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体悟式学习策略研究

2017-04-10 08:32王增鹏
文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阅读教学

王增鹏

内容摘要:在体悟式学习中,“体悟”是学生的体悟,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各项条件自主学习,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有所得。所以,学生必须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另外,教学活动要井然有序,就必须有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那么怎样才能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效率呢?本文谈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 体悟式 学习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从“课标”中可以看出,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注重这样几点: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因为,体悟式学习中,“体悟”是学生的体悟,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各项条件自主学习,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有所得。所以,学生必须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另外,教学活动要井然有序,就必须有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而文本作为连接起师生及作者的桥梁也是相当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在教学方式上苦下工夫,让课堂重新焕发活力。

一.归还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是学生的个体阅读,体悟也是学生个体的体悟。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膨胀的主体意识和超越了边界的主体作用压抑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另外,教学中要么大包大揽,用大量的讲解,训练等教师的活动占据或取代学生的活动,把学生从教学中分离出来,只剩下教师的“与知共舞”;要么加上许多条条框框来限制,规范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学的标准化、模式化盛行,而个人的独特性、创造性消失了。

学生主体性体验的缺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萎缩,这是一种“去我化”的教学活动。只有“他(她)的”而失去“我的”体验的教学,无疑失去了课堂的生命关照,学生得到的并不全是他们自己体悟到的。“我们听得到音,却得不到印象;我们听得到声响,却看不见行动。”“因为他们缺乏对内在生命的直觉,他们缺乏内容。”[1]剥夺了学生对知识的主体性体验,必然使他们养成被动而不是主动的,依赖而不是独立的,接受而不是创造的体验,失去自己的话语权;本应丰富的“全人”,不知不觉成了机械的、冷漠的人。造成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异化。

而体悟式学习是指向学生的,则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要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体悟就要做到:第一,要求教师及时转换角色意识。要给自己正确定位,唤醒并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承认、正视、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权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发展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第二,要求建立“我—文本—你”型的多重对话关系。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对话观念,学生才能勇敢地、自由地、尽情地去感受、去体验。第三,教师要诱导启发学生不盲从书本和权威,敢于体验,敢于创新。

二.摆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2]一般来说,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不能取代学生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十分重要。在一个刻板呆滞的课堂中,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对话是难以实现的。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当然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而“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3]

因此,教学的本质,就如海德格尔所说的一样“让学”[4],即教师“让”学生自己去学。体悟式学习则更应让老师放手,进行组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学。这里,“让学”有两层含义;一是“让爱”,即让学生爱上语文。二是“让知”,即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门径,知道该怎么去学,即所谓的“授之以渔”。“让学”首先是主动、自觉的行为,是师生间发生的活动,关键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去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之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具有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所以说,教师的职责就在于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天地,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三.尊重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释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5]所以,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及教學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应“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6]“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有这样的建议:“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新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来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正如鲁迅先生在论及《红楼梦》的主题时,曾说:“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们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降洞花主》小引)由于读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同一作品的阅读鉴赏也就各异。

古人讲:“文贵自得”。懂的这点才算懂的了阅读的三昧,才能做到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所以,阅读教学中,不要去刻意追求“标准答案”。“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的接受,索求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去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7]

而我们过去着眼于升学教育的中学教育标准化,以课本以及老师的答案为绝对的标准答案。口上说是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实际上学生绝不可“离经叛道”。长此以往,学生对书本与老师充满迷信和盲从;以死记硬背为能事。这或许会获得考试上的好成绩,但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要改变所谓“标准答案”的简单做法,让他们通过自己切身的体验达到对作品的多元理解。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它所承担的任务最重,所解决的问题也最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为了开创语文教育新纪元,我们必须使阅读教学跨到一个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福录贝尔.《人的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64-65页.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6页.

[3]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年第15页.

[4]海德格尔著、郜元宝译.《人,诗意地安居》.广西:广西师大出版社,2000年第20页.

[5][6]均见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2页.

[7]《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55页.

本文为平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体悟式”学习策略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6】PLG118。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水洛中学)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策略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培养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rom the Study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