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2017-04-10 18:26吴宏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市场营销

吴宏杰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指出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于消费需求的拉动,通过创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创建有影响力的品牌、改善服务,努力向消费者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这客观上迫切要求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市场营销技能型人才,了解目前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基础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调查方法,对中职市场营销骨干教师、职教专家和商贸类专业学生进行深入调研,试图总结归纳人才培养现状,为后续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场营销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人才培养现状

1.1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的基本数据来自笔者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参加国家级市场营销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上海同济大学基地)期间调查得来。一是对35名来自全国中职学校的市场营销骨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二是与部分专业骨干教师、上海同济大学职业教育专家们进行座谈,了解中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问卷调查和座谈的内容始终围绕中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核心问题,从培养目标的定位及影响因素、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工学结合运行、德育建设和商贸类学生学习特点八个方面进行了解,并收集10所学校(涉及的省份和直辖市有广东、江苏、河南、贵州、广西、甘肃、云南、浙江和上海)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归纳分析。

1.2.1 中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分析

人才培养目标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涉及培养方向、规格和一系列具体内容,对人才培养过程取得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人才培养目标涉及培养方面和培养规格两个方面,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

在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上,在“对于培养人才的类型”方面所收集的10所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上皆有表述。有3所学校的方案表述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表述为“技能型人才”有5所,“技术型人才”的有0所、“复合型人才”的有2所。从频数和百分比数据来看,45.45%的学校将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定位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只占0%,“高素质专门人才”占27.27%,“复合型人才”占18.18%。

有关培养方向的问题,教师们普遍认为市场营销专业总给人一种“泛”的感觉,明确一个方向或者岗位群去建设市场营销专业能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人才培养要养接地气,要根据当地当时的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的趋势来制定,与市场对接、专业与职业对接,实现供求平衡。上海同济大学职教专家也认为,确定专业方向是必须的,过程中应发挥政府在政策的规范、导向、协调和推动等角色的作用,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培养方向不能单一或太多,学生应具备一定专业通用能力基础上,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培养的方向(1-3个)和相应的岗位群,满足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培养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1.2.2 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上,调查中教师普遍认为对目前的课程体系现状持一般满意的态度,原因归纳为一方面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的开设缺乏严谨的调研作为支撑,随意性较大,课程与岗位对接不足。另一方面课程及其教材缺乏职业特色,难以吸引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效果一般。

对于课程模块设置方面,大体可以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拓展课等三大模块,其中专业课模块可以细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方向技能课三个小模块。这一方面教师和专家都有比较一致的意见。有关学生对具体课程模块的评价和认知也做了调查,相对于文化基础课,学生对于专业课,无论是专业理论、还是专业实践课还是比较喜欢,中职学生很大部分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自信心严重不足,甚至反感。相反对于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例如专业实践、社会实践、计算机等课程比较有兴趣,积极性较高。对于“课程开设应关注培养哪方面素质的培养”问题,教师和专家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从宏观来说,课程应注重学生培养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通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实现就业者的可持续发展。从微观来看,应结合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加强专业课程内容的开发,培养学生具备一定职业道德素质,具有特点岗位和岗位群技能,培养就业、转换岗位和创业的能力。

1.2.2 教学模式的分析

在谈到教学模式方面,首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使用的比例”进行调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83.7%课时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引导文、项目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占9.70%,即主要采用的仍是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法。在“哪种教学方法更适合中职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调查中,85.71%的教师认为行动导向教学法更适合中職人才的培养。教师们认为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教学法并未真正在中职学校普及推广开来,仍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学过程中仍采用学科体系编写下的教材,支撑行动教学法教学内容仍未建立,再有中职教师本身工作量较大,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更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开展的积极性不高。专家认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学生应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学应更加多体现职业性和实用性,改变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入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且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加强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师运用职业教学方法的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社会资源特别是专业合作企业参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将企业一些好的培训方法运用到学校教学里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1.2.3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人力保障,教师队伍的结构与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紧密相关。

首先,在“中职学校市场营销教师队伍人员结构”的调查中,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来源主要为三部分,一是应届毕业非师范本科学历大学生(市场营销专业或相关专业),约占20%-30%,二是其他专业教师经培养转教60%—80%,三是外聘行业企业市场营销专家(人士)约占10%,随着学校不断重视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近年来科班出身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比例在不断增加。另外,从参加2013年度市场营销国家级培训(上海同济大学基地)的骨干教师专业构成调查来看,只有5%的教师属于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其余的教师95%毕业专业包括会计、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和商务英语等。

在“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方面的调查中,双师型教师34.29%。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情况”的调查中,42.86%教师不具有相关行业企业经验,具有行业企业经验一年以上的教师占8.57%,经验为一年以内的占48.57%。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目前较缺乏的素质”调查中,教师认为目前最为缺乏的素质依次为专业技能、教研能力、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实践、专业理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班级管理。

1.2.4 工学结合运行分析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运行情况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在“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比例(已签订相关协议为准)”调查中,88.57%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有与企业合作。在“校企合作的稳定性”调查中,85个合作企业中合作时间超过三年的为23家占27.06%,两年以上三年以下的为35家占41.18%,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为12家占14.12%,一年以内的为15家占17.65%。在“认为目前校企合作总体的稳定性”的调查中,42.86%教师表示稳定性一般,34.29%教师比较不太稳定。

