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提高“差生”的学习积极性

2017-04-10 12:04陈国民
文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差生

陈国民

内容摘要:差生是学校中客观存在的群体,很多老师为了全班的成绩常常在无可奈何时丢弃不管。无论从全民教育素质的提高还是对差生本身的负责角度,我们都应该努力设法将他们特殊照顾,根除其差的因素,让他们成就其自身的辉煌。

关键词:真正提高 差生 学习积极性

尽管业界一直有人提出取消“差生”之类的明显带有损害自尊的称呼,来言说每个班级中的那一个特殊群体,但是许多方面素质很低的一群人是客观的存在。其实他们自己对此也很清楚,因此换个好听的称呼并不能改变他们的心态,更不可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差”的现状。较合适的办法是努力设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积极性,赶上同班同学的學习水准,从客观上改变这种“差”的现状,让他们不至于掉队,甚至发掘自身潜在的能量,成就自身的辉煌。

一.真正了解其长处与短处

许多学生虽然知道自己“差”,但是并不清楚自己差在哪里,甚至因为某些学科基础不好,成绩不理想,误认为自己样样差,一无是处,甚至天生笨蛋,对自己彻底丧失了信心。这是很可怕的。俗话说,哀莫过于心死。一个人对自己完全没有了信心和希望,那就无可救药了,这其实正是差生扭转困难的症结所在。其实所谓差生也不是样样都差,他们自身也有闪光之处,只是没有被发现和重视;即使有些科目确实差,也不是彻底差,也有一些地方不错。所以,我们对一些差生就要先心中有数,他们究竟哪里差,哪里是其长处。然后通过耐心热情的谈话,或者利用一些时机,让学生看到自己虽然一些科目底子差,但是也有一些长处。例如数学较差的,语文或者外语还不错;学习不好,却有公益心,热情帮助他人;或者动手能力很不错;等等。即使是一些科目整体不好,但到底这科目中哪些内容以前没学好,而一些内容却不差。只有当他真正明白了自己的长处,他才可能产生向上的动力和信心;也只有清楚自己短处在哪里,才能明白从何着手去追赶同班同学。

针对差生,既不能因成绩拖后腿而厌烦甚至排斥他们,也不能盲目地一概否定,而是要仔细观察,深入分析,洞彻其长处和短处,根据其个性特点,制定弥补计划,鼓励他奋发上进,从差生变优生。这里,心态的转变尤为重要。

二.根据其短处针对性弥补

一些确实差,平时练习不会做,甚至根本不做,有的还拿钱让别人代做。有些则是参加所谓的课外补习班,在班上也有人长期“帮助”他们完成作业。对这类差生,我们需要长期耐心地观察和关心学生,留心他们自己做的作业、考试中每次出现的问题,坚持做好笔记;在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弥补的同时,对其缺漏和短板进行归纳分析。时间长了,也会对学生的“差”在大量零散的感性材料基础上产生笔记全面的了解,既有宏观的整体的了解,也有具体的细致的熟悉。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持久的。老师需要耐心细致地从现象到实质,从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各类别进行分析排列,以致清晰条理地认识差生之差所在。待这个基础工作做好后,就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弥补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

为了顺利而更有效地进行补救,老师在计划实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从易到难的原则。差生首先是自己没有信心,因此首先要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才有可能产生信心。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从他比较容易掌握和长进的地方入手,避开难以见到成效的方向。例如,识字、造句,理解一些词句的简单含义等等,然后循序渐进地进入比较有难度的部分。2.多鼓励少批评。虽然这是教育中的普通原则,但对差生尤其重要。所谓差生实际上是他们在众人眼中或者他们认为众人以为他们特别差,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所以对他们的及时表扬和鼓励会逐步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逐步对自己产生正面评价,因而巩固学习的信心和产生征服学习困难的勇气。3.坦诚真挚的交流。差生有许多是因为长期卑怯而缺乏交流,将自己与其他人远远隔离,不同程度的存在自闭倾向。老师与他经常性的热情、坦诚的交流,有错承认错误,生活上多贴心照顾,嘘寒问暖,日子久了,学生也会把闭合的大门渐渐打开,性格逐渐开朗,真正融入同龄人的集体之中,心结解开了,其实他的学习也会春暖花开的。4.不能要求过高。一般来说,老师希望差生及时赶上同班同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种愿望是良好的,但是不切合实际的。差生之差不是一天形成的,距离很难在短期内补齐;有些学生可能确实是天生禀赋不在此处,就不宜硬性要求,相反可以在发现其长处所在而加以发展,如艺术、体育等特长生,就不必要求他文化课程达到他达不到的要求。个性化的教学要求虽然与全面发展的通才教育要求不相合,但这是唯一能够奏效的办法。5.严格要求良好的学习习惯。差生大多学习习惯有问题,而学习习惯则是原则问题,不能对他们放松要求,有时情愿放低学习内容的要求,也不能在学习习惯上迁就马虎。

