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新升本院校应用转型中学生实习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2017-04-10 18:25陈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对策

陈华

摘 要:实习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师范新升本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学生实习存在实习基地严重不足,实习管理难,学生实习权益难以保证,实习质量差等诸多困境。本文以提高大学生实习质量为目的,在剖析师范新升本院校学生实习困境的基础上探索了解决困境策略。

关键词:师范新升本 实习困境 对策

实习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生完整知识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好专业技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实习,学生直接进入真实的职场,有利于他们积累工作经验,了解职业与行业,形成职业认知,尽快由学生角色转变为职场人;同时,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竞争观的形成,锻炼意志品质,提高敬业精神,磨练工作能力和技能,提高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自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全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共计350多所,其中师范新升本院校占近45%,其传统教学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学生实习是进入中小学实习教师岗位,这种实习模式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但是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张,为避免师范人才的严重过剩,很多师范新升本院校及时进行了转型发展,在保持和稳定师范专业发展规模的同时,把大量增量的学生规模转型为发展非师范专业,将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有效对接,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非师范专业学生实习需要进入行业企业进行职业岗位实习,而该类学校传统的学生实习模式根本不能满足这种实习要求,这必然导致学生实习面临大量困境。

一、师范新升本院校学生实习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实习实训基地不足与学生人数急剧增长的矛盾

大多师范新升本院校远离省会城市,办学经费不足,在资金和设备上难以保证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行业背景,与地方、行业、企业联系不紧密,与企业深度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稳定的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再加上扩招后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实习人数逐年急剧攀升,直接导致学校实习教学资源远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无法集中安排实习和集中管理,很难进行质量监控。

(二)分散实习为主导致实习过程监控流于形式

由于大多师范新升本院校缺乏稳定的能满足学生实习需求的实习基地,因此,大多此类学校为了解决实习难问题,多采用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分散实习。由于分散实习学生人数多、范围广(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学生约束机制差等因素,导致学校和实习单位对这类学生的监管难度大,困难多,实习质量监控流于形式,实习质量有待提高。

(三)学生实习预期与实际实习岗位存在差距

师范新升本院校在转型过程中,大多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师化”人才。但是“师化”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基层做起,熟悉生产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因此,学生实习的岗位大多必须从基层做起,十分艰辛和苦涩。但是,目前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成长,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较差,大多不愿意接受条件艰苦、蓝领工作性质的岗位进行实习。在调查中发现,某学院某专业165名非师范专业分散实习学生,分别分布在11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其中,有9人没有在实习单位实习,占总数的5.45%;提供的单位联系方式空号、停机、不接听电话等情况的有20人,占总数的12.12%,136名在单位实习,占总数的82.40%。

(四)企业追求利益至上与学生实习需要成才和就业的矛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学校之间理应为资源要素供求关系,即企业需要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学生需要成才和就业,二者能建立起一种合作的动力机制,则可形成利益共同体。但是,大多企业以经济利益为重,担心接受学生实习会给企业带来诸多不便,如:担心实习生增加企业负担,泄漏商业、专利技术秘密,担心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程序,增加单位的负担等,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这直接导致学校联系实习单位难,稳定的实习基地相对较少。

经调查,115个企事业单位中,有18个单位明确愿意长期接纳高校实习学生,占总数的15.65%;根据具体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的有15个单位,占总数的12.04%;其余82个企事业单位不愿意长期接纳高校实习生,占总数的71.30%,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来单位实习主要是通过私人关系介绍来的,可要可不要。

(五)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致使实习企业和学生的权益难以保障

学生的成才不只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责任,同时更是政府的职责,学生的未来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和国际地位。当前虽然社会各届均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实习,但具体到落实相关工作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衔接机制而导致这种空泛的倡导无法取得实效。尤其是政府参与度不高,对大学生的实习没有明确的有效文件制度进行激励和推动。针对接受实习学生的企业,既缺乏相关优惠政策,如缺乏对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经费支持和激励手段,还缺乏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秘密保守等方面的政策。

二、解决对策

(一)政府主导、学校主动,谋求校企深度合作

由于师范新升本院校的传统发展背景和学生实习中校企双方的利益冲突,单纯依靠师范新升本院校来解决学生实习基地数量不足的问题十分困难,必须赢得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助。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通过组建机构、强化职责、科学布局、示范带动、经济调控、行政推动等措施,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多方参与,助推高校建立高质量、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首先,科学布局,因势利导对口合作共赢。以政府为主导,根据集团及企业的经济辐射圈和高校地域的文化辐射圈、企业单位的生产性质与高校的专业特点,做到划片合作与交叉合作相结合,单体对接、商会联盟与院校联盟合作相结合,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

其次,示范带动,共建一批示范实习基地。政府牵手搭台,充分发挥企业基础设施好、辐射能力强的优势,依托聚集度高、综合实力强的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校与企业积极响应,共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区域性强、示范性强的实习实训基地,用于大学生实习实训、教师挂职锻炼及从事科研活动等。

再次,经济调控,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力度。政府通過经济调节手段,建立三方共建共投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政府设立专门奖励资金和实行税费优惠为教学基地建设“买单”,对于经认定的“高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有关部门对承担基地建设任务的企业给予扶持与奖励;用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支出和支付学生实习的报酬,符合税法规定的,建立保税制度,对企业进行减、免税收;

最后,行政推动,拓宽实习岗位获取渠道。政府应通过行政手段,大力支持高校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行业、科研院所、工业园区共建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拓宽大学生实习实训的锻炼渠道,政府各部门和事业单位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二)构建“四位一体、三结合”实习管理新模式

“四位一体、三结合”的实习管理模式,即“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及家长”几方全员参与,采取“联合管理、全程跟踪、总结汇报”三结合的实习管理模式。学校、企业、学生、家长职责明晰,均围绕提高学生实习教学质量开展工作。学校抓好学生实习的安排、督查及考评工作;实习单位做好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和培养;学生按照实习教学大纲及任务书要求,认真完成每项实习任务和工作;家长做好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监督。

(三)完善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评价标准, 对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作出客观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构建科学合理的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成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完善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学习、培养高质量毕业生的重要措施。师范新升本院校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重点突出能力本位。

(四)建立实习信息沟通机制助推学生成长

一方面要加强实习工作和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保持与实习单位的信息沟通、交流和传递,根据实习单位的意见反馈,学校及时调整实习制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企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真正做到让学生得技能,学校得发展,实习单位得人才的三赢局面。同时,将大学生校外实习与大学生成长目标导航计划相结合,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功能。

(五)完善实习政策,保护学生实习权益

各级政府应把解决大学生实习及就业问题作为优先目标,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大学生实习及就业的重要职责,把大学生实习及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建立促进大学生实习及就业的目标责任制,通过政策规定,激励企事业单位积极接纳大学生实习并通过实习考核选择性的就业。同时,各级政府还应设立专门机构或指派相关部门负责,以政府牵头,高校、企事业单位积极配合,组建研究小组,研究大学生实习中的劳动安全、保险等问题,联合制定并完善大学生实习期间人身及相关权益的保护制度,制定鼓励企事业单位接收实习生的相关政策,解决大学生实习困境。

参考文献:

[1] 简赟赟,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湖北大学硕士论文》,2012-04-15

[2] 彭惠青,简赟赟,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12)——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能力建设研究》

[3] 邱飞,大学生实习困境及其对策.《现代教育管理》,2009-06-25

[4] 郑亮,对非师范实习的几点思考.《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4-30

[5] 龚建春,大学生实习现状及对策探讨——《机电类本科大学生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06-15

[6] 都昌满,高校学生实习: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9-28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