在“目前中职市场营销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调查中,主要的形式集中在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两种形式,其他形式例如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教学、课程开发或评价等情况较少。在“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总体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方面,48.57%教师认为目前总体情况属于“一般”合作,37.14%认为松散管理,8.57%认为深度合作,5.71%认为随意合作。

在“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开放式调查中,教师观点主要集中如下:一是认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形式较为单一,主要集中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形式为主,较少参与专业的教学工作;二是部分合作企业的积极性不足,积极性较高逐年呈递减趋势,最后甚至取消合作关系。三是合作过程中,关系过于松散,双方约束力较弱。四是由于合作企业较少,提供岗位较为单一,薪酬较低,在可选择性较少的情况下,在学生对于参加顶岗实习的积极性不足,企业对于顶岗实习学生的培养也较为欠缺。

1.2.5 职业学校德育情况

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形成学生完整人格的重要途径,加强德育是职业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在“对目前职业学校德育效果”调查中,60%教师认为“一般”,非常满意的占5.71%,比较满意占14.29%,不太满意占20%。在“目前中职学校德育主要形式”开放性调查中,出现频率排在前五名的包括德育课、周(班)会课、班级活动、班主任个别谈话和共青团活动(含社团活动),其余形式还包括一些专题讲座、家访、技能比赛和顶岗实习等。在访谈中,教师在“中职德育实施主体”问题上表示,主要的实施主体是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和学生管理人员。在“对目前中职德育存在的问题”调查中,教师表示问题主要在于:一是感觉目前德育的目标往往过于“泛”和“虚”,不接地气;二是德育实施主体不应仅仅是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和学生人员,应该是全员参与,专业科任教师以及家长包括行业企业专家都应该是实施的重要主体;三是德育实施形式比较传统单调,还是以说教为主,学生缺乏真实体验。四是德育工作基本沿用普高的教育模式,缺乏职业特色,重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五是社会、学校和家长未能形成一股合力,过分依赖学校教育,导致德育效果不佳。

2.2 调查的结果

通过以上实证调查,我们可以归纳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相适应。一方面专业培养目标比较“笼统”。其次人才的培养方向、职业岗位群及培养规格等问题没有明确,培养目标并没有细化为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具体的要求,缺乏与行业相适应细化的培养标准。在政府角色缺失的情况下,中职学校更多地依据这样模糊的培养目标出发,缺乏清晰明确的目标,按照自己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开展培养工作,缺乏与企业用人需求相适应的培养规格,导致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毕业生在未来的就业、转岗或创业中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在课程体系方面,主要存在着课程设置、课程的内容不适应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首先,课程开设随意度较大,与现实工作世界岗位脫节,不能反映职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其次在课程模块方面,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和拓展模块相对薄弱,而这些正是职业工作所需要的,也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课程,同时现时课程体系未能满足毕业生继续学习的需要。最后,课程教学内容滞后,缺乏职业特色,特别是文化基础课,校本教材的开发较为欠缺,缺乏对职业活动和职业工作过程的了解,难以吸引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在教学模式上,无论是专家、教师还是专业学生都认为教学模式是促进人才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重要的环节。有超过80%的专业教师表示教学时更多是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超过70%的学生对目前专业老师的教学方法感觉一般或传统或无法接受,超过80%学生认为课堂上的收获一般或不大,调查中还反映学生对专业实践非常感兴趣,学生迫切希望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市场营销职业的特点要求专业学生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最为薄弱的就是专业实践性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实现理实一体化。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师资力量涉及教师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行业经验、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具体指标。近年来,市场营销人才社会需求迅速增长,促进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快速发展,客观上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许多教师几乎都是从其他转教市场营销,很少真正毕业于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专业化素养不足,即使是市场营销专业应届毕业生,亦缺乏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相关行业经验、行业技能甚为欠缺,“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此外,职业学校自身也缺乏系统的培养机制,教师成长的速度跟不上社会的需求。

在工学结合运行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都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都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问题在于双方合作的稳定性。被调查的教师超过七成以上认为校企合作稳定性一般或不太稳定或非常不稳定。认为学校与企业属于深度合作的仅占8.57%,其余为一般或松散或随意合作。首先,双方利益共同点较少,合作形式单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其次,对于双方的合作关系管理缺失,关系过于松散,稳定性差;最后,学生对于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积极性不足,企业对学生的培养也存在缺失。

在德育方面,目前职业学校德育目标过于模糊和笼统,不接地气,德育目标未能与社会主义核定价值观、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其次,被调查者认为德育实施主体单一,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教育,社会、行业企业、家长在德育开展过程中存在角色的缺失问题。最后,职业教育的展现形式单一,主要以“说教”为主,缺乏职业特色,无法与市场营销职业道德对接,学生难以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猜你喜欢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渠道管理的途径探究
新发展格局下建筑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创新
刍论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的机遇与挑战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
科特勒10月北京布道:营销的未来
高校市场营销课的教学策略分析
促进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策略研究
浅谈中职学校市场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类课程项目化改革探讨
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