三.课堂上格外“关照”

差生一般难以跟上正常的课堂教学节奏,老师上课也很少想到在提问等教学环节顾及他们,以免影响教学进度甚至气氛。这样,这些学生基本处于课堂教学之外。这种情形使得他们越来越与教学疏离,到学校也就不是来正常学习,而是一种毫无实际意义的旅行而已。这也是造成差生越来越差的重要原因。要转化差生,就必须改变这种状态,让差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当然,简单地把差生拉入教学活动,处理不妥也有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例如他们因回答不出问题而更加自卑;闹出笑话而与同学距离更远;跟不上节奏而更加对学习采取放弃态度等。比较有效的措施是:1.预先给他们量身定做一定的角色。课堂教学活动中,肯定有一些某个差生有能力或兴趣参与的角色,如朗读比较好的,让其朗读;动手能力强的,让他在同学中露一手绝活;想象能力好的,让他对作品的语言符号转换成图景甚至“续写”小说情节等等,根据差生的长处专门设计或者预留一定的“节目”,使他在全班展露精彩,既使其能力得到体现和提高,而对他的心态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2.问答环节降低难度。很多差生很害怕被提问到,因为老师的问题在一般同学看来够简单的,但他们如临千古难解之谜。久而久之,老师为了进度和以防节外生枝,将他们置之度外,而他们自己也逍遥课外。要让他们融入教学活动之中,那就要经常“照顾”他们,提问他们,但每次提问的问题可以更加简单和直截了当,使他们稍作思考便能准确回答。经常提问到,也使他们不敢距教学活动很远,紧跟教学步骤,时间久了,会跟上班级的一般要求。3.适时适度表扬。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必然会多次褒扬学生的出色表现,对差生尤其不能忘记如此。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老师因为要提高差生的积极性,有时给予的表扬过度夸张,事后会发现实际效果适得其反,因为差生得到过分的表扬或者被其他同学取笑,或者助长其轻浮,以为学习其实非常简单容易,不需要花费多少努力。表扬差生时,特别要注意斟酌合适的分寸,修饰语要得体而适度,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有时可以课外提前布置预习任务

对差生的特殊措施还可以用提前布置预习任务的办法。每篇课文上课前,老师可以把他们召来提前温习,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掌握的内容提前告知他课前预习。原因很简单,他们基础差,有时往往需要花费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时间。在这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一则对预习的任务要作适当的指导,让他们预习中有方向感,能够做一定有效的预习。如果只是一般叮嘱任务,只能起到强调作用,而忽略了他们学习中存在的特殊困难。对于差生来说,学习没有效果的话,本来就没有兴趣,后来就会更加逃避学习。所以做一定辅导,让他们自己课外先做有效的学习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二则温习过程中也可以发现他们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补救;发现他们学习中的特殊困难,帮助他们设法解决。这虽然是预习,其实也可以作为补课,温习中发现以前学习中的缺漏,能力与技巧方面的不足,知识的遗漏等问题,都可以在温习中发现并加以解决。这种很有针对性的补课,完全是个性化很突出的教学活动,效果比一般盲目的补课效果更佳。这种提前布置预习任务的活动,很关键也比较容易被忽视的现象是,上课期间尽量要提问他们,一方面可以在提问中看到他们预习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可以让他们在教室里有机会表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果他们确实提前认真预习了,一般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的,在教室里露脸也会有激励功效。当然,提问还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认真预习会在教学活动中露出真相,也不敢轻易不完成老师布置的特定任务。长期坚持,会使得差生逐步赶上班级一般学习的水准的。

总之,对差生要“另眼相看”,给予特别的关注,使他们不掉队,防止他们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乃至于整个人远离同学与老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春申中学)

猜你喜欢
学习积极性差生
在书上睡觉
如何调动“落后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军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找你算账
班主任工作要将“心”融入
如何让“差生”重拾自信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