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中运用网络平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

2017-04-10 18:29滕佳志王瑜于梦凡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滕佳志+王瑜+于梦凡

摘要:在信息时代,网络平台的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信息来源,这其中有积极向上的信息,同时也有腐化低俗的信息,如何借用网络平台在高校校园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在于培育,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网络平台是培育当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之一。在网络平台上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活动,借用优势,潜移默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深入人心,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网络平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一、导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体现了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伴随着“90 后”网络一代逐渐进入大学,想要运用网络平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青年大学生被网络不良信息侵害,就要转变工作理念,充分运用网络这一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 转变表达方式,用浅显易懂的话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令其深入人心; 转变传播手段,结合优秀人才的优秀事迹,传递正能量,在具体事迹之中感受身边人的价值观体现。

二、在高校中运用网络平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提炼和升华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飞跃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坚定不移的坚守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当代大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其智慧和青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宏业中来。

2.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党和国家的接班人

网络时代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极为强烈,因为大学生学习能力强,容易接纳新事物,也善于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若是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失去先进思想文化的指引,大量具有“和平演变、西化分化”图谋的西方意识形态就会乘机而入,一些大学生在西方错误思潮的影响下难辨是非,出现理想信念丧失、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的现象。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群体,是民族的未来,是党和国家的接班人,从这一点来讲,如何在网络平台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

三、在高校中运用网络平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绩与不足

当前,网络已成为全国各高校巩固、强化和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战略要地,在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信息加强“意识渗透、和平演变”的“无硝烟”战场上,各高校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主动控制权,取得了一些成绩:打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打造主流文化思想为主题的网络一体化,全面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大学生真正进入纷杂的社会之前,给予了充分的知识储备以及理论基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唤醒发扬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但是,高校校园中网络文化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其宣传的价值观理论过于死板,晦涩难懂,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不高,往往都是强硬灌输。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很少有人能够对于纯正的理论知识产生兴趣。因此,学校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应该结合一定的事迹与实际,号召大学生加入理论知识的学习,否则学校的思政工作便会走向形式化。通过潜移默化的传授知识,要比粘贴大字报等有名无实的行为要切实可靠得多。

四、在高校中运用网络平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探索

1.打造专题教育网站,设置特色的网络公开课

红色专题网站等形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阵地,这类网络平台以教育指引为导向,以校园教育管理机构作为管理和技术保障,形成较为稳定的运营模式。在运营过程中应当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特殊性,创新自身网络表达形式,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拓展,加大对现实生活的分析与解读力度,形成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全面统一,力争最大限度地增强其可视性及吸引力。随着数字电视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远距离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公开课基于资源共享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网络课堂,可被切割成一个个短小段落,嵌入学习生活之余增加学习机会。

2.理论学习切勿死板,要显隐结合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表层教育,更要注重隐性教育,这是受教育者自身意识不到的一种教育方式,根据预定教育目标与内容,在受教育者的周围设置相应的环境与氛围,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并去主动的感受与实践。要加强校园网络社区论坛的建设,在其中融入学生们比较关心的热点话题、新闻事件,引导学生参与到热点话题的讨论当中,创立学生团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并渗透到各种事件、话题的正面宣传、反面点评以及理性评价当中,激发学生主动性参与到讨论当中,使学生可以展现自己本真的想法,并不知不觉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实践出真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团体或学生组织;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自发组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使其个性在高校校园網络文化平台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全融入高校学生活动中,比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的文体比赛、征文比赛、典型选树等活动,将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内外统一。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高校应不断拓展新的教育思路,有效利用并发挥网络平台的传播作用及功能,通过网络渠道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贾敬远.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D].山东大学,2008.

[2]关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培育途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2).

[3]牛文浩,李晨曦,付育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及网络培育[J].福州党校学报,2015(6):62-65.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网络平台犯罪及其治理对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网络平台下家园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