民军建立国号,设置政府机构。顾炎武得知谢迁起义消息后还作《淄川行》来颂扬他们。在此期间,农民军处死了革职兵部尚书孙之獬。

(作者介绍:魏明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聊斋志异形象
聊斋志异小翠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开创硬汉派侦探小说先河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成语连线
由对立走向友善
半部《聊斋志异》手稿去哪儿了
《聊斋志异》原典出版目录索引(1991-2007)(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